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下学期阶段联考试题(一)理(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下学期阶段联考试题(一)理(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执行的职能是 A. 流通手段 B. 价值尺度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答案】A 【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执行的职能是流通手段,A适合题意;价值尺度是指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B不合题意;支付手段是清偿或支付债务、赋税、利息、工资等;贮藏手段是指货币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储藏起来,D不合题意。 2.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 A. 支付凭证 B. 债务凭证 C. 信用凭证 D. 消费凭证 【答案】C - 45 - / 45 【解析】本题考查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全面把握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功能及优点: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③信用卡的发行单位通常是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的对象是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 3. 如果某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规律/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 45 - / 45 (2)需求弹性理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4.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 ①生存资料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 ③租赁消费 ④享受资料消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类型。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碰撞。做理智的消费者,我们应践行的正确原则是 ①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②克制需求,紧缩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45 - / 4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做理智的消费者。做理智的消费者,我们应践行正确的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 ;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6.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D. 增加和保障居民收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B.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集体经济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股份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B - 45 - / 45 【解析】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C、D错误,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 点睛: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怎么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8.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是 ①有限责任公司 ②个人独资公司 ③合伙投资公司 ④股份有限公司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故①④符合题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公司和合伙投资公司,个人独资公司和合伙投资公司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但不是法定的公司形式,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B。 9.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 - 45 - / 45 A.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B.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D. 增加劳动者的义务 【答案】B 【解析】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有利于劳动者就业,但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故B符合题意;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也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但此举不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故C不符合题意;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的义务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增加,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10. 股票是常见的投资品种之一。下列对股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股票是一种股份凭证 ②股息是股票投资收人的唯一来源 ③投资股票是有风险的 ④上市股票的交易价格常是波动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 45 - / 45 【解析】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故①正确;股票投资的收入构成有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所以股息是股票投资收人的唯一来源说法错误,故②错误;只要是投资就有风险,一般来说,投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股票投资风险最大,相应的回报较其他方式也高些,故③正确;股票价格受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股票价格是经常波动的,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11. 财政收人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人与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其中,财政赤字指的是当年 A. 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人的部分 B.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人的部分 C. 财政支出大于税收收人的部分 D. 财政支出大于债务收人的部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故B符合题意。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A指的是财政盈余,故排除。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债务收入,故C、D说法错误。 考点:财政收入与支出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 A.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B.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C.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D.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B - 45 - / 45 【解析】题目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均不是根本目标。排除。 13.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 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A.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B.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C.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 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题目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是 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 “引进来”和“走出去” C.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D. 拓宽深度、提高效益 【答案】A 【解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A适合题意;“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战略,B不合题意;C、D不符合要求。 - 45 - / 45 15. 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 A. 知情权和表达权 B. 批评权和建议权 C. 申诉权和控告权 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D 【解析】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不是基本民主权利,排除。选D。 点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权利 内容 地位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我国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监督权 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是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 16. 实行村民自治,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村民自治的基础是 A. 实行村务公开 B. 自己选举当家人 C. 召开村民会议 D.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 - 45 - / 45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B适合题意;村委公开是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监督,A不合题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讨论决定,C不合题意;自治章程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D不合题意。 17.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行使监督权时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 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③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和方式 ④不能干扰正常的公务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①②④适合题意;公民必须采用合法的手段和方式,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8. 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 A.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B.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 45 - / 45 C. 加强人民政协的监督 D.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答案】D 【解析】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19. 在我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有 ①审议、表决权 ②提案权 ③立法权 ④质询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①②④适合题意;立法权是人大的职权,③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混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0. - 45 - / 45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 科学执政 B. 民主执政 C. 依法执政 D. 为民执政 【答案】C 【解析】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21.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因此,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这 一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②宗教之间的任何交流活动都不利于国家安全 ③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 45 - / 45 【解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①是正确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③是正确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④是正确的;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但是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等于宗教本质发生了变化,也不等于宗教没有了消极作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与打击打着宗教旗号的违法犯罪活动不矛盾。 22.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该宗旨可以概括为 A. 消除国际竞争和冲突,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B. 促进各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C. 构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 D.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答案】D - 45 - / 45 【解析】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D适合题意;消除国际竞争和冲突说法错误,A排除;B、C均不是联合国的宗旨,排除。 【点睛】历史地、辩证地理解联合国的作用 坚持历史的观点:既要看到联合国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也要立足于现实,肯定其在当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要着眼于未来,正确认识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联合国曾经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和成就,又要看到其也有挫折和不足,对许多世界焦点问题的解决显得软弱无力,有待于更多地参与全球性事务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23. 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为了和平与发展,需要 A.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 B. 各国结盟并形成更多力量中心 C. 大国免除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D. 发挥联合国的领导和决定作用 【答案】A - 45 - / 45 【解析】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和平与发展,需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A适合题意;我国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B是错误的;C做法过于绝对,排除;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是错误的。 24.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是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独立自主 C.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以独立自主为基本立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但不合题意。 25.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情操 B. 精神、理念、信仰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 知识、能力、态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6. 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看,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全面而完整地继承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要丢掉这一历史包袱 - 45 - / 45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从文化继承与发展角度看,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不都是历史包袱,对其应是批判继承,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7.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能够 A. 增进文化认同感,导致文化趋同 B. 确保各国文化繁荣 C. 促进各国相互吸收优秀文明成果 D. 磨灭各国文化个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在传播中交流。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能够促进各国相互吸收优秀文明成果,C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错在“趋同”;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不能确保各国文化繁荣,B说法错误;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不会磨灭各国文化个性,D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28. 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许多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C.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 文化遗产已经过时,没有多大价值,不值得保护 - 45 - / 45 【答案】D 【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B、C均是正确的;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D是错误的,适合题意。 29.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 A.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反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 C.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答案为B 30.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 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因为基因单一,所以长存 ③一直都是强大的,引领世界文化 ④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 45 - / 45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答案为A 31.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 不同的具体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 一 C.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D.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答案为B 32.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 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根深蒂固 ②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的冲击 ③我国始终坚持和贯彻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45 - / 45 ④市场经济自身弱点诱发了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因为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根深蒂固,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的冲击 ,市场经济自身弱点诱发了不良思想和现象的出现,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②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 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④与我国必然统一世界文化的方向相一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①②③适合题意;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 - 45 - / 45 34.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 A.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B.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C. 积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 D. 重新确立传统儒家思想在文化建设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A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文化输出属于文化霸权主义,C说法错误;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 35.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自由、和谐、民主、法治 【答案】B - 45 - / 45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B正确且符合题意;A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C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6. 面对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我们倡导的正确态度是 ①置之不理,独善其身 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④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面对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我们倡导的正确态度是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7.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相互促进的。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 A. 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 B. 具体答案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 唯一真理 【答案】C 【解析】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适合题意。 - 45 - / 45 【点睛】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38.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C.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A适合题意,其他选线均不合题意,排除。 39. 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它们是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③一元论和二元论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故①④入选。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B。 - 45 - / 45 点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为什么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着“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但从哲学派别上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因为在哲学史上,从来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而形成的。它们的对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相结合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结合;存在过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也出现过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 4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主观能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主动反应性 D. 客观存在性 【答案】B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故本题选B。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 45 - / 4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41.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对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答案】D 【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通过以上分析发现,A、B、C是正确的,D是错误的。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故答案选D。 42.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下列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决定的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B - 45 - / 45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C、D均是正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B是错误的,适合题意。 43. 列宁说,真理哪怕是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变成谬误。这里体现的哲理是 A. 真理是偶然的 B. 真理等同于谬误 C. 真理是有条件的 D. 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列宁说,真理哪怕是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变成谬误,这充分说明了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错误。 44.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 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 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D.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D - 45 - / 45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适合题意。 45. 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 否认了意识 B. 违背了事物是运动的原理 C.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C 【解析】静止即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某种特定物体在空间上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克拉底鲁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46.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认为 A. 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 B.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存在人为事物联系 C.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多样性 - 45 - / 45 D.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答案】D 【解析】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D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B是错误的;联系具有多样性,C是错误的。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47.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B. 事物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 C. 事物在空间、时间上的运动和变化 D.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的属性和趋势 【答案】A - 45 - / 45 【解析】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点睛】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48.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下列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部分独立于整体,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不会影响整体 ②立足整体,用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④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整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事物发展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④是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正确描述,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9. 关于量变和质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 45 - / 45 C. 事物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D.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答案】B 【解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A、D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才会引起质变,C是错误的。 50. 2016年的暴雨洪灾倒逼“海绵城市”建设提速。“海绵城市”是指当暴雨或者是洪汛发生时,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像海绵一样把漫灌的洪水吸入地下,然后通过各种水利工程和蓄水系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海绵城市”建设( ) ①是对现代城市内涝的主观适应 ②坚持用全局的观念看待城市发展 ③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指导城市建设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 45 - / 45 【解析】“海绵城市”是指当暴雨或者是洪汛发生时,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像海绵一样把漫灌的洪水吸入地下,然后通过各种水利工程和蓄水系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海绵城市”建设坚持用全局的观念看待城市发展,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指导城市建设,②③适合题意;①不是辩证法角度,排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51. 当前,在日常小额消费的支付方面,以“手机钱包”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商家的欢迎。移动支付业务 ①创新了经济往来中的结算方式 ②拓宽了银行与通讯业的经营业务 ③为居民投资提供了更多新渠道 ④使国家超量发行货币不具可能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结算方式。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创新了经济往来中的结算方式,拓宽了银行与通讯业的经营业务,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 45 - / 45 【点睛】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52. 打着“绿色无污染食品”广告的某品牌大米,在我国市场每公斤售价虽然高达近百元, 约为普通大米价格的20倍,但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①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③价格是影响消费的唯一因素 ④绿色消费以节约资源为主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打着“绿色无污染食品”广告,表明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售价高达近百元某品牌大米,但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销售状况依然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人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价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而不是唯一因素,③说法错误;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 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影响消费的因素: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从根本上说受生产发展的制约。 - 45 - / 45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消费水平直接取决于人们的当前的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也有密切联系。当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时,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 3. 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下降,从而会减少消费;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 4.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以及服务态度、售后情况,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社会福利,国家的政策,也会影响消费。 5.个人的消费心理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53.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超三分之二代表赞成的高票,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进一步规范授权立法范围、明晰甚案审查程序等,使授权立法不再“任性”。这表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被授权机关的立法权限不断缩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 45 - / 45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进一步规范授权立法范围,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并不等于被授权机关的立法权限不断缩小,②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54. 至201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6年。六十多年来,人民政协在建言献策、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体现了人民 政协 ①能直接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 ②具有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④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知识。六十多年来,人民政协在建言献策、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体现了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民 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能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不具有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的权力,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 45 - / 45 【点睛】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区别:性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则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不同: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民政协则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产生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人民政协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联系: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体现。 55. 有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文化根本上决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B. 要落实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文化软实力 C. 文化在综合国力竟争中上升到首要地位 D. 打造文化品牌已成为抵御文化冲击的核心 【答案】B 5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 - 45 - / 45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决定当代文化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①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错在“决定”;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57. 秦帝国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大促进了各地文化风俗的融合和发展。这说明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45 - / 45 B. 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 学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 战争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 【答案】B 【解析】秦帝国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大大促进了各地文化风俗的融合和发展。这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B适合题意;A、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途径,D错误,排除。 58. 作为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哲学上论证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秩序的必要性。这说明哲学 A. 都是精神上的精华,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 B. 可以通过批判旧的思想和制度解放人的思想 C. 最终决定了自然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D. 是推动社会变革、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 【答案】B - 45 - / 45 【解析】题目中,作为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思想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哲学上论证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秩序的必要性。这说明哲学可以通过批判旧的思想和制度解放人的思想;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C选项错误,哲学不能决定自然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D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哲学的作用。 59. 某企业家说:“我自己对经济学家很尊敬,但我们企业家不能听经济学家预测未来。 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看到了 ①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预期效果 ②认识从实践中来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只有理论认识才是真理唯一可靠的源泉 ④人们是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他看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从实践中来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60. 有人认为“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准能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该观点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 45 - / 45 A.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统帅整体 B. 领袖人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 关键部分的功能可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D 【解析】有人认为“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准能战胜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该观点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D适合题意,A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B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是错误的。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 61. 2014年7月,李克强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指出,老工业基地企业存在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特殊困难,需要通过 有效的改革来增强企业活力。因此,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应该 A. 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 B.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C. 推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D. 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答案】AC - 45 - / 45 【解析】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老工业基地企业存在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遇到许多特殊困难,需要通过 有效的改革来增强企业活力。因此,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应该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A、C适合题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主体是国家,B不合题意;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2.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薪酬体系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加大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力度,对不合理的畸高收人进行调整,力争实现薪酬水平适当、收入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收人分配目标。由此可见,推进国有企业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 A. 提高劳动报酬在社会再分配中的比重 B. 通过约束和激励,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C. 兼顾效率与公平,根本消除收人差距 D. 理顺收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答案】BD 【解析】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推进国有企业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B、D适合题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是错误的;消除收入差距说法错误,排除C。 【点睛】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45 - / 45 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基金、员工劳动报酬;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 63. 2014年8月,某省物价局公开发布反价格垄断罚单,宝马、奥迪等汽车公司进人行政处罚名单,被处以巨额罚款。物价局的这一反价格垄断行为有助于 A. 推动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 B. 发挥市场的指导性作用 C. 彰显行政手段的决定性作用 D. 维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 【答案】AD ................................................ 64. 2014年,针对没有本地户籍考生的高考资格问题,某省作出规定,凡具有该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该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有同等的录取权利。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公民的发展权是有保障的 B. 国家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 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平等性 D. 国家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 【答案】AC - 45 - / 45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某省作出规定,凡具有该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该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有同等的录取权利。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具有真实性,公民的发展权是有保障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C适合题意;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不能扩大,B错误;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D是错误的。 【点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是指机会均等,不是指享有同样的权利,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同。 65. 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是实现中国梦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为此,国家应该为人们实现梦想创造条件。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 A. 履行好各项职能,打造成全能的政府 B. 坚持权为民所用,竭力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C. 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为群众办实事 D. 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规,保证政府的廉洁 【答案】BC - 45 - / 45 【解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当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国家应该为人们实现梦想创造条件。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坚持权为民所用,竭力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B、C适合题意;打造成全能的政府说法错误,排除A;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有立法权,D是错误的。 66. 习近平指出,在民族问题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我们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 A.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B.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C. 各民族同步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D. 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答案】BD 【解析】民族团结是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B、D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A错误;C中的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 - 45 - / 45 67.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 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句话说明 A. 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C.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欣赏艺术作品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唯一途径 【答案】AB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是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是错误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B是正确的;欣赏艺术作品是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D是错误的。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6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题,它描 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图景,必将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 - 45 - / 45 A. 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实现中国梦只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C. 中国梦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D. 中国梦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特征,C、D是正确的;文化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9. 某一动物死后,它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停止了活动,当把它焚烧后,这一动物就不存在了。这说明 A. 物质运动停止了 B. 物质的运动形式被改变了 C. 物质有生有灭 D. 被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理解。材料中人们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物质这一属性始终存在。运动具有普遍性,它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态,C错误。故选D。 - 45 - / 45 70.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只要敢想敢做,破除一切客观规律的制约,最终就能成功 B.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我们要勇于实践 C.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 D.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这句话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启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C、D适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B是错误的。 【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 45 - / 4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