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校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期末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校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期末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2017届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校高三“一诊”模拟(期末模拟)‎ 文综政治 一、单选题:共12题 每题4分 共48分 ‎1.活跃在城乡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 ‎①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②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③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④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草根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它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也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①③符合题意;“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能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不合题意;在我国,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战略钟”模型是分析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一种工具(如图4所示)。某企业将生产经营的关注点从原来的“物美价廉”转移至产品的整体价值,即注重在产品质量、功能、技术含量等方面下功夫。调整市场定位后,该局企业的新产品逐步得到市场认可。据此推断,该企业调整后的竞争战略最可能 A.处在图中的A区域,产品附加值高,价格低廉 B.处在图中的B区域,产品整体价值与价格均处于高位 C.处在图中的C区域,产品真正实现了“物美价廉”‎ D.处在图中的D区域,消费者已经不在乎商品价格高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把关注点从传统的“物美价廉”不断向产品的整体价值转移,在产品质量、功能、技术含量上更胜一筹,说明企业关注商品的附加值,商品的整体价值提高,故选B。‎ 考点:企业的经营战略 点评:本题考查了企业的经营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3.教育部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明年扩大到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 ‎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用对立统一的观看问题的知识。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明年扩大到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体现了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①②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能说矛盾的个性或者共性哪个更优越,③表述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60元调整为1320元 ‎②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每张每月200元财政补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知识。某地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某省给予社会办托老所的床位增加财政补贴,都能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④符合题意;某市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属于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初次分配措施,①不合题意;某公司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效率而非促进公平,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 ‎ ‎ ‎5.央视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词这样写道:“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 C.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 D.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的知识。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所以它非常重要,A符合题意;人们需要的一切,有的不需要货币购买,如不是劳动产品的阳光、空气,人们需要的一切,有的货币也买不来,比如健康、亲情,B表述错误;货币之所以重要在于她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其即使作为特殊的商品,也不具备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C表述错误且不符合题意;纸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货币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是货币重要的表现而非根本原因,D表述错误且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 ‎ ‎6.《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是我国制定的第三个人权行动计划。计划制定期间邀请人权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它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全民的民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逐步发展完善 ‎③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拥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④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的知识。我国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逐步发展完善,②符合题意;我国制定人权行动计划,计划制定期间邀请人权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符合题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全民的民主,①表述错误;在我国,人民而非公民是国家的主人,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 ‎ ‎7.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6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A企业1小时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分别是 A.20%、200元                        B.25%、144元 C.25%、200元                        D.20%、240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总量的计算的知识。2016年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为:(6-5)÷5=20%;2015年A企业1小时生产M商品10件,M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20÷10=12元;2016年A企业1小时生产M商品20件,所以,其价值总量为:12÷(1+20%)×20=200元。A正确;其他选项均计算错误。故本题选A。‎ ‎ ‎ ‎8.下表是两个时间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述变化的影响,有一位同学绘制了以下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的知识。通过表格中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比值的比较,可判断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相对贬值,对英镑相对升值。然后分析4个图像,人民币对欧元贬值,中国对欧洲出口应该增加,①正确;人民币对英镑升值,有利于我国对英国的对外投资,④正确;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美元应该是升值,②错误;人民币对日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赴日旅游人数应该是正相关,③错误。故本题选B。‎ ‎ ‎ ‎9.2016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提出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快速审理简单案件、简单案件可使用简式裁判文书等21条具体措施。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举措有利于 A.构建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B.增强人民法院的公诉能力,保护公众权益 C.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保障公民诉讼权益 D.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提升司法公信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知识。最高人民法院提出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快速审理简单案件、简单案件可使用简式裁判文书等具体措施,这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提升司法公信力,D符合题意;最高人民法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这是司法机制体制改革,不是构建法律体系,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法院在提高司法效率,而非增强人民法院的公诉能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法院系统通过自身改革而提高工作效率,没有体现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 ‎ ‎10.“纳税诱发纳税人的一种强烈的关怀,关切那含有你血汗钱的事业。税款在交纳的那一时刻起,就转换为一种自觉:这个国家有我一份,时时刻刻考虑这个钱怎么花,花的妥不妥。”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民应积极关注、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B.通过纳税能培养纳税人的“纳税人”意识 C.税收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D.通过纳税使纳税人成为税收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纳税的知识。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材料强调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纳税人并非税收的管理者,D不正确,符合题意;公民应积极关注、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通过纳税能培养纳税人的“纳税人”意识,税收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A、B、C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 ‎ ‎ ‎11.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纪念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依据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是在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增强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①④符合题意;人们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不是举办这一活动的依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也不是举办这一活动的依据,②③不合设问要求。故本题选C。‎ ‎ ‎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问题是时代的呼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确定应对之策,才能不断提高改革发展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①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认识产生于实际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③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的,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坚持问题导向,确定应对之策,才能不断提高改革发展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明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①符合题意;也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符合题意;人们的认识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非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了新事物产生之初的不完善性,没有强调新生事物的优越性,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二、综合题:共2题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现“共享”的重要节点是“补短板”,特别是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 材料一  我国近年来基尼系数指标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警戒线为0.4。‎ 材料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我国现行标准下(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实现脱贫,贫困县(592个)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材料三  贵州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2012年底达1019万人,约占贵州全省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通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已减少贫困人口526万人,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实现“减贫脱困”。‎ ‎2013年以来,贵州省委统筹安排党员干部13万人次下基层,按照每村一组5人的标准,开展“奔小康驻村”工作,覆盖全省贫困村。驻村党员走村串户,做群众服务的贴心人和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三年来,驻村党员为扶贫开发工作出点子51.83万个、找项目4.98万个、筹资金41.25亿元。‎ 在减贫脱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总结和推广了“四看三公开,两议一公告”的贫困户识别法,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级村民议事会议、乡村组三榜公示以及区级公告,将贫困户全部纳入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建档立卡”管理。‎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总结贵州省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 ‎【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近8年来,我国贫富差距逐年缩小,但仍超过国际警戒线。‎ ‎②实现“减贫脱困”,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改善民生,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脱贫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也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要求。‎ ‎(2)①确保中国共产党对扶贫减贫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总揽精准扶贫的大局、协调各方扶贫力量。‎ ‎②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制定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确保扶贫脱困的正确方向;同时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扶贫攻坚工程。(若学生只答出领导方式,可酌情给分)‎ ‎③发挥村民委员会在脱贫致富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调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主人翁的精神实现开发式、造血型的自主脱贫。‎ ‎【解析】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管理的知识。第(1)问要求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经济学依据。第一问包括两小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一的表格数据以及注解,可知我国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但仍超过国际警戒线。第二小问要求说明“脱贫”的经济学依据,可以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总结贵州省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寻找材料关键句以思考对应知识点:贵州省委统筹安排党员干部13万人次下基层、驻村党员为扶贫开发工作出点子、村级村民议事会议等,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方式、村委会的作用等,将材料与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形势说明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 ‎“粮食多”了: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为避免谷贱伤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而建立的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因粮食供给总量的不断攀升而使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国内中低端粮食产品相对过剩;另一方面,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由于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使国内粮食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进市场。“粮食缺”了:一方面,粮食生产同质化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深加工、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却不足;另一方面,粮食品种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小麦已4年产不足需、大豆对外依存度则高达80%。未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高端粮食消费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材料二  农业的发展科技是关键。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化的政策措施。李克强表示,我们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我国科技成果丰硕,但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科研人员的主体利益得不到尊重。必须以利益分配为导向,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国家要加大财税支持,为科技成果转移化“松绑”,尊重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要想落地,还要消除部分法律障碍,如现行的商事登记法规并不认可非现金注册等。这些都需要修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来落实。‎ ‎(1)概括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障碍?‎ ‎【答案】(1)①粮食生产中存在产能落后、粮食收储政策加重财政负担的问题,应发挥市场(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去库存。②我国粮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威胁粮食安全,应依靠科技,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稳定粮食产能,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走农业现代化道路)。③同质化恶性竞争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应科学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农民补贴制度。④粮食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应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提高粮食品质以提高粮食消费质量和信心。‎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公民的权利。尊重科研单位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②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自己的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松绑”。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人大要坚持科学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法律保障。④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不断努力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政府的职能与责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第(1)问要求概括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粮食供给侧改革应采取的措施,第一小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总体而言提出的是粮食生产供给结构性矛盾,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问题,说明了粮食生产的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第二小问要求针对粮食供求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注意措施要有针对性。第(2)问要求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障碍,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尊重科研单位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完善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松绑”;全国人大要坚持科学立法,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法律保障;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不断努力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