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文) 一、下列各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的相应栏目内。(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倍感困惑。但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这是因为 A. 哲学只是会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C. 哲学学习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 D. 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现了这一点,B符合题意。 A:哲学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A错误。 C:哲学有正误之分,在错误哲学指导下不可能获得成功人生,C错误。 D:哲学有正误之分,不一定是科学的世界观,D错误。 故本题选B。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 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C. 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 【答案】D 【解析】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D符合题意。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不是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A说法错误。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并不能成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说法错误。 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 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②完全凭主观需要臆造的联系 ③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④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和联系观 ①②③:漫画中被招聘者落聘的原因是 “你不但八字和我们经理犯冲,而且还姓裴(赔)”,招聘者的观点是一种主观臆造联系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①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④: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但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发展。之所以说这一思想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时代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②反映不同社会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发展状况 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对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发展。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时代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①③正确;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中的“不同社会”说法错误,排除;哲学对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不能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④中的“起到具体指导作用”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5.我国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用仅占全球9%的耕地和6.4%的淡水,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这主要得益于生物技术、生态农业、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这主要说明 ①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推动人们的实践走向成功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世界本来没有的物质 ④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 ②④:我国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得益于生物技术、生态农业、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这说明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能造福人类,②④符合题意。 ①:认识有正误之分,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①错误。 ③: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出世界本来没有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③错误。 故本题选D。 6.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你站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一观点: ①否认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②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③认识到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④看到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③④: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既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又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肯定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①错误。 ②:材料坚持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②错误。 故本题选B。 7.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从这些落第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这表明 A.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D: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D符合题意。 A:A不符合题意,A错误。 B:材料没有体现B,B错误。 C: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与意识具有能动性相悖,C错误。 故本题选D。 8.天地逆旅之间,唯有诗词酬尽人生百态。远离家乡时,遥望见“星垂平野阔”;送别好友时,正路过“月生楼外天”;踌躇满志时,满心是“晓战随金鼓”;闲适漫游时,却只想“静听松风寒”。由此可见 ①诗词的内容来源于诗人的需要 ②诗人的主观感悟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诗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 ④诗人的人生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④:诗词酬尽人生百态,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观创造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①错误。 ③:意识有正误之分,诗词不一定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③错误。 故本题选D。 9.古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其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未涉及意识的作用; B符合题意,“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无关。 故选B。 【点睛】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许多省份每年在此都有命题。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一般以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内容。 10.2019年1月3日,携带多台国际合作载荷和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这佐证了 A. 探索真理的过程是用新认识否定旧认识的过程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C. 科学实践要以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依据 D. 科学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人们认识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携带多台国际合作载荷和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说明认识工具能够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D符合题意。 A:探索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A错误。 B: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错误。 C:实践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客观现实为依据,C错误。 故本题选D。 1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分配原则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等多个阶段的变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分配原则的变革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④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我国分配原则的变革历程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错误;④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有资料显示,86%的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上述材料反映了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 人为事物的联系随人的意志而变化 C. 一个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与不变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观。 C: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这说明一个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C符合题意。 A:联系具有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A错误。 B:事物的联系(包括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错误。 D:联系没有不变性,D错误。 故本题选C。 13.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香港一深圳、广州一佛山、澳门一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这一规划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合理利用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整体发展 ②强化各部分的作用,用关键部分的发展统率整体 ③重视外部联系,发挥其对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④优化系统内部结构,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读国家政策的能力。“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提升整体实力”正是在利用部分之间的联系,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从而推动整体发展,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①④是正确的。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②颠倒了整体与部分的地位与作用;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事物内部联系,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普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上述乡村治理体系体现的系统优化方法的是 A 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B. 系统具有客观性,乡村治理要发挥创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C. 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发挥要素对系统的决定作用 D. 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说明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A符合题意。 B:材料没有体现系统的客观性,B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注重发挥要素对系统的决定作用,而且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系统,C错误。 D: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错误。 故本题选A. 15.下列四句名言:“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成语、俗语等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成语、俗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详解】“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强调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不拘常例,不违常情”强调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两者的统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体现发展的前进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因此,体现的哲理依次为②-④-③-①。 故本题选C。 【点睛】1、部分影响整体 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6.起初,人类发明的火车机车既笨重,速度又慢,常常被人们弃置不用。历史发展到今天,当一列高铁风驰电掣般的从我们面前闪过,我们禁不住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发明火车的人真伟大。有火车机车到高铁的发展说明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热情支持新事物就能使其不断发展 ③事物的任何运动、变化都属于发展 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从火车的发展历史看,一开始火车笨重,速度慢,人们弃之不用,现在的火车风驰电掣,速度极快,说明火车的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以“新我”代替“旧我”。火车发展的过程充满坎坷,不被人们接受,这说明火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新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新事物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发展,还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新事物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所以只是热情支持新事物是不够的,②项观点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属于发展,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 区别 联系 运动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7.读图漫画《十年“金砖”》,这告诉我们 ①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观。 ①④:漫画《十年“金砖”》中“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的观点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④符合题意。 ②: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说法错误,②错误。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8.近年来,运动饮料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不少人直接把运动饮料等同于健康营养饮料,事实上运动饮料含有钠盐、钾盐、白砂糖和柠檬酸等成分,能补充运动所需能量和无机盐,但对于不运动或运动量少的人来说,这家这些成分就存在着潜在风险,如喝多易长胖,导致心脏负荷加大,高钠血症等。这从哲学角度提示我们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运动饮料的功能 ②选择运动饮料须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③高强度运动者可大量饮用运动饮料 ④运动饮料与健康营养饮料没有共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表明运动饮料因人而异,这从哲学角度提示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运动饮料的功能,选择运动饮料须具体分析因人而异,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运动饮料与健康营养饮料有共性,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明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独立的,所以选①不选②,此时已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是B。 20.对于有极式汽车自动变速器,一般说来,挡位越多。变速器换挡越平顺,也越节油。如今不少中高端汽车已经配备了八速变速器,这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技术瓶颈。但全球知名厂商采埃孚在原有基础上生产出了更先进的九速变速器。这一变化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部分保留 C. 辩证的否定实质上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答案】D 【解析】在原有基础上生产出了更先进的九速变速器,这是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是在联系基础上的发展,D正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A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BC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辩证的否定: 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方法论: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1.新时代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会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不断丰富“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上述观点强调 ①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能引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唯一动力 ④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然会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不断丰富“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上述观点强调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②说法错误,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创新不会引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说法错误,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故选:C。 【点睛】全面理解全新的知识 1.为什么创新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三要素:所有制、分配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怎样创新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密切相连。创新是对既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2.《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在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义务与责任,予以明确规定,严惩各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这样做 ①体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②表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③意在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意在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 ①④:《电子商务法》施行严惩了各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体现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也体现了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之意,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没有体现生产方式的变革,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3.“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比喻意在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 ①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③发挥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④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 ①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①②符合题意。 ③: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起促进作用,③错误。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4.黄大年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黄大年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①崇高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导向 ②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立足于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④作出正确价值判断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观。 ①②: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①②符合题意。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并不意味着要牺牲个人利益,③错误。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特色,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中的古建筑。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既要减少对古建筑不必要的扰动,又要保持该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状态;既要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应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管理与技艺传承之路,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对古建筑修缮工作提出的要求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古建筑的修缮保持该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状态,要使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这体现了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对古建筑修缮应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中的古建筑等相关要求的提出,正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古建筑修缮工作相关要求的提出,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解析】本题以对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为背景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唯物论相关知识,题型为分析说明类,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对古建筑修缮工作提出的要求加以分析说明。知识限定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要求,其次要认真审核材料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然后联系材料作答。从“古建筑修缮时既要减少对古建筑不必要的扰动,又要保持该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的状态,使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的要求,可以看出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从“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一定要充分的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特色,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中的古建筑”的要求,可以看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点亮一盏心灯。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是对人类崇高“价值”和应有“秩序”的坚持;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幸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 (1)据此有人认为“阅读是改变和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手段”,请从认识论角度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信息时代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一方面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阅读;另一方面,它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随意化,削弱了阅读的严肃性。基于此,纸质阅读需要借助数字化阅读来提升阅读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数字化阅读也需要用纸质阅读来补足阅读的深度和整体性。 (2)运用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在全民阅读中如何正确处理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关系。 【答案】(1)①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观点强调了个人的精神生活受阅读影响,看到了阅读对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人的精神生活的塑造,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阅读的过程是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基础。 ③该观点忽视了实践在改变和塑造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夸大了阅读对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作用,具有不合理性。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在阅读方式和效果上各有特点,同时两者又是互补和相互促进的,纸质阅读需要借助数字化阅读来提高阅读的效率和便利性,而数字化阅读同样需要借用纸质阅读来增强阅读的深度和整体性。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在全民阅读中应将两种阅读方式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 【解析】本题以“阅读”为背景材料,共设置两问,考查哲学相关知识,题型为辨析类和说明类。第一问知识限定为认识论,第二问知识限定为矛盾及其基本属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辨析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问要求从认识论角度对“阅读是改变和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手段”的观点进行评析。对于这句话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不能片面话,首先要肯定阅读对人的影响,阅读是学习的过程,是人们主动去接受某种思想观点等,因此,阅读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此外要分析指出这句话忽视了实践的作用,虽然阅读是学习间接经验,但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此句话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2)第二问要求运用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的 知识,说明在全民阅读中如何正确处理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矛盾基本属性指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种斗争性;其次强调在全民阅读中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作为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最后指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分析时要具体并结合材料。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和信念。实施宪法宣誓,崇尚宪法。 入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宪法宣誓进行说明时指出,“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入党宣誓虽与宪法宣誓有很大不同,但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却有相通之处。以宣誓的方式回望初心,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更能激励宣誓人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说明实施宪法宣誓的理由。 (2)阅读两个《誓词》,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以“争做新时代最幸福的人”为题,草拟一份读后感提纲。(紧扣主题,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联系实际。不超过60个字)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实施宪法宣誓,是新时代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是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宪法观念,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的现实需要。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激励宣誓人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前行。 (2)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努力奉献、不断奋斗的人是最幸福的(或要不断奋斗,争做新时代最幸福的人)。 【解析】本题以重温《入党誓词》和宪法宣誓为背景材料,共设置两小问,考查哲学相关知识,题型为分析原因类和论述类试题,第一问具体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第二问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论述问题的能力。 (1)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说明实施宪法宣誓的理由。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其次要能从材料中提取与之相对应的信息,然后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实施宪法宣誓,崇尚宪法,为的是建设法治中国,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实施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2)第二问要求阅读两个《誓词》,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以“争做新时代最幸福的人”为题,草拟一份读后感提纲。主要考查学生组织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围绕人生价值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概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