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版(教师备课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Word版(教师备课版)

www.ks5u.com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                对应学生用书第187页 核心素养 术语必背 ‎1.政治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创造幸福生活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 ‎2.科学精神: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掌握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1.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知识体系 ‎                ‎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由中华文化所孕育,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民族精神在民族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内涵 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特征 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3.正确理解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①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第一,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二,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②在当代中国,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爱社会主义,并与爱国主义统一起来。‎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②古代爱国主义:缔造、维护和捍卫祖国的统一及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③近代爱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 ‎④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民族精神没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不能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其作用,二是忽视其作用。‎ ‎2.理解爱国主义时,应注意以下三个观点:一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爱国主义这种民族精神;二是并非所有国家、所有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内涵都一样;三是并非所有人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方式都一样。‎ ‎3.从民族精神的含义上把握民族精神的特征 ‎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①‎ 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源泉角度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自身角度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主体角度 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主心骨”角度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交流与继承角度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时代特征角度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脱离时代的虚无缥缈的民族精神。因此,我们在把握民族精神时,要与具体的时代结合起来。‎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区别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民族精神 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联系 ‎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命题角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典例1】 (2017·天津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知识。题中展览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故A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时代精神”“文艺繁荣”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B、C、D不选。‎ ‎【答案】 A ‎【典例2】 (2019·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1)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 ‎【解析】 (1)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中华民族精神,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向分析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焦裕禄精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民族精神,分析其重要意义,首先要表述清楚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然后实现焦裕禄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简单对接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具体包括脱贫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牢人民思想、激励斗志、因地制宜等方面。‎ ‎(2)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但此类型题目并不是无止境开放,需要围绕主题进行分析,本题必须围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数量要求两个。‎ ‎【答案】 ‎ ‎(1)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2)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创新创造。‎ ‎【考向点评】‎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教材修改变化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考查,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中国先进人物的事迹,或引文、成语或名言警句为载体,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涵的判断区分。‎ 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常见考法是以民族精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或在重大社会事件中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为载体,设置体现类、因果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包括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或者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之一,结合文化生活的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方法与规律】‎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相关问题的解答模板 ‎①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答题要素:重要性(关系+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必要性(重要任务+民族素质、综合国力、强基固本)‎ 重要性:‎ a.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b.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a.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民族素质、综合国力、坚持道路: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c.强基固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②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题要素:旗帜+继承传统+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a.主心骨: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b.继承传统: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c.吸收优秀: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时代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e.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弘扬民族精神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题要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伟大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 ‎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②外来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我们必须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摒弃其腐朽、落后的成分,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关注文化安全。‎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优秀外来文化,都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源;同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 )‎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2.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 )‎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社会实践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之“魂”。( × )‎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而不是中华文化之“魂”。‎ ‎4.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提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5.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6.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 提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7.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 )‎ 提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核心。( × )‎ 提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9.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抑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 )‎ 提示: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10.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 )‎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全面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开展这一活动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分析角度 内容阐释 爱国主 义与民 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文化与人 ‎①‎ 的关系 弘扬爱国主义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能够使爱国主义这种先进文化对人的影响呈现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弘扬爱国主义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弘扬爱国主义能够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眼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续表)‎ 分析角度 内容阐释 文化与社 会的关系 弘扬爱国主义能够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①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思想道 德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③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                ‎ ‎●考向 中华民族精神 ‎1.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C )‎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游客骑在红军战士雕像上的行为受到广泛谴责,说明弘扬民族精神成为社会共识,③符合题意;国家旅游局把该游客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体现了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题目反映的问题不属于科学文化修养范畴,而是思想道德修养范畴;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而不是规范大众传媒。‎ ‎2.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D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重大作用。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与题意无关。②说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题意无关。③④正确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影响和重要地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 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抗战精神的全面认识能力,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然后阐述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