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文化与生活-2019年高考政治进阶提分秘诀(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2019年高考政治进阶提分秘诀(解析版)

一 分析考情心中有数 近三年选择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I卷19题文化传播(单独考)‎ II卷20题中医药文化交流(单独考)‎ II卷文化多样性(单独考)‎ III卷19题革命文化传播(单独考)‎ 第四课 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I卷20题中医药文化继承(与文化作用结合考)‎ I卷19题科技影响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组合考)‎ 第五课 文化创新 III卷19题经典咏流传文化创新(单独考)‎ II卷20题文化歌剧的创新(单独考)‎ I卷19题华阴老腔的文化创新(单独考)‎ II卷19题杂技文化创新(单独考)‎ III卷19题辞海推出纸质版电子版网络版文化创新(单独考)‎ 从近三年选择题考情看,文化与生活单元试题只考了2道,占比2/13,达到5%,比例偏少。考点主要在文化与经济关系上。2018年三卷各有2个选择题,2017年II卷2个选择题,2017年I卷、III卷、2016年三套卷都只有一个选择题。如果试卷选择题只有一个,那么开放性试题则落在了文化生活科目上。‎ 近三年主观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I卷40题(2)先进文化的作用(单独考)‎ II卷40题(2)文化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自信组合考) ‎ II卷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单独考)‎ 文化对人的影响 ‎ I卷40题(1)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传播组合考 )‎ 从近三年主观题考情看,本单元考 ‎ 4道,占比4/9,达到44%,超过平均数。组合考、单独考各占一半。涉及考点主要有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综合选择题与主观题来看,本单元考试题特征是:①主观题考的多,主要考查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且往往与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考查;②小微切口试题较多,如结合材料分析先进文化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的作用。‎ 二重点知识必背过关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作用 ‎①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④ 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⑤ 文化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或综合实力)。 ‎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答案】错误。‎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答案】错误。‎ ‎【解析】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 ‎【答案】错误。‎ ‎【解析】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 ‎【答案】错误。‎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答案】错误。‎ ‎【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 ‎【答案】错误。‎ ‎【解析】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但并不意味着终身不变。‎ 四 诊断反思查漏补缺 一、选择题 ‎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变化规律形成的智慧,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这说明(  )‎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B.推动认识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传统习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答案】A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变化规律形成的智慧,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正确且符合题意。‎ ‎3.“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 ‎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③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可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属于文化中的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③符合题意。 ‎ ‎8.“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文化并不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也不能脱离经济而存在,故①③说法错误。题干体现出文化与经济的不完全同步,这是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9.“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的推进(  )‎ ‎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亦步亦趋的关系 ④意味着收集、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将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二者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③错误。④错在“根本变革”上。‎ ‎10.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④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11.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判断下列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③资本涌入文化领域,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和部门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沿线国家的经济与生活水平相应提升,增加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需求的增加会导致资本的进入,从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这样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和部门,最终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其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①→③→④→②,故C入选。‎ ‎12.有志者,事竟成。应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由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主动、深远持久的 ‎ ‎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13.戏曲进校园,将古老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让戏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景更加广阔。传统戏曲进校园,“文化因子”润童心,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答案】A ‎【解析】传统戏曲进校园,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A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观点错误。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D观点错误。B观点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 络文化。这是基于优秀网络文化能够(  )‎ ‎①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 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④融入多元文化,增强多元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优秀网络文化能够引领社会风尚,但不能“左右社会发展”,①说法错误;应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④错在“多元意识”。‎ ‎19.曾国藩说过:“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读书则口不浊”大意是说:多读圣贤之书,言行举止有礼有仪,说话条理清晰礼貌,自然就不会有污言秽语,即体现文化对人的发展、认识、思维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①不符合事实,排除;材料未体现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排除③。 ‎ ‎20.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③文化总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这表明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征,说明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①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观点错误。②与题干无关。‎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  )‎ ‎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 ‎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对不同人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故③错误;只有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故④错误;①②正确分析了优秀文化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故符合题意。答案选A。‎ ‎22‎ ‎.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摒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在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  )‎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23.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C.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答案】C ‎【解析】题中学史、学诗、学伦理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影响,体现了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发展,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而且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 ‎36.“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但是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文化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该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该提倡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答案】B ‎37‎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D.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答案】A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故A符合题意;B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不符合题意;C强调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要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与题意无关;材料未强调科学文化修养,故排除D。‎ ‎38.“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错误;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完全同步,④错误;正确选项为A。‎ ‎39.“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农谚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上述农谚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谚具有通俗性,易于劳动群众指导实践  ②农谚具有科学性,是无可辩驳的终极真理 ‎ ‎③农谚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整个国家农业生产 ④农谚具有地域性,南方和北方要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正确,认识指导实践;“终极真理”说法错误,排除②;③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共性,但棉、麦、白菜不是全国都种,错误;④体现的是矛盾特殊性,正确。‎ ‎40.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用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 D.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答案】A ‎4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启示我们(  )‎ ‎①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坚持树立全局观念 ‎②要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题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体现了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络文化建设,积极实施网络问政,即邀请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与网民进行在线访谈交流,听取网民意见。这一举措不仅“问”出了感情、“建”起了信任,还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党政机关的政治风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视举办文化博览会的原因。‎ ‎(2)网络问政是一种政治风景,也是一种文化风景。你能从材料二中看出文化的哪些作用?‎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类型为依据类。‎ ‎(2)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政治风气,体现出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网络问政提升公民素养,体现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素养,体现文化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政治、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知识,设问类型为意义类。将文化作用分别具体用于材料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44.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信用及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坚定基石。‎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十个“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在这些“诚信之星”中,包括诚信企业和诚信个人,有的以诚信铸造金字招牌,诚信经营、维护契约、公平竞争,靠信誉打造品牌,赢得发展优势;有的视诚信为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以诚信彰显人格魅力和道德高度。‎ 这些“诚信之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重信践诺、信誉至上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在全社会公开发布“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必将有力促进诚信文化建设,增强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推动诚信社会、诚信国家建设。‎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诚信之星”先进事迹的意义。‎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布“诚信之星”先进事迹,可以推动诚信社会、诚信国家建设。(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发布“诚信之星”先进事迹,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3)“诚信之星”的先进事迹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发布“诚信之星”先进事迹,可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模范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5.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答案】(1)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各种校园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文化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各种文化活动将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一系列文化活动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答案】(2)答案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道德情操。‎ ‎【解析】第(2)问,一是明确班会主题指向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其他;二是语言可贴近校园生活与学生实际。‎ 特别提醒:高考试题在本单元中没有单独考过大题。主观大题中涉及本单元的试题,也是组合考。考点落在文化的作用上,主要是对经济、对个人、对社会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