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部) 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上学期实验部第三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54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字词”凝聚时代记忆,“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每年都会推出一些“年度”新词、热词,如中国梦、微信、电商、小目标等。这些新词、热词勾勒出岁月轮廓,见证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体现了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2. 文化的养成蕴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的历史积淀中,它必须经过千般交流、万般淘洗,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基本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 ①立足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②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 ④培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 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①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 ②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例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迎春。这说明( ) ①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 17 - ③文化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④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5. 在扶贫攻坚中,重庆巫溪县聚焦“精神扶贫”, 实施了“扶志工程”, 贫困群众逐步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脱贫之“志”, 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以精神扶贫成效助推物质扶贫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这说明( ) 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精神落后是贫困落后的根源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精气神” 需要人们自觉培养 ③消除贫困必须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 ④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脱贫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自己文化土壤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2017年7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歌剧《鉴真东渡》登陆日本,演出吸引了大批日本观众。现场观众表示,本次演出将进一步增进日本民众对“鉴真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希望以后在日本有更多机会欣赏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该歌剧演出成功启示我们 ①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要认识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 曾经,香港是一个以香料著称的小渔村。如今,它已成为一座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在摩天大楼、车水马龙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生长,形成了香港的多元气质,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正向世界绽放迷人火魅力。材料启示我们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17 -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9.易中天在谈美国精神时说到:美国是这样的,你可以批评他,可以反对他,可以厌恶他,还可以仇恨他,却没法小看他。全世界都无法只当他不存在,对他满不在乎。原因何在呢?就在美国精神。易中天的话表明 ①美国精神已经成为提升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④美国精神促进了美国人民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17年7月12日,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闭幕。本届大会共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其中包括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2项,名列全球第二。中国积极申遗 ①基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基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手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两大瑰宝。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多追求人工与自然的高度谐调,西方造园多致力于对自然的改造和加工,但两种园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模仿。这表明东西方园林文化 ①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②在相互借鉴中渐趋融合 - 17 - ③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④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随着中华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古诗文诵读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茶地开展着。有专家指出,古诗文进课堂,“传递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被量化的“知识点”,更应该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该观点强调 ①古诗文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古诗文应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古诗文教学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 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开幕式文艺演出大量使用全屏激光投影、全息视频技术,3D技术再加生演员的动态表演,把海河、天津眼、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受到广泛好评。这说明 ①流行元素和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实质即是文化发展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现代高科技已逐渐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广阔的市场 ④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及审美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6. 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的人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令人十分担忧,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17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7.“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适时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等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的欢迎。这反映了 ①借助恰当的物质载体有助于文化传承 ②文化的传承要以尊重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与时俱进就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使演员融入了角色的灵魂,传达出了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 ①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③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7年3月13日,“百万大学生看武汉”活动启动,百万大学生借此机会免费参观、游览武汉多个著名景点。参加该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人文历史,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审美情趣。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为倡导亲子阅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2017年4月23日,新罗区妇联主办的“书香飘万家”4.23世界读书日暨“爱能悦读会”社区亲子阅读馆建设活动发布仪式隆重举行,拉开了亲子阅读公益活动的大幕。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倡导亲子阅读有利于提升儿童人文素养 ③书籍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 17 - ④科学知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A.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D.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23.席慕容在《乡愁》中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梦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语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4.每当春节来临之时,给长辈拜年,祈福长辈安康长寿;给晚辈赠压岁钱,祝愿晚辈辟邪平安。中华年俗风习有着满满的人伦情感。但是现在的一些孩子,见人就要红包、拿着红包就数钱、嘟囔压岁钱给得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礼仪家教的缺失,功利对情感的腐蚀。要对此有所改变 ①必须重视家教家风对行为礼仪的塑造功能 ②必须全面回归历经千年而不变的年节传统 ③必须彻底抛弃过于功利化的传统习俗 - 17 - ④必须重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情感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5.“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再添中国元素。在“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有道理的是 ①“春夏秋冬雨露霜雪”,二十四节气是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 ②“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三朝赏牡丹”,二十四节气是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二十四节气作为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记忆世代相传,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俗语说“冬至大如年”,但现在很多节气讲究都没有了,只有饮食习俗传了下来,北方吃饺子,南方好多地方吃汤圆,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更持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你是更喜欢确定性吗?”某研究机构在研究跨文化沟通时,调查发现东亚人大多属于“风险规避型”,即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程度很高,把“安全”与“归属感”的需求置于第一位;欧美人更多属于“风险偏好型”,更喜好冒险,对“成功”与“成就感”的需求更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文化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②文化差异会影响彼此的沟通,应促进交流消除差异 ③不同的文化基因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欧美的“风险偏好型”文化优于东亚的“风险规避型”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各国各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 - 28.2017年2月7日,四位赴意大利旅游的中国大妈蹲在奥特莱斯古琦(GUCCI)精品店门前石凳边,其中,一位大妈站在石柱旁,洋洋自得的吃起了中国方便面。照片传到网络后,引起了网民的一片争议。其中不乏有对中国大妈的理解,更多的则是对中国大妈的指责,认为中国大妈的行为有损中国人的形象。如果你理解支持中国大妈的行为,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你支持的理由 ①文化影响,博大精深 ②文化平等,相互借鉴 ③文化多元,以我为主 ④文化多样,理解尊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就突出了花心思的“新”。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无论是铡刀、牛槽等传统农耕用具,还是饺子、馒头等乡村特色饮食,经过胶东莱西农民李泽志的一支画笔,就变成了一幅幅雅致有趣的写意画,让更多的人对逐渐消失的农耕文明有所认识,李泽志也被誉为“中国农耕文化民艺画创始人”。李泽志的成功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 ③文艺创作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群众的实践活动 ④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播出就引来好评如潮。选用一段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节目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文化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 17 -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3.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出自《晏子春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直到今天,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认识,激动着我们的感情。这表明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5.2017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 - 17 - 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6.2017年,中国在德国举办贯穿全年、覆盖全德的系列文化庆祝活动。活动主题为“今日中国——合作·友谊·共赢”,以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创新成果以及充满活力、创新、自信的当代中国形象,进一步深化合作、巩固友谊、实现共赢。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输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③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传播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7.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③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8.某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居民内心;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合唱团等文化舞台,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这些举措体现了 ( ) 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③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9.新疆手工艺品在运用民族工艺技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域历史、神话人物、民族艺术等题材,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如今,通过“互联网+”,不仅在本地绚丽绽放,更飞出自治区,成为传播新疆文化的一张名片。由此可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 ) ①吸收世界文化成果,实现各民族文化融合 ②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 ④继承优秀传统元素,展现民族特色和风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 - 17 - 十三五规划是谁制定?党中央国务院/还有各级部委办/工人农民企业家/专家教授你我他/中国的十三五/大伙儿来做主”“十三五怎样制定?分散调研/集中讨论/再分散调研/再集中讨论”。这首“网络神曲”《十三五之歌》,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十三五之歌》成为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十三五之歌》的成功经验有( ) ①借鉴和融合了民谣、卡通等多样的文化元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符合受众习惯、切合受众心理,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 ④能体现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因而很多老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养老,更不愿意“以房养老”(老年人将住房反向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得养老金)。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会阻碍社会进步 ②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而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42.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门在公布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中指出,中国游客在礼仪方面与境外目的地存在较大冲突。海外居民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和践踏花草、小孩随地大小便等。下列对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行为的网评,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处事行为有差异,但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7 - 43.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纪念馆俯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以此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勿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此次公祭活动的举办是基于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4.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45.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这体现了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变 ③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6.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农,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7.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棋,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 - 17 -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8.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读书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9.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让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0.在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中,传统戏曲与小提琴共鸣的《梁祝》和漫声讴歌的江南小曲《茉莉花》无疑是世界最熟悉的中国音律,中国特有的婉约柔美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演绎下在湖面缓缓流淌。这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增强了“G20”成员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促进了中国与“G20”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④促进了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0分,请把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 17 - 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 材料: 我国的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体现了地域特色风情,体现了我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作家冯骥才曾大声疾呼:古村落是中国文化“压箱底”的宝贝。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千万不要在我国有机会认真读懂它之前就让它永远消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9分) 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斤、国务院办公斤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垒方位融八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 17 - 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拓屐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材料中关于《关于实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教育,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重视教育的原因。(11分) 53.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8分) 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中国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走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 17 - 材料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要立足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在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的同时,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培育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产业链。要坚持中医与西医的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在开放中发展中医药。要依托现有中医药教育资源,培养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领域的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师资;还要加强舆论引导,让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 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独特资源。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就如何挖掘这一资源谈谈你的看法。(12分) 政治答案 1-5ADABB 6-10CCAAC 11-15BDCDB 16-20CACCA 21-25ADCCB 26-30BCDCB 31-35BBBAA 36-40BDCBB 41-45ABBAD 46-50BCBAB 51.【答案】(9分) (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有利于展现各地的特色风情和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 5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教育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教育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育具有颦造人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而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过程,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1分。) 53.【答案】(8分)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家国伦理”使中国人对“家”“房”看成最终的情感归宿地,在住房消费上有着强烈的愿望。 - 17 -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家更加看重,更愿意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不愿意租房。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当代中国人对于“家国伦理”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在住房问题上要做到理性消费,避免成为“房奴”。 54.答案:(1)(12分) ①要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并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医药的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要注重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中医药文化的产业链。②要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中医药既要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理论,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西医的有益成分,让中医药在创新中永葆生命力。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需要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让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形成重视健康的社会风气。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的特定功能。中医药的发展要通过教育来加快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保护。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