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和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而惊异、迷惑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这说明( ) A.哲学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 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惊讶和迷惑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哲学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2、面对有限资源与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求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说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即生活,生活即哲学 B.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 C.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D.哲学是对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3、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 ) A.智慧之学 B.科学的世界观 C.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 D.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不知从何时开始,“今天你低碳了吗”已不知不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句问语,人们在经过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 B.乙: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 C.丙: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 D.丁:一般人的世界观对实践不起作用 6、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借指天空、宇宙),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开始思索“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等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说明(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是人们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看法 C.哲学来源于大自然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7.“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有人说,“那座山在那里,即使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山还在那里,实实在在存在。”拜恩的吸引力法则认为,“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这两个观点分别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②→①→③ D.③→②→④ 10、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11、在一些新建办公大楼内外,常见大理石、花岗岩或金属等材质的“镇邪兽”、“转运石”和“风水球”。将事物的发展寄托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1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三严三实”,即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的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具有反作用 B.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3、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14、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B.都肯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都否认了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D.都肯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15、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7、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18、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近年来,全国共开展120多项规划水资源论证,核减水量近4亿立方米;对超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限批水量近10亿立方米。下列对“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②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④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走向唯心主义误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说“林花谢了春红” ,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 ,有人说花无情“浪荡桃花逐水游”……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认识角度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源自于人脑 ④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小冰”出版了自己“创作”的诗集。对此,有评论指出,小冰或许可以写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却注定难以感受到那种彷徨;或许可以用文字勾勒“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注定难以体会到跨越海峡的乡愁。该评论旨在说明( ) A.“小冰”不会有人类一样的意识 B.“小冰”不会对外界信号产生反应 C.“小冰”的意识没有主动创造性 D.人的情感世界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 21、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2、近日,网友就“吃桃子削不削皮”掀起了吃法大论战。支持不削皮的网友认为:“不削皮的桃子吃起来才有嚼头。”支持削皮的网友表示:“削皮是因为桃子上有毛,吃起来怪怪的。”从唯物论角度看,产生争论的原因是( ) ①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结果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经过多部门、多方面多年的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我国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此在我国存在了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这表明实践( ) ①是检验认识的有用性的标准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25、五十五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呕心沥血,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作家魏巍为此赋诗:“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塞罕坝人的创业历程表明( ) ①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蓝图变为现实的东西 ②高昂的精神激励人们创造丰硕的成果 ③有什么样的创业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千秋功业 ④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可以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三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 A.社会性 B.科学性 C.能动性 D.历史性 27、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于是,我们的先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一直沿用至今。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③人类可以凭借自身智慧和需要创造世界 ④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 29、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观念”的变化表明( ) A.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步伐 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真理 D.真理在不断推翻中向前发展 30、“高血压要降压”,这在今天是常识,可在上世纪中叶,人们(包括医学界)的普遍观点却是:“ 动脉硬化后,需要更高的血压让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所以高血压是人的重要代偿,不应该干预。”由于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广大高血压患者没能得到必要的降压治疗,最终成为高血压并发症的受害者。这表明( ) ①如果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往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人类认识自身要难于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1、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4分) (2)简要评析上述两种世界观。(6分) 3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论断的认识。(10分) 33、材料一: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10分) 34、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A A B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D A B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C A D B D A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1、(10分)(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4分) (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3分) 材料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3分) 32、(10分)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3分)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所处阶段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4分) 33、(10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4分)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3分)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树立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3分) 34、(10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3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