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他的基本观点是 ‎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把人的感觉、心灵等当作唯一的实在 ‎④坚持了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德谟克里特把“原子与虚空”这种具体的物质形式当作物质本身,是古代朴素唯物唯物主义的思想,①是对古代朴素唯物唯物主义的评价,不是这一思想的内容,不选。‎ ‎②:从“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可知,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②入选。‎ ‎③:“把人的感觉、心灵等当作唯一的实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③不选。‎ ‎④:“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④入选。‎ 故本题答案为D。‎ ‎2.莱布尼兹、奥本·海墨、玻尔、爱因斯坦等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具有深邃哲学思想的哲学家。这说明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莱布尼兹、奥本·海墨、玻尔、爱因斯坦等既是伟大科学家,同时又是具有深邃哲学思想的哲学家。这说明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但不是科学之科学,①说法错误。‎ ‎③: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同样可以取得进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下,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思路。“一国两制”的提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创造性地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客观和主观性的统一 B. 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 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D: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下,邓小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思路,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即在实践基础上“改变世界”的科学,D符合题意。‎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客观和主观性的统一,A说法错误。‎ B:材料不体现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B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不体现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心外无物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 ‎③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④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与题意不符。‎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④: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④→②正确反映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 故本题选A。‎ ‎【点睛】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局限性)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 ‎②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 ‎③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辩证否定观。①②:要预测未来,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事物尽管是复杂多变的,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把握了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端倪,就能很好的预测未来,①②符合题意。‎ ‎③:“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说法过于绝对化,③错误。‎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说法过于绝对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美国总统大选的首场电视辩论于美国东部时间9月26日晚9时(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9时)正式开始。有些网站,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民意调查显示,人们认为希拉里赢得了首场辩论。而另外一些网站,如财富(Fortune)网站的民意调查则显示,人们认为特朗普的表现更佳。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对美国总统大选的首场电视辩论,有些网站的民意调查认为希拉里赢得了首场辩论,有些网站则认为特朗普的表现更佳。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①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认识对象不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且只有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④:认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但不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对认识对象的创新,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7.“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从来没有人设想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修建铁路,但我国铁路工作者克服困难,修建了“天路”,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从来没有人设想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修建铁路,但我国铁路工作者克服困难,修建了“天路”,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这表明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而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①③符合题意。‎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可靠保证,一是因为意识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才能正确发挥作用,二是错误的意识会把人引入歧途,②说法错误。‎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总是统一的,错误的意识会使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分离,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表明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 AB: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体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也不体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AB与题意不符。‎ C: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的,没有自己的意志,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9.你要得到真理,你就要去追求;你要掌握真理,你就要去怀疑。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你要得到真理,你就要去追求;你要掌握真理,你就要去怀疑。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②③符合题意。‎ ‎①: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而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 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 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 D. 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B符合题意。‎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A说法错误。‎ C:客观实在性与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无关,C说法错误。‎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规律性的东西,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1.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只要主人手拿一根拴着骆驼的小木棍,随便地往地上一插,骆驼便围着那根小棍转来转去,绝不反抗。原来,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楔下一根用红线缠裹的鲜艳木桩,用来拴骆驼。骆驼当然不甘屈服于一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木桩。它拼命拽着绳子,左突右跳,想把那根小木桩从地下彻底拔出来。但骆驼根本不知道,那根看似又矮又小的木桩不仅楔得很深,而且被驯驼人绑上了沉重的石块,就是十几头成年骆驼一齐用力,也根本没有办法拔出来。最后,精疲力竭的骆驼屈服了,它敬畏木桩。这证明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经过训练的骆驼敬畏木桩,证明了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 ‎②:经过训练的骆驼敬畏木桩,说明动物心理具有适应性,②说法错误。‎ ‎④:经过训练的骆驼敬畏木桩,说明动物心理具有主观性,能够消极地适应环境,但没有主动创造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2.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而不是相反; ②④符合题意,“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也表明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③说法错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并不是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故选:C。‎ ‎【点睛】意识的本质 ‎①认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 ‎13.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下列与此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与此的哲理相近,C符合题意。‎ A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AD与题意不符。‎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认识的途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④:本题的命题材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句名言关键是后两句,“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说明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明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说法绝对化,避免重蹈他人覆辙可以使自己少犯错误,不是不犯错误。‎ ‎③说法错误,属于唯心史观的观点。‎ 故本题选B。‎ ‎15.“早上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太阳。”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D.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D:“早上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太阳。”体现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符合题意。‎ A:漫画强调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不体现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A与题意不符。‎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说法错误。‎ C: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6.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自噬”概念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细胞这种降解自身成分的现象,但有关机制一直不为人知。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通过利用常见的酵母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这表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表明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向前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科学认识自身不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①说法错误。‎ ‎③:认识的深化有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17.在电影《人猿泰山》中,泰山既能与猿相处,又能与人正常交流,而现实中的“狼孩”、“象孩”、“猪孩”等与动物一起长大的小孩,经过专家的努力,仍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这说明 ‎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 ‎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 ‎④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在电影《人猿泰山》中,泰山既能与猿相处,又能与人正常交流,而现实中的“狼孩”、“象孩”、“猪孩”等与动物一起长大的小孩,经过专家的努力,仍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这说明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②④符合题意。‎ ‎①: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①说法错误。‎ ‎③:材料不体现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18.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也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自18世纪证实了金刚石是由纯碳组成的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人造金刚石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高压研究和高压实验技术的进展,获得真正的成功和迅速的发展,人造金刚石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工艺行业。“人造钻石”的成功佐证了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从材料可以看出,“人造钻石”的成功佐证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②④符合题意。‎ ‎①:人的意识无论是否反映了事物本质,都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①说法错误。‎ ‎③:人的意识本身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9.“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勤于实践,②③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错误且与题意不符。‎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这句话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说明人们通过知识的学习与传递也可以获得认识,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20.2016里约残奥,中国残奥军团共斩获107金81银51铜,创51项世界纪录,239枚奖牌稳居奖牌榜首位,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四连冠!他们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所有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点赞!这说明 ‎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军团实现金牌榜、奖牌榜四连冠!他们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所有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点赞!这说明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成功与挫折、困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成功并不以挫折和困难为基础,①说法错误。‎ ‎③:人的成功始终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主要强调的是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信心、决心、意志等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推动人们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1.著名画家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这表明艺术创作 ‎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从著名画家齐白石的成才过程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①②符合题意。‎ ‎③:艺术创作更加强调意识能动作用,但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侧重于直接现实性,③错误。‎ ‎④:艺术创作是一种实践活动,而非单纯的观念活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是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22.10月3日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大隅良典摘得。2000年来的17年间,日本共有17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曾经向中国学习的日本把中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中国家长强迫孩子在补习班、培优班、兴趣班里奔波,反而造成学生身心疲惫,效果不佳。中国是教育大国,为什么不是教育强国,这是因为 ‎ ‎①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外来的干预不利于学习的进步 ‎②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 ‎③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外补习不利于学生成长 ‎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中国是教育大国,为什么不是教育强国,这是因为学习是以生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学习效果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中日教育的对比说明了这一点,②④符合题意。‎ ‎①: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认识活动,但并非外来的干预都不利于学习的进步,①说法错误。‎ ‎③:要辩证地看待课外补习,关键是看能否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兴趣爱好等,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3.当前,人民币已“跻身”SDR篮子一员,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将以更高标准和国际货币责任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因此,人民币加入SDR并非一劳永逸之事,中国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人民币成为名符其实的SDR货币,说明 ‎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真理只有战胜谬误才能不断发展 C.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物质性活动 D. 改革开放作为伟大的生产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民币加入SDR并非一劳永逸之事,中国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人民币成为名符其实的SDR货币,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A符合题意。‎ B: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材料不涉及真理战胜谬误问题,B错误。‎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物质性活动,C说法错误。‎ D:改革开放是集生产实践活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并非仅仅是生产实践活动,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是“科学之科学”,可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指导 ‎③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不是“科学之科学”,②说法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5.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美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年轻的黑洞。黑洞由反物质粒子构成,是由与正常物质的属性相反的反物质构成的。从哲学上看,这一发现表明 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物质 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D:美国宇航局对黑洞由反物质粒子构成的发现,从哲学上看,表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符合题意。‎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且得到科学验证,A说法错误。‎ B:材料强调人类可以有意识地认识自然,不涉及改造自然,B与题意不符。‎ C:材料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新认识,人们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物质形态,不能创造物质本身,C说法错误。 ‎ 故本题选D。‎ ‎【点睛】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6.在355公里上空,时速28000公里情况下,达到相对速度每秒0.15-18米,为了完美上演“穿针引线”对接大戏,此次天宫一号采用了全新的测量设备,让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一切“行踪”尽在掌握。而为确保将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瞄准“零窗口”,发射时间精确定在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上述材料包含的唯物论道理有( )‎ ‎①客观规律都在人类掌握之中 ‎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 ‎③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规律办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并不是客观规律都在人类掌握之中,①错误。‎ ‎②: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并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错误。‎ ‎③④:为了完美上演“穿针引线”对接大戏,此次天宫一号采用了全新的测量设备,让 “神八”与天宫一号的一切“行踪”尽在掌握,为确保将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瞄准“零窗口”,发射时间精确定在某一秒,说明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规律办事,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27.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 我在故我思 C.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 心外无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认为“我”的存在,不依赖于“见与不见”,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B:我在故我思,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认为社会在进化变化,用以治世之道也应随之而变,这是变化的观点,A不符合题意。‎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认为理念决定万事万物,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 D:心外无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项。‎ ‎28.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B ‎【解析】‎ A、C、D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大概意思是说水如果没有了,百日之后,必定会有虫子作乱,人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就躺在床上,百日后必将会生病,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故B选项入选。‎ ‎29.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事物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C:题干中“飞花、船行走、半日风”都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云不动”则表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A错误。‎ B: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B排除。‎ D:“事物是静止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30.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蕴涵同一哲理的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D.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认识的差异性。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C符合题意。‎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A不符合题意。‎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B不符合题意。‎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有不同的认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 解答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国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错误选项,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二、非选择题 ‎31.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气”或“元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始基。‎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异同?‎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异: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同: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了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的有关知识,学生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判断。‎ 第(1)问,材料中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整个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和产物,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依据教材中有关知识答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即可。‎ 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中心气或元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最高体系和最初始基这一信息可以推断出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再依据教材答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可。‎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有什么异同。‎ 从材料可以看出,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二者相同点在于,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了世界的本原。‎ ‎(2)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二体现了什么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地其局限性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之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32.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严重污染了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答案】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的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温州市政府认识到水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的活动有关系,并向市民发出倡议,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温州市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等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等方面,分析说明温州市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环保意识,采用合理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从材料可以看出,水环境有其固有的循环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的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温州市政府认识到水环境的恶化与人们的活动有关系,并向市民发出倡议,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 可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相关知识,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等方面,分析说明温州市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的理由。‎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同时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措施类试题。本题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它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对材料的解读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措施。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它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对材料的解读中找出关键性语句,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本题材料中“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及“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等启示学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角度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以及“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启示学生可从意识活动的特征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去分析说明。‎ ‎34.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大量人口涌入,堵车、城市污染、产业空虚等弊端随之而来。C市在城镇化建设中,依据本市山城可用土地相对较少的特点,抛弃“摊大饼”的发展思路,采用“核心城+卫星城”的组合发展模式,而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核心城与卫星城之间,是自然的天然氧吧,城市环境优美;为防治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减少简单机械的行政干预,更多地通过健全法制政策来规范城市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姓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在城镇化建设中C市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答案】(1)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市从市情出发,抛弃“摊大饼”的扩张模式,采用“核心城市+卫星城”的发展模式,体现了这一点。‎ ‎(2)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C市卫星城在规划布局时,能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走的是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注重环境建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3)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防治交通拥堵,注重运用经济手段等市场机制引导老百姓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做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城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C市城镇化建设新思路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解答时要依据材料关键词“本地特点、遵循产业规律、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引导”等信息,调动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等知识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的对应。‎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两者的统一,认识和利用规律。‎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