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2. 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 )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3. 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A.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4.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海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 C.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的感知 D.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意识不止一个 1.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王夫之明确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黑格尔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王夫之和黑格尔的观点(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②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③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④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 2016年l1周24日的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天文学家最新勘测发现迄今最圆的天体,这颗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离地球5000光年。从哲学上说(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④科学家的发现使这种物质成了真实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4. 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 A. 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B.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下列与王阳明这首诗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 天地合而万物生 2.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生物进化论 ③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现世的智慧,已成为文化的活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下列选项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蕴含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②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普遍性 B. 运动 C. 客观实在性 D. 能动性 2.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 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 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3.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是基于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③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 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2017年11月2日,据环境保护部消息, 4日至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市6日可能达到严重污染。雾霾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规律发挥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 “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征服自然,命令自然,创造自然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好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 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 人们的想象,因为语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眼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③→②→① 5. 2017年4月20日台湾某乡2只金刚鹦鹉,在训练飞行时遭遇野生老鹰“突击”。两只鹦鹉仓皇逃命飞至邻近的派出所避难,还不断舞动翅膀发出鸣叫,引起警察注意。鹦鹉的行为( ) A. 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 不能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 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并对其行为有指导作用 D. 不能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其行为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 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 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C. 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2. 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是《孝子》电视剧的片尾曲,它能唤起正能量。可见正能量( ) ①具有能动性,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③有指导作用,能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④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 A. 主体差异性 B. 社会历史性 C. 主动创造性 D. 直接现实性 5. 2017年1月6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百度大脑”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百度大脑”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 百度大脑”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 ④“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2. 当前,国人非常重视养生,一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药当茶饮,认为中药当茶饮有保健作用其无毒副作用。实际上,中草药时不宜长期当做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实践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例如:枸杞湿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的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泡饮。这一事例蕴含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客观符合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 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14分) 1.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的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数量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衷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困”。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2分) 1.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航班延误,火车晚点,高速公路被淹,城市交通一度混乱,甚至部分立交桥下也因积水吞噬生命。 材料一:每年雨季一到,我国很多城市陷入内涝。其原因是:我国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系统的建设不如形象工程引人注目,无法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等。 材料二:在解决内涝方面,发达国家经验可资借鉴。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是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丰水期,可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德国的“洼地-渗渠系统”,是用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将各个洼地连接,形成一个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说明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分) 2018年九月份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 )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B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改造规律; C符合题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启示我们要尊重规律,因为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2. 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 )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答案】D 【解析】D符合题意,“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强调的是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A、B、C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1. 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A.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 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 C符合题意,材料中“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死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和不符题意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本题难度中等。 1.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海的帮凶,能把你埋在大海深处。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 C.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的感知 D.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意识不止一个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的理解。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根据材料中悲观者和乐观者不同的认识,表明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带有主体性特征,故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世界观带有主体性特征,没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错误;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故D错误。故选B。 2.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具体科学的发展,不断地以新经验、新材料、新成果丰富和发展哲学,故当选; ②说法错误,哲学是关于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科学的哲学,故排除; ③ 符合题意,哲学是关于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能够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故当选; ④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与个性、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的科学,而是科学的哲学,它能够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又不断地以新经验、新材料、新成果丰富和发展哲学。 正确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父”、“科学之母”的观点均违背了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与个性、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1. 王夫之明确提出:“气者,理之依也。”黑格尔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王夫之和黑格尔的观点(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②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③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④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回答,①③正确;②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2016年l1周24日的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天文学家最新勘测发现迄今最圆的天体,这颗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离地球5000光年。从哲学上说(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④科学家的发现使这种物质成了真实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 ②③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材料中“天文学家最新勘测发现迄今最圆的天体,这颗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离地球5000光年”体现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说明了世界是可知的,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说法错误,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与科学家发现与否无关; 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物质性原理 1、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和不符题意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本题难度中等. 1. 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 A. 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B.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认为“自我意识”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不合题意,“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合题意,“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不合题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了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D符合题意,“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认为人是万物存在与否的尺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 故选:D。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解答引言型试题一般把握三步:第一步明确名句内涵,一般结合材料背景,粗略了解名句的具体含义。还可以通过抓取关键词,明确表达主旨。第二步:对应教材,明确名句所体现的教材知识。第三步:链接题干与题肢,对应教材,选取答案。 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下列与王阳明这首诗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 天地合而万物生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题干诗句认为人的心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入选; B不合题意,题干诗句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气者,理之依也”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C不合题意,题干诗句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D不合题意,题干诗句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挑选符合题意的选项. 2.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能入选; ②排第二,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排第一,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排第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休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伟大的思想武器.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类型及其特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 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②生物进化论 ③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②不符合题,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 ③符合题意,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④不符合题意,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3)基本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好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属于对记忆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较为简单,学生准确记忆即可正确作答。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现世的智慧,已成为文化的活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有误,马哲为解决我国当下的实际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是这并不等于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具体的指导方法应该由具体的学科提供; ②③符合题意,之所以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原因在于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不符合题意,“已成为文化的活的灵魂。”的说法绝对,准确的说法是“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3)基本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好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难度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我们学习的始终,考生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条件、意义等。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下列选项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蕴含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②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质变和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也是强调从实际出发,题干要求选出一致的,故②④符合题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说明了真正的哲学对时代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者与题干意思不一致,故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普遍性 B. 运动 C. 客观实在性 D. 能动性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是普遍性,故A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是唯一特性,故B错误;物质没有能动性,故D错误。故选C。 2.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 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 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答案】D 【解析】略 1. 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是基于 ①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③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 ④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太阳和月亮都是宇宙天体,其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明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③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 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C 【解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验证了欧洲两位物理学家的预言,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C符合题意; A、B、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1. 2017年11月2日,据环境保护部消息, 4日至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市6日可能达到严重污染。雾霾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规律发挥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创造新的规律,也不能限制规律发挥作用,故②④错误;题中雾霾天气的出现是人们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启示我们应该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 2. “天人合一”是太极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征服自然,命令自然,创造自然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意在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表述错误,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征服自然,命令自然,创造自然”的做法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④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2)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对自然物的利用要以自然物的属性为基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题干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符合题意,“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体现世界是运动的; ③符合题意,“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体现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表述错误,规律不可以被改造.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错误的选项. 1. 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好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 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 人们的想象,因为语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语言来自于客观存在; B.不合题意,语言来自于客观存在; C.符合题意,“甄嬛体”语言来自于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不合题意,意识来自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因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1.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眼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例如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例如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眼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更高级的生物反应形式例如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意识是劳动、社会的产物,例如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因此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②→①→④→③,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与题意不符;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起源这一问题的理解,考生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这个角度考虑,在自然界中还要注意从无机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这一过程。 2. 2017年4月20日台湾某乡2只金刚鹦鹉,在训练飞行时遭遇野生老鹰“突击”。两只鹦鹉仓皇逃命飞至邻近的派出所避难,还不断舞动翅膀发出鸣叫,引起警察注意。鹦鹉的行为( ) A. 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 不能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 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并对其行为有指导作用 D. 不能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其行为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B 【解析】A错误,鹦鹉无意识,因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鹦鹉的行为不能表明鹦鹉具有意识,因为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不能表明鹦鹉具有意识; D错误,鹦鹉无意识,鹦鹉的行为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题以“鹦鹉仓皇逃命到派出所避难”这一事情为设计题目的背景,考查学生对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的理解运用.立意巧妙,构思新颖.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1.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 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 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C. 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答案】D 【解析】题干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ABC 不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因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方可准确答题,本题属于简单题。 1. 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正确,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正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说明人的感觉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③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故答案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这是《孝子》电视剧的片尾曲,它能唤起正能量。可见正能量( ) ①具有能动性,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③有指导作用,能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④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因此,正能量作为一种高昂的精神能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符合题意,意识具有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正能量作为一种高昂的精神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③表述错误,正能量属于意识,必须要借助于实践这个途径才能转化为现实; ④表述错误,正能量属于意识,具有创造性,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而不能独立于物质。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①树立正确的意识。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题考查了哲学知识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哲学原理,二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选项。 1.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 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 A. 主体差异性 B. 社会历史性 C. 主动创造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解析】A不符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主体差异性,但这不是人能产生各种创意的原因,故排除; B错误,社会历史性是实践的特点,故排除; C正确,因为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的特点,所以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故入选; D错误,实践活动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没有,且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本题属于原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一方面要把握题干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要排除错误选项的干扰.做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注意选肢与题干有没有构成因果关系. 2. 2017年1月6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百度大脑”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百度大脑”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 ③“ 百度大脑”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代替人脑 ④“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这体现了“百度大脑”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错误,实践主体是人,而不是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百度大脑”只是人类智慧的物化; ③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百度大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独立意识,也不以代替人脑;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 20 世纪 80 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而是强调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主旨不涉及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表述错误,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 D符合题意,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卫星,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故选:D。 本题考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人们的活动起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相反。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2. 当前,国人非常重视养生,一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药当茶饮,认为中药当茶饮有保健作用其无毒副作用。实际上,中草药时不宜长期当做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实践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例如:枸杞湿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的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泡饮。这一事例蕴含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客观符合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答案】A 【解析】A正确,题中事例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故入选; B错误,应该是主观符合客观,不能说客观符合主观,故排除; C不合题意,题目要求是唯物论角度,而矛盾特殊性属于辩证法角度,故排除; D不合题意,题目要求是唯物论角度,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属于认识论角度,故排除.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怎样做到: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做哲学题,首先要准确的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哲学的知识光是记忆而不理解,是没有办法做题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14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本题为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论,要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哲学措施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 ①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 ②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 ③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按哲理进行分类. ④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 1.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也应清醒的看到,“十三五”时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国的扶贫工作还不尽如人意;贫困居民数量不清,常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数字弄虚作假,人情扶贫现象严重;扶贫项目容易被地方各种权力与利益关系绑架,背离国家的初衷和贫困群体的需求,以致个别地区“年年扶贫年年贫困”。长期粗放式扶贫留下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问题: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2分) 【答案】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更好的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能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实效。③正确地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④意识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振奋人民精神,保持昂扬的斗志,催人向上,有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指向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析说明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更好的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说明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能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实效,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说明正确地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振奋人民精神,保持昂扬的斗志,催人向上,有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1.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航班延误,火车晚点,高速公路被淹,城市交通一度混乱,甚至部分立交桥下也因积水吞噬生命。 材料一:每年雨季一到,我国很多城市陷入内涝。其原因是:我国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系统的建设不如形象工程引人注目,无法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等。 材料二:在解决内涝方面,发达国家经验可资借鉴。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是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丰水期,可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德国的“洼地-渗渠系统”,是用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将各个洼地连接,形成一个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说明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分) 【答案】答: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解决城市内涝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符合当地城市建设的规律.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的科学方法,用以指导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解决城市内涝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更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以各种借口为由而无所作为.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设问把知识范围指向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因此只须结合材料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即可.涉及知识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并结合材料分析. 本题属如何做的题型,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作答,答题范围限定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课本第五课的知识,知识体系比较明晰,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并能够结合材料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分要点写出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