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

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高二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2018年3月10日的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部地区近期连续发生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3月7日,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75人。 对此,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人们能否预报地震?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 ‎ ①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 ②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阅 ‎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罗素将哲学定义为“合理猜想的艺术”,当我们想知道什么是对的和错的,哲学会为我们指引路线。关于哲学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巨大 ‎ B.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 ‎ C.哲学总是能够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 C.哲学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寻 ‎4.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 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能……‎ 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他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一段话体现了 ‎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据天文学家预测,在2018年到2020年这一段时间内,在全球将会发生16场日食和月食的天文奇观,其中2018年5场、2019年5场、2020年6场。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反映出哲学基本问题中 ‎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7.《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物之本源也”;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②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③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④都在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起。这首诗的合理之处是 ‎ ①意识到了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物质 ②彻底否定了唯心主义存在的基础 ‎ ③从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 ④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南宋淳熙二年,在鹅湖寺举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以“理生万物”观点为代表的朱熹等人和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观点为代表的陆九渊等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此 举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焦点在于 ‎ A.哲学基本派别的分歧 B.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分歧 ‎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D.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10.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 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监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 ②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 ③前者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 ④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古时有“一夕不卧,百日不复”的说法。‎10月5日,2017年第一个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获奖者是三个美国人。他们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佐证了熬夜和倒班 的人更易得癌症!这一发现说明了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②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⑧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 ④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中国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②它具有机械性、形式上学性等局限 ‎ ③它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④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认为自然是“元素”的组合。所谓“元素”,就是“异质物质”,也称“分子”。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 协议的观点。对狄德罗上述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①狄德罗在自然观上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 ②狄德罗的思想体现了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 ③狄德罗在历史观上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④狄德罗没能将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拉美特利说:“人是机器。”他认为人是一架极其精致和巧妙、能在地面上直立行走的机器。其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据此回答l5~l6题。‎ ‎15.王守仁强调“心即是理”的思想,主张要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6.王守仁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该观点 ‎ 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②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③肯定了“知”和“行”之间是不可分离的统一关系 ‎ ④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我国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天下纷扰,是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开放和不可思议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在精神上的反映 ‎ ②真正的哲学批判旧制度,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 ③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是推动变革的物质力量 ‎ 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②哲学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 ③哲学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④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纵观哲学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说:“哲学虽无小用,但有大用;哲学虽无近用,但有远用;哲学虽无浅用,但有深用。”哲学有大用、远用、深用,是因为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 ②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④哲学能从根本上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 能。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1.科学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 C.不仅正确地认识了规律,而且主动地改造了规律 ‎ D.不仅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 ‎22.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战争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文化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这表明 ‎ ①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③哲学培养了人们改造规律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 ‎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一种科学的理论,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蓬勃生机;一种伟大的思想,唯有做到引领时代,才能显示磅礴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据此回答23~24题。‎ ‎23.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思想 ‎ ①基本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问题尚需完善 ‎ ②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 ‎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党章。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本质上就是在我国发展起来后实现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理论。这表明 ‎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②任何哲学都能够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 ‎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④哲学是用来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2018年2月6日至7日,台湾花莲县及附近海域发生了11起4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震级6.5级。截至‎2018年2月9日14时,已有14人在地震中遇难,276人受伤,6人仍处于失联 中。截至‎2018年2月11日,地震造成死亡人数上升到16人。这说明 ‎ ‎ ①自然界按照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 ②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 ‎ ③地震的发生不会受人的意志的影响 ‎ ④地震是人们对自然主观反映的产物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下列选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 A.理生万物 B.飞矢不动 ‎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话火 ‎27.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 奏和力度。“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 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8.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永生难忘。每当闲暇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忆那些难忘的往事。这些生活回忆 ‎ ①依然离不开人脑这一思维器官 ②是大脑对人们往事的美好憧憬 ‎ ③是对人们过往生活的思维创造 ④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能动性反映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爱因斯坦在1912年对“重力微透镜”技术进行过预测,原理为:如果在遥远恒星和地球望远镜之间有另一颗恒星穿过,这颗介入的恒星的引力就会像透镜一样,将遥远恒星的入射光放 大;当一个行星围绕最近的恒星旋转时,行星的引力也会对光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光的变化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相关行星的存在。2017年12月,来自11个国家的天文学家宣布利用重力微透镜技术已经眺望到了第二个“太阳系”。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自然科学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哲学的的指导 ‎ ③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 ‎ ④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意识逐渐具有了直接现实性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国庆逢中秋”是由闰六月所致。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因有一个闰六月,‎10月4日就出现了中秋国庆喜相逢的情况。这种天文现象是古人为协调阳历与阴历的天数,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而设置闰月的结果。古人设置闰六月 ‎ ①表明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 ‎ ②是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去造福人类的生动体现 ‎ ③坚持了认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和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的统一 ‎ ④佐证了只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才能促进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2.‎2017年12月3日至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马云在大会发言中说到:“过去三十年,我们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我们要把机器变成人。”马云表示:“人类有信仰和价值观,独特的创造力,应该相信自己可以控制机器。”这表明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机器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小冰”出版了自己“创作”的诗集。对此,有评论指出,小冰或许可以写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却注定难以感受到那种仿徨;或许可以用文字勾勒“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注定难以体会到跨越海峡的乡愁。该评论旨在说明 A.“小冰”不会有人类一样的意识 B.“小冰”不会对外界信号产生反应 C.“小冰”的意识没有主动创造性 D.人的情感世界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34.“地心说”是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上述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35.近年来,人工智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逐渐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越了人类,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担忧。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 )‎ ‎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 ‎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 ‎④人工智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37小题13分,38每小题15分,共28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理清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确立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依据。‎ ‎ 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结合材料,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进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 际出发的。(13分)‎ ‎3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党的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1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BBD 6-10 DCADC 11-15 BBBCD 16-20 CACCA ‎ ‎21- 25DCCCA 26-30 CDBBB 31-36 ADAAAB 二、非选择题 ‎37.‎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全面,党与时俱进地对我国的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4分)‎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矛盾,认清实际,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4分)‎ ‎③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把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5分)‎ ‎38.‎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5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能否促进客观事物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5分)‎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