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4-1-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提升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4-1-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提升作业

温馨提示:‎ ‎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二 ‎ 百舸争流的思想 ‎(建议用时30分钟)‎ 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解析】选A 。材料中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所以选A。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题干得不出这样的结论,不选。题干讲述的是具体科学里的实验现象,没有表述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不选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即哲学源于实践,D错误,不选。‎ ‎2.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说明中国古代哲学家在思考 (  )‎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世界的本原问题 C.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D.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选D。依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哲学家在思考“关系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选D。A和B分别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不选。C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本身,不选。‎ ‎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成语丰富多彩。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务实认真,异想天开、纸上谈兵、学非所用、刻舟求剑,是两组内涵相反的成语。这些成语告诫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一定要处理好 ‎ ‎ (  )‎ ‎①真实与虚假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④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题干中的两组成语,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告诫我们要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所以选②③。①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4.之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从哲学本身的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 ‎①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首先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发展始终的问题 ‎④人们最喜欢讨论而无结论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①④是从生活和工作的角度上看的理由,不是从哲学本身的角度看的理由,不选。②③是从哲学本身的发展看的理由,可选。‎ 考点二 哲学两大阵营 ‎5.(2018·襄樊模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 (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唯心主义,“举一纲而万目张”‎ 是辩证法思想,①不符合题意;“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二者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②不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生万物”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③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④符合题意。‎ ‎6.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解析】选C。题干中朱熹所说的“理”是由朱熹的意识创造的概念,被朱熹当成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作为世界的本原,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陆九渊的“吾心”是指人的主观认识,陆九渊把人的主观认识当成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所以选C。‎ ‎7.(2018·济南模拟)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有诸多不同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对二者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 (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前者描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桓谭的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而保罗二世的观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④入选;②错误,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错误,前者只是一种猜想,没有客观的事实依据。‎ ‎8.截至‎2017年6月28日,全国19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982.1千公顷,受灾人口1 490.17万人,紧急转移133.37万人,倒塌房屋1. 8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29.33亿元,因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解析】第(1)问,第一种观点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观点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第(2)问,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需要从其分歧方面进行表述,即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 答案:(1)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第三种人的认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