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实验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 1. 网络曾出现“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下关于文化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C. 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并未体现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和物质载体的关系; B符合题意,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这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C错误,文化是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文化不是物质力量; D不合题意,材料在强调文化的作用,并没有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实践的产物的特点。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此类试题属于简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在准确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解答。 ‎ 2. 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的身体出现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或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有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后来逐渐发展为针灸。上述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文化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由针灸的起源及发展可看出,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说法错误,纯粹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 ④说法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冰雪是北国的精灵和冬天的使者。围绕着冰雪资源的开发,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科技、冰雪商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点燃了冰雪消费热。可见(  )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④地域文化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围绕着冰雪资源的开发,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科技、冰雪商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点燃了冰雪消费热。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说法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不是决定; ④说法错误,应该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人们在文化生活在面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为了正确验证自己所选的选项是否正确:一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二是正选法,直接选择正确选项,二者结合,相互印证以提高正确率。 ‎ 2. ‎2017年9月7‎ 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蒙古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共同举办中国电视剧《生活启示录》观众见面会,导演夏晓昀、编剧王丽萍、主演胡歌、闫妮与蒙古观众见面,继该剧在蒙古热播后再次掀起中国影视剧热潮。《生活启示录》在蒙古热播(  ) ①推动中蒙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蒙古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蒙古国民众的关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蒙两国文化交流的内容; ②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 ③④符合题意,中国的《生活启示录》在蒙古热播后,再次掀起中国影视剧热潮,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也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蒙古国民众的关注。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及与材料内容无关的选项,即可作出正确解答。 ‎ 1. 中华文化如同中秋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渗入灵魂、拢在怀抱、噙于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说咱们是诗国,不算溢美。可见(  )‎ A. 人们总处在被动的文化熏陶中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优秀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D. 古诗的传承可以离开特定载体 ‎【答案】B ‎【解析】A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B正确,中华文化如同中秋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渗入灵魂、拢在怀抱、噙于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说咱们是诗国,不算溢美。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 D错误,文化传承不能离开特定载体。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好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2015年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倡“全民阅读”“一起阅读”的文化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 ②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 ③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之所以提倡“全民阅读”“一起阅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 ②不合题意,“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与提倡“全民阅读”“一起阅读”不构成因果关系; ③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符合题意,之所以提倡“全民阅读”“一起阅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和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 2.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峰、在大山深处教师育人的支那英、耶鲁大学回国扎根农村的秦月等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感动着亿万中国人,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此项活动(  )‎ A. 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C. 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 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说法错误,上述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养无关; C不合题意,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 符合题意,“感动中国”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感动着亿万中国人,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此项活动有利于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材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反映 ③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文化差异。 ③说法错误,文化并无优劣之分。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住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的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②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 1. 利用大众传媒向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十气,万众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这启示我们(  ) ①网络文化必将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递文化正参量的重要手段 ③青年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网络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②③符合题意,利用大众传媒向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十气等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启示我们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递文化正参量的重要手段,也说明青年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故选:C。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手段,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2. 近日,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官方版新华字典APP手机软件,完整收录了纸质版第11版内容,并提供数字版、纸质版对照,受到用户欢迎。对此,有人感慨技术进步之快,有人指出书籍电子化是大势所趋,有人则回忆起与字典相伴的学生时代。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汉字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利于汉字传播 ④传统的纸质媒体能够更好地寄托人们的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说法绝对。 ②符合题意,新华字典推出APP软件,推出数字版、纸币对照版受到用户欢迎,这说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汉字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符合题意,新华字典的数字版、纸币对照版受到用户欢迎,这说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利于汉字传播。 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说明传统的纸质媒体能够更好地寄托人们的情感。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1. 自古以来,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由福建流传至台湾,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系。台湾八成民众祖籍福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有着广泛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谒祖。这一事实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边着筋的同胞亲兄弟。‎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重要而非决定性作用,①不选; ②正确并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当选;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不选,; ④正确并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④当选。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文学、戏曲、绘画等)--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相对稳定性:基本特征稳定,内涵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本题指向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排除无关选项和错误选项,准确作答。 ‎ 2. ‎《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答案】D 【解析】 ‎ ‎①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舍去有①的选项。 ③与题意无关。 题中强调自古以来就有廉洁文化,说明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同时说明廉洁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是发展着的。②④入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分析】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廉洁文化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楚辞》强调廉洁到东汉王逸对于廉洁的解释,到《现代汉语词典》对廉洁的解释,再到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 1. 裘继戎是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出生于梨园世家,肩负传承责任。2014 年,他毅然开始跨界,融合吟唱、世界音乐、流行舞、现代舞中的艺术元素,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完美结合。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创新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通过跨界融合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扬弃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③正确,题干中裘继戎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的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通过跨界融合实现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扬弃,实现了对京剧艺术的创新。这说明了裘继戎在创新过程中坚持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继承 (1)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要求: ①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与继承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点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 2. ‎《龙的传人》歌词中写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世龙脚底下我成长,成长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歌词表达的主要内涵是(  )‎ A.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自己独特的文化 B.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 ‎ C. 中华民族是能够创造灿烂文化的民族 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世界上每个民族都自己独特的文化; BC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没有强调中华民族是能够创造灿烂文化的民族; D符合题意,根据歌词大意,歌词表达的主要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 1.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源远流长,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正确的是(  )‎ A. 古老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立发展,没有吸收任何外域文化 B.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需要不断发展,要推翻旧的文化,创造新的文化 D.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包罗万象、容纳一切 ‎【答案】B ‎【解析】A错误,古老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但具有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正确,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C错误,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D错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而不是包罗万象、容纳一切。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也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③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能认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率地位。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本题属于四选三式选择题,最快的办法就是排除法,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1.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应当(  ) ①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又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②既抛弃民族精神的糟粕,又坚决抵制文化输出 ③既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又维护本国文化安全 ④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践,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应当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又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既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又维护本国文化安全。 ②错误,民族精神就是精华,没有糟粕。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践,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故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2. 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 ③论证质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 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说法绝对; ②④符合题意,“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的现象是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③不符合题意,有些网络表达的内容是恶意调侃、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这不值得尊重;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用“质疑英雄、诋毁英雄”为文化背景,设计问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匠心独到,既考查知识又考查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爱国情怀。解题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准确把握。 ‎ 1. 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中“某地市民持文化惠民卡在签约商户进行看电影、看演出、买书等文化消费,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表明文化惠民卡的发放有利于降低该地市民的文化消费成本,进而调动人民文化消费的意愿。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故当选; 文化惠民卡涉及的仅是市民的文化消费,并不能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故②项错误; 文化惠民卡的发放与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故③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居民文化消费。 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根本)、物价水平、居民的收入。 题目考查角度新颖,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可见,文艺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  ) ①大力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②坚持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首位 ③扶持高雅文艺,适当限制通俗文艺 ④加强与各种文艺思想的相互融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表明文艺要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坚持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首位; ③说法错误,通俗文艺中也有先进的健康的,适当限制的应该是与时代要求不相吻合的通俗文艺; ④说法错误,文艺思想不一定是先进的,应该加强与各种优秀的文艺思想的相互融合。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要求: 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此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读书、看戏、听讲座、广场舞,无论身在繁华都市还是普通村镇,人们乐于用各种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也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为此,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是(  )‎ A.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B.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C. 提供多样文化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D. 培育文化创新人才,倡导经典高雅文化 ‎【答案】B ‎【解析】A错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B符合题意,“读书、看戏、听讲座、广场舞,无论身在繁华都市还是普通村镇,人们乐于用各种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也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为此,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是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C不符合题意,“提供多样文化产品”的主体是文化企业,而不是政府; D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培育文化创新人才”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 ‎⑤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答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政府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字眼,是选择题的重要考查对象,平时要注意积累对应知识。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选择题做题的重要原则。 ‎ 1. ‎201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以大篇幅重新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文章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  ) ①提出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具体实现要求 ②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其基本内涵在时代发展中不会因时而变 ④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红船精神”并没有提出中华文化复兴的具体实现要求; ②④符合题意,“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③说法错误,“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时代发展中不会因时而变,该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中华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的特点 2、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2. ‎“祖国强起来有你的贡献,是最大的幸福。”从千年遐想、哲学思想、情感寄托,到月球起源、资源环境、内部结构,从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到21世纪重返月球战略提出……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向莘莘学子讲述中国探月梦。这表明,实现航天强国梦,我们应该(  ) ①弘扬科学精神,统一社会发展评判标准 ②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继承优秀传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发展文化产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统一社会发展评判标准”的说法过于绝对; ②符合题意,“祖国强起来有你的贡献,是最大的幸福”表明实现航天强国梦,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符合题意,“从千年遐想、哲学思想、情感寄托,到月球起源、资源环境、内部结构,从人类第一次探月高潮到21世纪重返月球战略提出”表明实现航天强国梦,我们应该继承优秀传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发展文化产业。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⑦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叠加,思想观念的裂变塑造了一个多元化时代。但多元并非意味着正确的价值不复存在,包容也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公理。多元时代更需要凝聚共识,当观点、看法不尽相同时,共识是社会交流的基础。这启示我们(  )‎ A.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共识 D.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B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符合题意,“多元时代更需要凝聚共识,当观点、看法不尽相同时,共识是社会交流的基础”,这启示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共识; D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③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 1.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启示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  )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创新方法和手段,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④坚持正确的导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④符合题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启示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导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 ③表述错误,要辩证的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一味的抵制外来文化。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这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措施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 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1.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表示,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文艺工作者更注重德艺双馨,不仅注重艺术水准的提高,更关注自身高尚品德和健康情趣的养成,注重以严谨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下列各项与文艺工作者做法蕴含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A.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B. 有人掌握了电脑技术,却去充当电脑“黑客” C.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案】A ‎【解析】A正确,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其中的德就是道德修养,能就是科学文化修养,强调必须德才兼备; B不合题意,有人掌握了电脑技术,却去充当电脑“黑客”。有技术表明有科学文化修养,当黑客违背法律,说明缺乏思想道德修养; C不合题意,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强调知荣辱,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D不合题意,强调要有远大的志向,主要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①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②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0分)‎ 2.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市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叉的新区,足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材料一: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迎部分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宋辽古战道等丰富地下遗迹,地上建筑如安新县的陈调元庄园、明塔,雄县清真寺、容城县明月祥寺等文物建筑皆特色鲜明。承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抗日战争时期,三县同属中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组建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根据地曾是八路军最巩固的根据地,《小兵张嘎》《平原枪声》等电影反映的就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故事。三县各级文保单位里有不少烈士陵园、烈士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 ‎ 材料二:雄安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区伍优势。历史与未来在这里变汇,传统与创新在这里融合。雄安新区有望引领中国新一轮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继深圳、浦东之后的第三个历史坐标。‎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对雄安新区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 ‎【小题1】(1) ①把新区建设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挖掘传统和历史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雄安新区的文化品位; ②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雄安新区的文化内涵。 ③弘扬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 ④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打造雄安新区优秀文化品牌。 (2)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予发挥文化的反作用,推动雄安新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③有利于保持雄安区域文化的特色,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④有利于推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提高雄安新区城市文明水平。‎ ‎【小题2】‎ ‎【解析】(1)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学生可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雄安新区的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打造雄安新区优秀文化品牌等角度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对雄安新区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学生可从发挥文化的反作用,推动雄安新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保持雄安区域文化的特色,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提高雄安新区城市文明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 (1)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扶老人”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扶不扶”一词近些年成为公共话题,“扶还是不扶”成为了艰难选择。2017年5月29日,我校选送的舞蹈《扶不扶》荣获第十届“贵青杯”贵州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之“快乐律动梦想飞扬”校园舞蹈大赛三等奖。通过舞蹈的形式反应社会现实,在同学们跃动的舞姿中宣传中华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可谓教育无处不在,美德更需要时刻弘扬。 ‎ 材料二:反腐倡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思。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某卫视一经播出便掀起了全民追剧热潮。廉洁自律的达康书记,群众至上,雷厉风行;“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豪宅中的一面墙、一张床全是现金,被抓时痛哭流涕……剧中这些画面,悄然间将“不能腐”“尚廉洁”的理念传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该剧之所以圈粉无数,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写实,戳中了当下中国腐败这个社会痛点。《人民的名义》传递出国家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随着该剧热播。廉荣庸耻的清新风气正在全社会形成。‎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道德焦虑问题。‎ 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的名义》热播对弘扬廉政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仅廉诗、廉文、廉洁格言等就不计其数。我校打算结合传统文化以展板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廉政文化思想,请你为展板设计一条主题标语,不得超过20字。‎ ‎【答案】【小题1】(1) ①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 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人民的名义》中传递的人民利益至上及“不能腐”“尚廉洁”等理念,有助于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人民的名义》热播使得廉荣腐耻的清新风气,正在全在全社会形成。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人民的名义》倡导的廉政文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当下的反腐败实践,将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3) ①“以传统文化滋养当代廉政意识”。 ②“汲取中华诗词精髓推动廉政文化发展”。‎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道德焦虑问题,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切入点较小,主要可以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进行分析。“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需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需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宣传中华美德,传播社会正能量”说明要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无处不在,美德更需要时刻弘扬”说明需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的名义》热播对弘扬廉政文化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大。“悄然间将‘不能腐’‘尚廉洁’的理念传入人心”说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随着该剧热播,廉荣庸耻的清新风气正在全社会形成”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在于它的写实,戳中了当下中国腐败这个社会痛点”说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3‎ ‎)本题要求结合传统文化以展板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廉政文化思想,为展板设计一条主题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围绕主题,结合传统文化,宣传廉政文化思想,但要注意字数不能超出20字。比如:“以传统文化滋养当代廉政意识”;“汲取中华诗词精髓推动廉政文化发展”。 (1)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2)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3)试题相对开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问题的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1.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x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 ‎【小题1】(1) ①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 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 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中华文化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学生要认真解读材料,然后结合课本知识,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学生可以依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1‎ ‎)该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阐释事理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描述“宪法修正”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等,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政治理论与实际状况的有机对接。 (2)该题属分析说明题。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阐释事理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这类题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政治理论与实际状况的有机对接。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