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考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1.(2017·全国卷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错误,④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正确,③错误。‎ ‎2.(2018·福州模拟)‎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战乱和不合理的开垦退化为荒丘。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如今这片“中国绿”正惠及京津、润泽世界。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能够相互转化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消除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塞罕坝精神,这种精神也促进了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历史上的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为荒丘,如今人们又使它由荒原变为林海,这体现了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能转化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不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克服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但不能消除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④不选。故选B项。‎ ‎3.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简政放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读如图漫画,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简政放权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排除①;解决我国现阶段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排除④;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 ‎4.(2018·全国卷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飞跃式发展,必须要经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④正确,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等,所以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①错误,这一说法夸大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错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5.(2019届高三·北京质检)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认识到(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④改革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③说法错误;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但信心和决心不能起决定作用,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项。‎ ‎6.(2018·深圳模拟)如图漫画“夸夸其谈”(作者:翟桂溪)讽刺了一些人(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积累实践经验,认识是可以改变的 ‎ ‎②不了解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活动 ‎ ‎③忽视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没有走群众路线 ‎ ‎④不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必须与自己的思想相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漫画中的演讲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而站在厚厚的文件上夸夸其谈,听众们则一脸茫然地看着演讲者,不知所云。这讽刺了演讲者不了解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活动,忽视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脱离群众,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表述也不够严谨;基层群众的需求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统一,④说法错误。‎ ‎1.理解1个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辨明2大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正确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材料中的体现。‎ 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都属于改革生产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都属于改革上层建筑。‎ ‎(2)两大基本矛盾的地位与作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根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3)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注意语言表述的不同。‎ ‎3.明确1个重要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反对错误倾向 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考点二 人生价值观 ‎7.‎2017年12月17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 荣誉称号。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这告诉我们(   )‎ A.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C.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D.价值观正确与否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解析:选C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A项错误;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C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8.“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国藩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纪鸿、曾广钧、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没有一个败家子。其中曾国藩“慎独、主敬、追求仁爱、参加劳动”的遗嘱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训,洁身自好,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的遗愿。这启示我们(  )‎ ‎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养 ④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曾国藩“慎独、主敬、追求仁爱、参加劳动”的遗嘱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家后裔遵先祖遗训,洁身自好,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的遗愿,这启示我们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当选;③当选,材料表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养;①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9.(2018·全国卷Ⅰ)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 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 ‎①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 ‎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②③符合题意,在高铁时代,仍然运行“慢火车”‎ ‎,为当地乡亲提供便利,体现了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该做法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①错误,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但不能导致利益的差异。④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10.(2018·全国卷Ⅱ)‎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入选,奋斗即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入选,奋斗有利于帮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帮助我们争取更有力的客观条件,从而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②错误,奋斗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但并不能减少。③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奋斗能让我们争取有利于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但不能让理想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11.(2019届高三·北京调研)王黎娜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众多农户通过科学种田,种植出了高品质的青扁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当地农户们的收入逐年提高,她本人也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称号,被誉为“扁豆姑娘”。“扁豆姑娘”的创业经历说明(  )‎ ‎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为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扁豆姑娘”的创业经历说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③符合题意;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②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客观条件,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项。‎ ‎1.明确2个注意点——关于价值观的注意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领域看,表现在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生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从性质上看,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其导向作用不同。‎ ‎(2)由价值观的概念可知,价值观属于意识(社会意识)的范畴,联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考生就很容易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双重性、价值观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2.理清3个特征——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特征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 主体差异性 内涵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有差异 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要求我们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衡量尺度 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3.把握3种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实现方式 内容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看,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一)先研高考经典—知从何处来(考题源于何处,满分源于何处)‎ ‎[典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 ‎ ‎ ‎ ‎ ‎ ‎ ‎ ‎ ‎ ‎[研透一题·胜做百题]‎ 一、研题目,看命题源于何处——————————————‎ ‎1.看知识考查较基础 设问知识范围限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围绕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基础考查,体现基础性要求。‎ ‎2.明时政联系较紧密 本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对重大时政热点的关注,注重了理论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培养考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研答案,看满分源于何处——————————————‎ ‎[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 ‎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 ‎(2)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③。‎ ‎(3)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④。‎ ‎(一)学层次——答案呈现要做到清晰条理 本题答案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二层阐述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层结合小岗村改革发展实践,阐述改革对于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层次清晰,答题点明了。这就启示考生在作答类似逻辑类试题时,理顺各答题点间的逻辑顺序也是答案组织较为重要的一环。‎ ‎(二)析要点——既要全取显性信息,更要深挖隐含 ‎①②‎ 这两个得分点来源于教材理论知识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 该得分点源于教材知识与设问要求的结合,需要一定的推理方能得出 ‎④‎ 该得分点源于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总结,需要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重细节——考场常见易失分点指正 ‎(1)第②个得分点考生往往容易忽略不答,究其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该题第(1)个要点应重在分析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第③个得分点往往因考生对设问中知识限定的浅层理解而漏答,复习时应将其作为回答与改革有关的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3)第④个得分点是对材料信息的高度概括与提炼,不能简单照抄材料。考生作答时,应尽量体现自己较强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二)再拓命题思维—看到何处去(还可能怎么考、用什么考)‎ 一、经典变式,本则材料还可这样考————————————‎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结合典例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解析] 从理论层面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改革实现的;从实践层面讲,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充分解决。‎ ‎[答案] 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解决。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我们的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新的改革和调整,不断解决新问题,回应新要求。‎ 二、见微知著,此类问题还可这样考————————————‎ ‎(一)推此及彼,小材料看命题大趋势 ‎(二)化大为小,长效热点下的命题新视角 视角一 改革开放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材料] 40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不断地改革,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一定成功的原因。‎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限定,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存在出发,坚持了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②中国的改革开放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基本规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成功。‎ 视角二 改革开放提振中华文化 ‎[材料] 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历史昭示,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开始,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和文化上的自由包容,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理性重建的时代。中国人在文化上逐渐走出改革开放之初的迷茫和困惑,逐渐发现自身文化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义,中国人的文化理性再度实现了新的形构,中华民族的文化再度被重视。站在今天的时代方位上看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已经呈现出与往昔不同的文化形象。‎ ‎[问题]‎ ‎ 改革开放,最要不得的就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的作用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解析] 改革开放中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其危害性,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改革开放、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回答本题可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 ①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利于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走出改革开放的迷茫和困惑。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有利于催生社会变革,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解放思想,避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能够增强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智慧、勇气和毅力。‎ 视角三 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 ‎[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属于措施类题目。可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阐述。解答时一是要答出方法论,二是要结合材料信息具体分析。‎ ‎[答案]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 是什么(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为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图示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3.多角度突破社会发展的动力 ‎(1)精神动力——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生产动力——生产活动。‎ ‎(3)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4.图示历史观、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6)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专题跟踪检测] ‎ 一、选择题 ‎1.(2019届高三·湛江质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这表明(  )‎ ‎①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③正确;“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④正确;材料不体现社会发展的途径,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项。‎ ‎2.(2018·肇庆模拟)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在认知度排在前100名的中国词中,“中国梦”“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政治话语榜上有名,这说明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理解和认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各国的利益诉求 ②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世界的发展 ③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智慧有效推动全球治理 ④矛盾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反映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理解和认同”表明矛盾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反映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引领世界的发展,②④正确;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③说法错误。故选C项。‎ ‎3.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2018年6月19日至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内容是:审议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中央军委关于提请审议关于中国海警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草案的议案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对上述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是基于(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法律的修订和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①不选,②正确;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部分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这说明修订法律是基于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③正确;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④不选。故选B项。‎ ‎4.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门槛,为百姓投资创业打开了方便之门。截至2017年7月底,我国小微企业名录收录的小微企业数已达7 328.1万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③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生产活动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中商事制度改革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①③正确;②颠倒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5.(2019届高三·烟台摸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正义,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种发展思想,是基于(  )‎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①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党中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正确;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错误;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正义,④正确,故选D项。‎ ‎6.实现到2020年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根据题干可知,致贫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等都是针对不同致贫原因采取的措施,印证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①符合题意;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②不符合题意;要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③符合题意;脱贫作为一项艰巨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历史发展条件、水平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7.‎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八十二岁高龄的道德模范黄大发曾在贵州遵义大山里的草王坝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们前后历经三十多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悬崖峭壁间挖出一条十公里的“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村粮食产量从原来的每年十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④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社会提供客观条件的重要性,②与题意不符;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③错误。正确选项为B项。‎ ‎8.(2019届高三·德州调研)为了让一些家庭不再“望房兴叹”,共有产权房应运而生。产权分割,降低了房价,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而消弭“炒”的泡沫。对于共有产权房制度认识正确的有(  )‎ ‎①产权关系的调整助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②尊重客观规律、保障刚需,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③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④降低房价是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共有产权房的出现降低了房价,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而消弭“炒”的泡沫。这表明产权关系的调整助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①正确;国家实施共有产权房制度,立足房产市场发展规律,维护刚需群众的正当利益,体现了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②正确;共有产权房制度的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③说法错误;④中的“必然要求”说法错误。‎ ‎9.转基因可能是农业史上最有争议的技术。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反对者则从食用安全、生态安全和主粮安全等方面提出质疑。由此可见(  )‎ ‎①对同一个确定的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因受主观条件限制呈现差异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不同的人对转基因产品有不同的看法,这是由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引起的,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呈现差异性,②④正确;真理只有一个,①说法错误;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 ‎10.(2018·聊城模拟)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直至十九大再次申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这说明了(  )‎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 ‎②要善于在相对运动中把握事物变化规律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要善于在相对运动中把握事物变化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②④符合题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而不是目的和归宿,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项。‎ ‎11.为了“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贡献了他一生最后的岁月,奉献了一生的智慧。FAST最终建成了,他成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奠基石,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会深深地影响更多年轻的科学家。这说明(  )‎ ‎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③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 南仁东的事迹说明,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④符合题意;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劳动和奉献,①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为实现人生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项。‎ ‎12.(2019届高三·哈尔滨质检)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过关斩将,击败北大硕士,获得总冠军。雷海为的成功源于诗心,贵在坚持。虽然有时候迫于生活的无奈,身处困顿,但他始终乐观,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正如王尔德的一句话: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这启示我们(  )‎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②梦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助推人们成功改造世界 ‎③再平凡的生命,也有权利去追求不平凡的光芒 ‎④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走向成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启示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再平凡的生命,也有权利去追求不平凡的光芒,故①③正确;②表述错误,梦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符合实际的梦想才有积极作用,故排除;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这一观点夸大了心态的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④错误。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给定的知识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答题的角度是“如何”,围绕的主题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本设问有关的信息主要有:抓住受众诗词文化情结、引导全民参与、深挖文化内涵、采用丰富表现形式等。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国诗词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第(2)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范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答题角度是“原因”。考生要抓住材料中“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等关键信息,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第(3)问,要求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可以从开设课程、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媒体手段等角度分析。‎ 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2)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3)示例:①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3)请你为乡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几条活动建议。‎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为价值观的知识,题型属于原因类题目。材料中,乡风文明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乡村文明的改进,体现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体现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让村民过上文明健康幸福的生活,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2)问作答范围限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作答可以从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应注意场合和主题。场合限定在乡村,主题是乡风文明建设,字数不能太多,注意对仗。‎ 答案:(1)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②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④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示例:①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家规”展示活动。②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幸福家庭”评选表彰活动。③组织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文化活动。④向群众免费开放乡村综合文化站、村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