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1-2文化对人的影响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环境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只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就能促进自身发展 ④优秀文化才能影响人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素质更在于影响,表明文化环境对人素质的影响,①当选;漫画表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当选,答案为C;③错在“只要”上;任何文化都能影响人,④错误。 2.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微笑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微笑有利于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不体现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②与题意无关。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故选C。 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羊年新春贺词中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强调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其依据是( ) ①文化决定人的发展未来和发展高度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之所以强调家庭文化建设,原因在于其重要性,②③当选,答案为B;①错在“决定”上;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只有优秀文化方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错误。 4.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为了买到一张终点叫“家”的车票,人们想尽各种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向“含蓄”的中国人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又多了一个新选择——拼车回家。选择与陌生人拼车,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共享”文化的认同,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的进一步开放。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传统节日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选择与陌生人拼车,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共享”文化的认同,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的进一步开放,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①符合题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一向“含蓄”的中国人在“一票难求”的春运期间又多了一个新选择——拼车回家,说明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④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并非“决定”,②错误;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③错误。 5.在中国城市先行进入“汽车社会”以后,随着农村道路的不断延伸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汽车也在走进千万个农村家庭。“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②观点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文化并不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排除。④观点错误,健康的文化并不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排除。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故入选。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是因为健康的文化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6.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是因为( ) ①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布置墙壁可以美化环境 ③校园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④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是因为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④当选。②③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 7.江苏省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苏建设”写入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圳市因坚持14年“读书月”活动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武汉市开通世界首个“书香地铁”。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 )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人们通过阅读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说法错误;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中“直接……物质力量”说法错误。 8.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却对红色情有独钟。红色代表了喜庆、祥和、热烈、奔放,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这主要表明( ) A.红色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答案 C 解析 中国红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色,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符合题意。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说法错误。B、D与题意不符。故选C。 9.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④当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②不适合题意;“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闷头练,用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③不适合题意。 10.“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②排除;依据“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可以判断③正确;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正确。 11.“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12.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摒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在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 )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优秀文化才能塑造完美的人,②说法不准确。流行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应该是先进文化,④说法不准确。①③正确切题,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材料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答案 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是阐释意义类型。设问规定调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方式,特点和积极作用)这一微观知识点进行分析,答题逻辑通常由知识本身的逻辑决定。在大逻辑上,本题答案的三个要点分别对应着三个知识点;在小逻辑上,每个要点以“知识点+该校做法+意义”的格式进行组织,要体现演绎分析的特点。仅仅只答出文化对人影响的几个知识点是不符合设问要求的。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全社会倡导读书之风。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倡导读书之风。 (2)你更喜欢以纸质图书为特征的传统阅读,还是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数字阅读?请列举两条喜欢的理由。 答案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④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喜欢传统阅读。理由: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文字的温度、具有书香气息等。 喜欢数字阅读。理由:成本低廉、便于复制和携带、查阅方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 解析 第(1)问,根据设问要求,需要调动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可以从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作答。材料中的信息着重强调读书对人的积极影响,但作答时不可忽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第(2)问具有一定开放性,可选择任一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