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归纳教案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文化与生活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内容 高考示例 常考题型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016江苏单科,20,2分 2015天津文综,10,4分 2015四川文综,5,4分 2014北京文综,25,4分 2013天津文综,4,4分 2016课标Ⅱ,39(2),10分 2015安徽文综,38(2),12分 2013福建文综,39(3),9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016浙江文综,34,4分 2015山东文综,32,4分 2015安徽文综,8,4分 2014安徽文综,8,4分 2013课标Ⅰ,20,4分 2017课标Ⅱ,40(2),10分 2017天津文综,14(1),8分 2014浙江文综,41(2),10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分析解读:1.命题规律 近5年高考,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上。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主要以现实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备考指南 (1)注意掌握以下重点知识: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 (2)注意关注以下社会热点: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和作用,企业、学校、社会重视文化环境建设的具体事例。 (3)注意关注以下题型: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理解的选择题;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的作用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非选择题。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2016江苏单科,19,2分)“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 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 B 2.(2015天津文综,10,4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 A 3.(2015四川文综,5,4分)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答案 D 4.(2015江苏单科,18,2分)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 B 5.(2014北京文综,25,4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 )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6.(2013天津文综,4,4分)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 B 7.[2016课标Ⅱ,39(2),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 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本题共10分) 8.[2015安徽文综,38(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9.[2013浙江文综,41(1),10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0分) 答案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0.[2013福建文综,39(3),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答案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教师用书专用(11—13) 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回答下题。 11.(2013四川文综,9,4分)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12.(2013江苏单科,21,2分)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13.[2014福建文综,39(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 文化交流逐步增进了国家间的合作。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庄园会晤”。两国元首就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国际社会对此充满期待。但也有一些西方人士担忧,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影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运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材料中一些西方人士的担忧进行评析。(12分) 答案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美文化差异可能会阻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但不同文化间的借鉴交流 也可以促进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②国家间出现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虽然中美两国存在着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但两国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1.(2016江苏单科,21,2分)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2.(2015山东文综,32,4分)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 A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完成下题。 3.(2015安徽文综,8,4分)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4.(2014安徽文综,8,4分)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回答下题。 5.(2013课标Ⅰ,20,4分)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6.(2013福建文综,30,4分)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答案 B 7.[2017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在全国首创文化惠民卡,对市民观看演出进行补贴,大大降低了市民走进剧场的门槛。以前很多文艺院团演出上座率不到五成,“文惠卡”推出后,各院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超过八成。一张小小的“文惠卡”,不仅让普通市民享受到多种文化盛宴,而且倒逼各文艺院团转变经营理念,促进了更多优质剧目的产生。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惠民卡推出的意义。(8分) 答案 (8分)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②有利于用优秀文化塑造人,提高公民文化素养。 ③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文化市场繁荣。 8.[2017江苏单科,34(1),6分]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 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6分) 答案 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2014浙江文综,41(2),10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10.[2013重庆文综,1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12分) 答案 示例一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 ②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 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示例二 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教师用书专用(11—16) 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下题。 11.(2015重庆文综,12,4分)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12.(2015江苏单科,19,2分)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13.(2014广东文综,32,4分)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答案 D 14.(2014山东文综,32,4分)《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答案 A 15.(2014江苏单科,20,2分)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16.[2013海南单科,25(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答案 雷锋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4分)践行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1.(2018湖南湘东五校联考,15)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2.(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4)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材料表明(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3.(2017湖南十三校第一次联考,15)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 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出土文物是( ) ①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②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4.(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量监测,15)近年来,山东文化体验类旅游项目“仙境海岸、东方圣地、鲁风运河”等产品日益为市场所接受。2016年国庆长假首日,全省监测的百家旅游景区共实现门票收入4057.5万元,同比增长17.3%。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经济化成为文化发展的特点 ④先进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5.[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一),21]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材料主要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6.(2018湖南湘东五校联考,16)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的意义有( ) ①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充分发挥文化培养和塑造人才的积极作用 ③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完善教育法规 ④完善育人机制,引导中学生重视参加实践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A 7.[2017河南豫南九校质量考评(五),1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是父母的责任。这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②家风、家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培育良好家风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任务 ④良好的家风会对全社会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8.(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24)2016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4周年。74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A 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潍坊期中,22)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表明( ) ①文化首先需要继承才能创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先进思想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2.(2018江西百所名校第一次联考,22)2017年9月19日,第四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敦煌举行。该论坛致力于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当好市场融通黏合剂、画出情感相通同心圆,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资源,成果丰硕,前景可观。由此可见( ) ①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④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3.(2018山东临沂期中,2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 ( ) ①正确的方向保证 ②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可靠的政治保证 ④增长空间和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4.(2018河南安阳一模,15)北京市西城区启动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打算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这处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街区打造成高品质的文化休闲区。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 ①可以较好保护沿街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古迹 ②能够真实地再现鼓楼西大街历史文化面貌 ③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为全面继承北京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5.(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一次诊断,15)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6.(2018山西五校第三次联考,14)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每天清晨或夜晚,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小区广场,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会有广场舞大妈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②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7.(2017湖南百所重点中学诊断考试,18)乡村老地名不但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上面往往附着了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记录着沧海桑田,见证着物是人非。然而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乡村老地名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保护乡村老地名是基于( ) ①老地名积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②老地名是当地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老地名对守护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8.(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第三次测评,1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 ) A.文化建设能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 C 9.(2017河南安阳一模,15)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精神扶贫”,实施了“扶志工程”,使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志”,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 ) 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精神落后是贫困落后的根源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需要人们自觉培养 ③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④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10.[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一),7]某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展、名言警句文化长廊等;校园内的道路命名为爱国路、尊师路、成才路、弘德路等。如果让你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报道,你认为合适的关键词是( ) A.精神产品 经济融合 文化竞争 B.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 优秀文化 道德修养 D.深远持久 熏陶情操 文化素质 答案 C 11.(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14)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开启人的智慧,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 ④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12.(2016山东齐鲁名校第二次联考,18)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订立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微笑是最美丽的语言,当每个人每天笑容洋溢,开心喜乐,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心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社会因此而祥和。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一联,27)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和见证。农村各地的古民居建筑则是这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改善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还要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并且,不仅要有现代文化, 更应该有历史文化。农村各地古建筑风格各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个性,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历史名人故居,则兼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巨大潜力,同时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利用古民居的意义。(14分)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民居,可以发挥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4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把古民居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具体的物质载体。(4分) 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民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分) 14.(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初,35)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这就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是人类崇高“价值”和应有“秩序”的坚持;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幸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倡导全民阅读对个人和民族的积极影响。(12分) 答案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3分)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质。(3分)(考生如答出“促进文明的传承”“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5.(2017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27) 材料 2016年,“工匠精神”成了网络热词。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 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被贴上了廉价、山寨、劣质的标签,在品牌竞争中,与其他国家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而弥补这些差距的核心在于高品质。“工匠精神”,正是打造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必要理念。 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工匠精神”在打造高品质“中国制造”中的作用。(12分) 答案 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品。(12分) 16.(2017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0分)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4分) 答案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4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3分)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示例: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每点2分, 共4分。本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C组 2016—2018年模拟·易错题组 易错一 关于文化与社会的易错点 1.(2018吉林省吉林市第一次调研,15)高铁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之路。高铁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此可见( )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2.(2017福建福州质量检测,19)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还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中国城乡盛行。它的举办有助于( ) ①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②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 ③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3.(2016河南天一4月大联考,20)2016年春节前夕,中宣部、国新办启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力推进春节文化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春节文化精品,努力发展春节文化贸易。这些做法有利于( ) ①增强各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②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提高春节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发挥春节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易错二 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易错点 4.(2018山东临沂期中,24)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他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尊法度。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③文化总是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④人只能被动接受家风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5.(2017广东七校协作体联考,19)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 ①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6.(2016安徽六校第一次联考,15)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材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无法抹去的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