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 考题预测 ‎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文化纵向的积累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选择题为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立足信息的解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启示类、措施类试题为主。‎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  明确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把握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 ‎  理解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  掌握四大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 该讲主要以“文化纵向的积累”为主线,立足传统文化,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影响。立足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主要分析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 ‎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素养的核心地位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的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察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贯通而不断发展。如果文化失去了多样性,整个世界文化也就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 ‎【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见证与载体,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应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B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学习中我们要明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也要体会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4.(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认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唯心主义,①不选,②的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集体主义,不是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是因为它们属于优秀文化,在文化传承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名师点睛】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想用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促进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广东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都注重文化的精神传承,不但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同时也说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可以逐一排除,“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材料中显然没有相应的信息。‎ ‎2.(2015年海南卷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没涉及创新中华文化;②与题意无关排除,题意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珠算成功申遗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3.(2015年江苏卷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影响文化的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技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A排除;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排除。‎ ‎4.(2015年山东卷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D ‎【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要区分各自的地位,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结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卷40)祠堂是崇宗祭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答案】(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包含的道理。本题虽然已经设定知识范围,但范围还是较为宽泛,没有准确定位所运用的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解读材料,题中材料信息很明确的提出了礼堂文化的前身祠堂文化本身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故在推进礼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祠堂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名师点睛】本题第一问,对于中观角度的题目,需要对材料信息进一步加工锤炼,提取出相应理论点。题中设问是建设礼堂文化,而材料中出现祠堂文化,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显然建设礼堂文化,要发挥祠堂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材料也有明确信息,祠堂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那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材料中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信息,显然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2015年天津卷14)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答案】(15分)(1)(9分) ‎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态度;传统文化的继承等知识。‎ ‎【名师点睛】(1)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理论分析范围,然后回忆相关课本基础知识,并且审读材料,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比如此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就要全面展现课本理论,把握认识类试题的答题思路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继承 ‎ ‎【归纳总结】‎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  (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  (2)形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继承。‎ ‎  (3)特点 ‎  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  ②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4)影响 ‎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1)必要性 ‎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具体地说,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 (1)从社会发展看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 (2)从个人成长看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 (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易错警示】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典题探究】‎ ‎【例1】2017年春节台湾“移民署”新竹市服务站向民众派送了绿色“红包”。这一举措引来岛内网友的批评:民进党上台以来,许多类似事件接连发生,尽管都安有各式各样的名头,但本质上却没有逃离“去中国化”的目的。民众批评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去中国化会危及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④立足传统文化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变式精练】‎ ‎1.“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不能说传统文化有这个特质,①不选;“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现在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表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正确;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正确;“天宫”这种传统叫法并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④不选。‎ ‎2.“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3.‎2016年9月19日上午,2016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在第二十七届周易与现代国际讨论会开幕式在汤阴县羑里城隆重举行。据悉,活动期间还要举行周易文化论坛等活动。两岸的文化交流体现了( )‎ A. 经济决定文化,两岸经济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B. 两岸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主流意识 C. 汉字为两岸人民跨时空交流提供了载体和便利 D. 两岸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传统文化的特点的知识。传统文化既有鲜明的民族性,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两岸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说明这一道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两岸经济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不符合事实,故排除;选项B中的“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主流意识”说法不符合事实,故排除;选项C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知识点的考情分析:高考中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上切入,需要特别注意两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②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考点二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归纳总结】‎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传承 ‎ 继承 ‎ 发展 ‎ 依据 ‎ ‎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 ‎ ‎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 态度 ‎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做法 ‎ ‎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和剔除 ‎ ‎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 关系 ‎ ‎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知识拓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4.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 知识角度 ‎ 教育作用 ‎ 文化的特点 ‎ ‎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 文化与人 ‎ ‎ 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文化交流 ‎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 文化传承 ‎ ‎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 ‎【易错警示】‎ ‎1.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不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是既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文化传承也不等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可见,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文化继承之后才发展。‎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在回答有关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时,可以变通地从这几个角度提出,还可以从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等角度分析。‎ ‎【典题探究】‎ ‎【例2】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 ‎①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变式精练】‎ ‎4.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札”,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新中同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故③错误;社会发展并不会磨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故④错误。故选A。‎ ‎5.‎2016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大学举行。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张岂之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张岂之先生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我如果生命还能延续下去,还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传承,创新,发展。”由此可见( )‎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题肢②‎ 说法错误,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继承的结果,故排除;题肢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上述材料强调了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应入选。故本题答案选B。‎ ‎6.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使教育迈上新台阶。我国加快教育改革的原因有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教育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点睛: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