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7届高三月考(四)政治试题
www.ks5u.com 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假设某企业2015年每小时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为400元,2016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在货币贬值20%的情况下,撇开其它因素,该企业1小时生产的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 A.240元 B.625元 C.375元 D.400元 【答案】B 【考点定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方法指导】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变化情况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N÷(1+ 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N÷(1- 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N÷(1+ 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N÷(1- m%) 2. 下图为某商品的供给曲线,纵轴Px代表价格,横轴Qx代表供给,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供给方的预期等。最有可能引起如图变化的因素是 A.生产某商品的企业普遍采取科技创新,使用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 B.北京市宣布:新能源汽车雾霾天气不限行 C.超强台风“海燕”掠过广西,当地市场蔬菜奇缺 D.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开通,减免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 【答案】B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的增加。故B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若是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价格则会降低,故排除A选项。C选项错误,如果是台风来袭,蔬菜供应量减少,应该向左平移;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影响供给的因素 【解题技巧】曲线类型试题解题思路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3. 5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项彩票公益金57.35亿元,重点支持贫困革命老区生产性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述材料表明 ①财政扶持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④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财政的作用 【方法技巧】如何区分财政的作用? 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富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这有利于 ①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提高其使用效率 ②改变集体经济的分配方式,防止两极分化 ③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优化资源配置 【名师点睛】题肢①表述错误,土地所有权是国家集体的,不是农民的;题肢②表述错误,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没有改变集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只是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分配方式并存。 5. 某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依法选举了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下列选项中与上述选举方式一致的是 A.某县选民选举产生了县十二届人大代表 B.某村通过了“海选”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C.某小区居民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居委会成员 D.某乡通过竞选演讲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乡长 【答案】D 【解析】题目中选举市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属于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A选项选举县人大代表属于直接选举,排除;选项B和C选举村委会主任与居委会成员也属于直接选举;选项D选举乡长属于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民主选举 【知识拓展】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适用的范围 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间接选举适用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乡镇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6. 基于国务院提请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专家座谈会,专题调研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经过四次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新环保法修订过程中 ①通过专家咨询制度,促进科学立法 ②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务院的立法工作 ③坚持民主立法,做到立法充分体现民意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7. 长短镜头的关注,微博微信的直播,让两会日益成为一个没有墙的会场。从参与网络讨论到关注三公经费,公众也成长为更加成熟的政治主体,恰如托克维尔所说,如果一个人能参与讨论决定修一条通向他家的路,无需解释他就能发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这表明 ①赋予公民决策权可激发其政治参与热情 ②公民民主素养与政治公开程度密切相关 ③享有知情权是公民民主决策的前提 ④公民的政治素养及其参与能力需要培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①错误,我国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是没有决策权;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如果一个人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就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公共事务前提就是政治公开,这样才能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题肢③错误,民主决策的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④符合题意,从参与网络讨论到关注三公经费,公众在不断成熟,说明公民政治素养与能力是要不断地进行培养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8.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成立宗旨是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它是由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出席签约协定仪式,经合法数量的国家批准后正式成立的。这表明 ①亚投行建立在各国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 ②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基本形式之一 ③我国巩固和发展了与亚投行其他成员国的盟友关系 ④亚投行建立后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都以正式条约和协议为依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名师点睛】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家力量,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9. “十三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再次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 ①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文化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④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题肢①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题肢②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名师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0. 《人民日报》于2016年5月27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如意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起到积极的作用。 11. 桑巴舞、狂欢节、足球是信仰、热情奔放是标签,2016年8月,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首次在南美大陆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材料说明了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立于不败之地 ③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题肢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题肢④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生产力的作用。奥运会开幕式上,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巴西样板,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说明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名师点睛】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 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12. 2016年2月27日,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在京举行,会议一致认为,电视剧创作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不仅要颜值,更要价值。网络电视剧也是如此,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加强对网络剧审查和监管的原因是 ①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不完全同步的,它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发展文化事业不仅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且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文化市场越活跃,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 【归纳总结】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④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 14.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预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材料中“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广告语”以及“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等,既表明了网络语言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也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对人影响深远持久方面的特征,排除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技巧方法】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 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15. 全球由超过7.96亿人是文盲或半文盲,前者目不识丁、不能读写,后者无法完成基本的读写任务。除了经济成本,文盲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一个国家的医疗、司法、福利和教育体系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体现出 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②解决文盲问题是全球经济企稳向好的必要条件 ③发展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和未来的基础投资 ④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经济质量和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教育的作用 【名师点睛】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总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也重要;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6. 2016年9月4日晚,G20峰会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不知让多少人对着西湖的夜色发出感慨,这台晚会融合中西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展现了世界文化经典。无论是越剧、芭蕾的经典表演,还是绚丽灯光、先进全息投影技术,无不表达了全人类弥合分歧、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念,材料表明“最忆是杭州”的成功 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③体现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题肢①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展现了世界文化经典,表明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故③正确。“最忆是杭州”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故④正确。题肢②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 17. 一窗一世界,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租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的走出去,需要 ①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文化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文化多样性,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都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成果,在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18. 中国舞协副主席在点评创新舞蹈时指出,有的作品,别说观众,甚至连评委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他强调,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地域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创新的社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表明了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故①正确。中国舞协副主席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性的东西不能丢,说明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故③正确。②题肢④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传承、文化创新 【名师点睛】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19.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同舟共济”语出《孙子·九地》:2016 年 ,以“上善若水、同舟共济”为主题的 APEC 文艺演出,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智慧,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热情和中国力量。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展现出广泛包容性 ②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其具体内容能因时而变 ③需依据时代需要重新解读,从而推动时代发展 ④其合理内核具有普遍意义,富于极强的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文化创新与继承、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0. 城市建设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传统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 记忆。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为一 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 。这表明 ①传统地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义和概括功能 ②继承和发展地名文化能凝聚公众的城市归属感 ③地名是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地名文化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城市传统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体现着这个地区风格独特的文化,故①正确;城市建设要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公众”精神田园”,增强公众的城市归属感,故②正确;③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不符合题意,本题没有涉及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做法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创新。因为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二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1.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汉字 【名师点睛】汉字的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这里要注意的是,有时,选项说“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这种说法夸大了汉字的作用。要引起考生注意。 22.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品牌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央视一套晚八点亮相。节目围绕“先辈的旗帜”这个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向孩子们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给全国中小学献上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长征精神 ①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推动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③体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④体现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品德,对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23. 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全民自检,其微博话题迅速登上热门榜首,点击量有8万余次。此类比赛对汉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让人们体会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 ②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制定标准,提高汉字运用水平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④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危机,发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肢②表述错误,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目的不在于规范汉字使用标准。题肢④错误,此活动的开展与摆脱文化产业发展的危机无关。题目中,此类比赛对汉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让人们体会中国汉字源远流长,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根,展现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爱国主义 【名师点睛】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古代爱国主义——缔造、维护和捍卫祖国统一及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近代爱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朽的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4. 《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让普通民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节气、物候、时令要素的增加,也让现代人重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2016年日历发行近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的出版发行 ①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把握了市场脉搏,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如意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起到积极的作用。 25. 2016年2月26日无疑是中国影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关口,怒刷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历史记录!观众评《美人鱼》有三好:一是好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好心情,看后让人心情愉悦;三是好技术,创新影视工业化技术,VR/AR、动作捕捉、大数据、特效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 ①影视作品内容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电影产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③影视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电影产业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名师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9分)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以“中国与欧洲相遇”为主题的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做了《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近40年的中欧关系,双方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双边关系充满着吸引力和扩展力,欧洲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也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希望各国携手共进,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欧双方为什么能达到“政治” 上的高度互信。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欧双方维护共同利益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是合作的基础。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一处理中欧关系的基本准则促成双方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欧双方“政治”上高度互信的现实基础。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基本特征。中欧双方“政治”上的高度互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建立国际新秩序要求。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欧双方为什么能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当代国际社会。设问指向中欧双方为什么能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本题主要可以从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发展道路以及当今时代的主题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材料的解读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国家利益 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题指导】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7. (12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央视近年来推出来的一个既有高雅的文化品位,又会引起全民话题效应和参与热潮的节目,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考题的难度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从第二季考试加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 “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 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结合材料分析“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片面强调常用易错 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树立“让书写 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4 分)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有助 于人们了解历史,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4 分) 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 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符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4 分) 【解析】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8. (9分)北京冬奥申办标识“墨舞冬奥”,以汉字“冬”为主题,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巧妙结合, 人书—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冬奥中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奥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彩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墨舞冬奥”标识的形成。 【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分)“墨舞冬奥”标识的设计立足于冬季运动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冬奥会的活力与激情。(1分)(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3分)“墨舞冬奥”标识以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汉字为主题,将运动形态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相结合,既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体现了时代精神。(1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条基本途径。(3分)“墨舞冬奥”标识将傲奥运五环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的结合在了一起。(1分)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 【知识归纳】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从文化的内容、体制集中、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29.(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于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应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2分) 【答案】(1)(1)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状况的反映,弘扬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3分)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个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 (3)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分)(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从而增强自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 “文化自觉”;③利用多种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做文化交流友好使者,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应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首先,要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认同文化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这样才能做到 “文化自觉”;其次,文化传播方面主要涉及到文化传播途径和手段,发展经济和科技,通过商业贸易和不断丰富的科技手段,从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点定位】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