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十三)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十三)政治试题

www.ks5u.com ‎12.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下列选项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是 ‎ ‎①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②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③增加政府补贴,刺激消费需求,驱动经济增长 ‎④通过减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提升竞争力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大力发展生产力、宏观调控 ‎【方法技巧】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代替基本功。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夯实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善于总结和灵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高考中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13. 2015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推进,要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允许农民以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有利于 ‎①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益②农民按股权承担风险,调动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③农民获得固定土地转让收益,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④实现土地与劳动力的结合,拓展了农业增值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市场配置资源、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情分析】我国的分配制度 ‎1.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以及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观题通常采用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载体的形式考查。‎ ‎2.考试方向通常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重要精神,加深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的理解和运用。‎ ‎14. 2016 年2 月26 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居民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研究制定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等的精准激励,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 ‎①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材料中“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等的精准激励,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做法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选D;①与材料无关;②强调了财政的作用,不选。‎ ‎【考点定位】我国分配制度 ‎【名师点睛】1.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以及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观题通常采用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载体的形式考查。‎ ‎2.考试方向通常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重要精神,加深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的理解和运用。‎ ‎15. 表1 2015年我国及河南省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 对外贸易 出口 进口 民营企业 总额 ‎(亿元)‎ 同比增幅(%)‎ 总额 ‎(亿元)‎ 同比增幅(%)‎ 总额 ‎(亿元)‎ 同比增幅(%)‎ 进出口总值(亿元)‎ 同比增幅(%)‎ 全国 ‎245 900‎ ‎-7‎ ‎141 400‎ ‎-1.8‎ ‎104 500‎ ‎-13.2‎ ‎91 000‎ ‎-0.2‎ 河南 ‎2 800‎ ‎7.3‎ ‎1 800‎ ‎11‎ ‎1 000‎ ‎1.4‎ ‎1 500‎ ‎9.9‎ 由该表可以看出,河南省 ‎①对外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增强 ‎②对外贸易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 ‎③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 ‎④非公有制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名师点睛】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较重要,既出选择题,也出主观题,复习备考应重点把握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以及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高考中对对外开放的考查会集中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知识点上,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不屈服于外来压力,但自力更生不是闭关锁国。‎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走出去”更是考查的重点。‎ ‎16. 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搭建后,不动产权办证只需准备一份材料,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结,收费标准也大幅降低,多部门实现登记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这说明 ‎①登记信息平台的建立,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②我国政府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打造阳光政府 ‎③我国政府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政府在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转变政府职能 ‎【名师点晴】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转变;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将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事实证明,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17. 2015年1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在联组审议中,一共有6名委员发言提问,同务院委托审计署、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就这类事项进行专题询问。上述材料可以佐证的正确观点有 ‎ ‎①国务院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行机关 ‎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③国务院作为行政机关必须对全国人大负责 ‎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 ‎【方法技巧】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四项职权区分的关键是看内容,而不能看文字表述中有没有“决定”两个字。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关于其他国家机关的年度工作报告或审查,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在每年3月例行的工作报告中,上年度的报告一般体现监督权;而下年度计划是否批准,一般体现决定权。‎ ‎18.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指出,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这表明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 ‎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③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决定力量 ‎ ‎④我国与中东国家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了“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选A;③不选,我国不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因素;④不选, 我国与中东国家具有共同利益,但是根本利益不一致。‎ ‎【考点定位】我国的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生在复习中除了要识记坚持这一外交政策的原因外,还要注意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另外,考生还要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我国主张构建和谐世界的原因;结合中美、中欧、中俄、中日、中非、中国与东盟的外交关系的具体事例以及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9.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冬奥宣传片中京剧的翻跟头与空中技巧的翻腾转体、太极拳中的推手和冰壶的推出,外国友人争抢饺子的筷子与冰球赛场上的球杆等中国文化符号与冰雪运动的完美切换,让宣传片更加时尚,也更加温情,也让世界更加熟悉中国形象。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 ‎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④体育让各国增强对彼此的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交流 ‎【高考警示】中华文化的特征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2)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0.伴随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中国经济硬着陆”“做空中国”的唱衰论调卷土重来。“形者,状况也;势者,趋势也”。解读中国经济,看“形”,更要看“势”。这是因为 ‎①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是有规律的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就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不具有某一特定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 ‎(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21.周朝时,中央政府就经常派人到各地采风,搜集方言俗语。西汉扬雄进一步搜集整理,并通过面询方式进行方言调查,大范围记录各地的口语词,然后将所记词语按通行的地域范围分别标注成不同类型,成就了中国古代方言研究的开山巨著《方言》。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看,材料告诉我们 ‎ ‎①获得认识成果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根本立足点 ②社会实践始终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有助于获取认识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中央政府就经常派人到各地采风,搜集方言俗语”体现了获得认识成果要把社会实践作为根本立足点,①正确;“西汉扬雄进一步搜集整理…….成就了中国古代方言研究的开山巨著《方言》。”体现了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有助于获取认识,④正确,选B;②强调了检验真理的标准,与材料无关;③不选,因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符合材料范围。‎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意识的特征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22. 某著名企业家指出,生意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10年以后,你做10年以后的生意。这个观点体现 ‎ ‎①机遇和挑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聪明的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办事情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矛盾的内涵、规律 ‎【名师点晴】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23. 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强调,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材料说明 ‎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④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知识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1)区别: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联系: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 材料一 “十二五”时期,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通过升级供给激活新需求。消费品自主品牌的国内市场份额在提高,在4G手机市场,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已占到4G手机国内市场份额的76%。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2014年获得的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已获专利授权数是3.8万件,发明专利超过8%。这些专利技术提高了产品品质,改善了产品性能,创造出新产品,激活了市场,创造了多元化的消费新需求,对稳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 材料二 中国经济面临需求问题和周期性下行问题,但更多反映为供给侧的问题、结构性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由刺激需求变为改善供给,这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和提升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影响,并说明材料一中消费品工业是如何通过升级供给激活新需求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履行好经济职能。 (12分)‎ ‎【答案】38.(1)(14分)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竞争力(3分);优化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全元素生产率(3分)。创新是消费品工业稳步增长的重要支撑,创新成果激发了消费者潜力,起到了改善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3分);消费品工业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扩大了市场占有率(2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供给结构向中高端升级,创造了多元化的消费新需求(3分)。‎ ‎(2)(12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分);加强宏观调控,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4分);做好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开放的竞争环境(3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守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3分)。‎ ‎(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履行好经济职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宏观调控,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考生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即可;最后,要分析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守住民生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政府职能 ‎【方法锦囊】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材料一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材料二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 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 “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4分)‎ ‎【答案】39.(1)①实践决定认识。要立足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慎独自省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4分)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4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4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3分)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答案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道德情操。‎ ‎【解析】(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知识,要求考生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需要立足实践,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我们要发挥认识反作用,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最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注意不要实践和认识的知识等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为该校 “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由即可,但是必须要围绕主题。如“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等。‎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晴】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①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②‎ 材料内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③设问含蓄,角度灵活。从设问的角度来说,高考论述题分为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类型。限制型的特点是:它限定了作答方式和范围,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扩展型的特点是: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考生需要自己确定答题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自由发挥程度较大。④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由于情景材料论述题的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区分度强,此类题的得分一般不高,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因信息把握不准,答案组织空洞,得分在平均分以下。‎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做题方法 ‎2.规范答题 ‎(1)搜索知识找结合。审过材料和设问后,要找材料与设问的交叉融合点,关键是搜索与材料、设问相关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其交叉点,取舍作答。‎ ‎(2)运用逻辑定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所以必须认真、缜密、精心组织答案。①列提纲:即设计答案框架,它关系着答案的周全性,知识的统一性。②用方法: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组织答案,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联实际:设计答案时一定要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要达到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