-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二10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命题人:王思雨 做题人:邓建霞 审题人:辜学良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中共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其中简牍、编钟、编磬、雁鱼灯、孔子屏风、10余吨五铢钱等,反映了西汉贵族的富足生活。该发现佐证了()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文化的相对独立性;②③符合题意,西汉海昏候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选D。 2.2017年我国“房市”再次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仅从文化层面来说,有人认为:我们是儒文化、农耕文化,重视不动产。“成家”必有房,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房地产的特殊情结;不仅中国,凡儒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房价都普遍偏高。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③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根本措施 ④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抑制房价上涨的根本措施不在于传统文化的影响。题目中,儒文化、 农耕文化,重视不动产。“成家”必有房,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房地产的特殊情结,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故②入选。不仅中国,凡儒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房价都普遍偏高,这说明了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故④入选。选C。 点睛: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但不能据此认为人们对文化的接受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有些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并不都是如此,特别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提高辨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2)要明确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从而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 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 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②④项符合题意要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物质的力量而不是精神的力量,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①项错误;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不涉及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不符合题意;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这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②正确;③说法错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自然界的事物不会自然蕴含着文化;④符合题意,“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这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故选B。 5.在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中,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 ①有利于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②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洁净的网络空间 ③有利于发展网络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④有利于防范西方的价值渗透,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从文化和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看,关注网络安全有利于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有利于防范西方的价值渗透,抵制文化霸权主义。①④项符合题意;②项是从整顿文化市场角度讲的,与题意不符;③项是从文化与经济的角度讲的,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材料中“江山留胜迹”、“羊公碑尚在”等,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①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说明了文化具有继承性,故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②错误;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④错误。故选C。 7.艾叶,又称艾草,性味苦、辛、温,能散寒除湿。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晦的作用。这表明()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材料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体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体现了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①③正确;②④与材料无关。本题选B。 8.2017"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少数民族迎春大联欢电视晚会展现了各民族的风情歌舞与特色文化,呈现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晚会在全国100家电视台以及澳大利亚华语电视台播出,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欢迎。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不同民族文化可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③民族歌舞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④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题目没有表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③选项表述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一家亲” 晚会在全国100家电视台以及澳大利亚华语电视台播出,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欢迎。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故①④入选。选B。 9.“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同已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居世界第一。国际社会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①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0.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正确把握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11.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世界舞台。会议期间安排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他嘱咐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天晚上,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被影片彻底征服,拉近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距离。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在今天发挥着积极作用 ③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彰显其价值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被影片彻底征服,拉近了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距离”,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排除;选项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 ②教育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 ③教育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这是因为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①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可靠保证,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所以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9月4日,第十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在书圣阁隆重开幕。十四年来,书圣文化节的举办,不仅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临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使人们看到了临沂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坚定了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书圣文化节,不仅仅签约了大批项目,吸引了几百亿资金,更重要的是书圣文化节已经成为临沂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临沂市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市场的整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独具沂蒙特色的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体系;成功打造了临沂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城市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临沂市举办书圣文化节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死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书圣文化节的举办,凝聚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力量,激发了工作干劲。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书圣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招商引资,扩大了对外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临沂市对外开放水平。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举办书圣文化节,推动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繁荣。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举办书圣文化节,有利于提升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2)①《海豚湾》以其真实影像,使人深受震撼,反省自己的行为。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海豚湾》在世界播映,引起世人对日本捕杀海豚的广泛关注。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日本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传统,我们要尊重和理解。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日本人爱吃海豚的传统文化,与当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理念不相符合,要自觉地加以剔除。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第十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在书圣阁隆重开幕和美国纪录片《海豚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大众传媒、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设问是“分析临沂市举办书圣文化节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说明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具有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 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4.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材料一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新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中国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网民点赞这是最有仪式感的现场。 (1)针对现代生活中诸多仪式被淡化的倾向,有人呼吁,举办仪式会赋予传统节日和特定活动“与众不同”的意义。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从《百家讲坛》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受到关注。“大会”系列中,《中国诗词大会》则是最新成员,每场比赛由挑战者组成百人团共同参与,分为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多维度的PK模式增添了比赛的紧张感和趣味性,也将往往只出现在课堂上的古诗词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模式结合起来。 在选手答题之后,由学者嘉宾介绍这首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等才是更让人如痴如醉的文化大餐,每一句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果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中国人都有诗词记忆,一个家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念上几句诗,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这样的节目容易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中国诗词大会》在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和情感共鸣。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重要性。 (3)班级召开“我为《中国诗词大会》点个赞”主题班会。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诗词的当代价值列出两条发言要点。(每条10-30个字) 【答案】(1)观点一:赞同。理由: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举办仪式,能够对人的交往、实践和思维等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举办仪式、体验仪式感,有利于增进民族情感,增强对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举行仪式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观点二:不赞同。理由: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在现代社会,举行传统节日仪式是一种固守传统的“守旧主义”思想,不合时宜。 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举办传统节日仪式应表现为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文化综艺类节目为人们文化素养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和平台。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和感召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综合素质修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无形中让人们主动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答案示例:①愉悦精神,陶冶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盖民族文化自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在人大会上进行宪法宣誓和《中国诗词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多样性、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文化、文化发展与文化继承的关系、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你是否赞同‘举办仪式会赋予传统节日和特定活动与众不同的意义’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在回答“赞成”时,具体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能够对人的交往、实践和思维等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的角度回答即可。在回答“不赞成”时,具体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从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设问是“分析举办优秀的文化综艺类节目的重要性”。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3)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把握设问是“从文化生活角度就诗词的当代价值列出两条发言要点”,其次围绕“诗词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愉悦精神,陶冶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盖民族文化自信。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