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习题课练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习题课练1

课练34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曾经,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水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符合题意;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认识海洋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 ‎2.《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对此,下列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圣人不能离开实践见天道 ‎ ‎②物质决定意识,圣人不行而知是唯心主义观点 ‎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圣人可以不为而成 ‎ ‎④现代科技为圣人离开实践而知天下提供了条件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向外奔逐得越远,所知道的反而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去做就可以有所成就。这段话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属于唯心主义,①②符合题意;③中“不为而成”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错误。 ‎ ‎3.“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无针头注射器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说明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它能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入选;病人害怕打针推动了无针头注射器的出现,体现了③;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②错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错在“循环往复”上。‎ ‎4.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答案:C 解析:‎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在这一过程中真理得到发展和深化,人们就是在不断实践中勇于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材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A项没有体现,排除;“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没有正确认识到意识的能动性,B项说法是错误的;真理是具体的正确的,D项中认为“真理是错误的”观点本身错误,排除。故答案为C项。 ‎ ‎5.六年多前,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问世;五年多前,飞机首次被“打印”而成;两年多前,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为一名12岁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椎,属全球首例……今天,3D打印技术正在打破人类的想象,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在“打印”实践中“3D打印技术”不断成长,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②与题意无关;③颠倒了主客观的关系,错误。 ‎ ‎6.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果、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的真理性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说法错误,认识决定于实践,但并不一定始终落后于实践,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可能先于社会实践而产生;④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实践的需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 ‎7.如果把“经”理解为经典理论、权威观点,“道”理解为物之固理、势所必然,那么,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以(  )‎ ‎①离经叛道 ②离经不叛道 ③叛道不离经 ④既不离经,也不叛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经典理论和权威观点需要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故选B。 ‎ ‎8.中央对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央对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正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说明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正确。正确的认识才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③正确,但材料不能体现。 ‎ ‎9.观察下图,图中右侧的白色矩形要显得比左侧的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这说明 (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由“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可知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 ‎10.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③说法错误,它否认了认识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故②④符合题意。 ‎ ‎11.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转基因之争,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无论“反转”还是“挺转”,都有各自的理由,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这说明(  )‎ ‎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 ③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在“永无定论”;②错误,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也可能是谬误。 ‎ ‎12.马拉松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健身的好办法,是一种磨砺意志和耐力的锻炼方式。但随着对马拉松危害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健康专家都认为该项运动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不是一项值得全民普及的运动项目。这说明(  )‎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随着对马拉松危害研究的深入,许多健康专家认为马拉松并不是一项值得全民普及的运动项目,这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符合题意;从过去传统的认识到现在许多健康专家的新认识,说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③符合题意;②没有看到认识的上升性,故排除;真理具有条件性,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我国在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把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10分)‎ 答案:①真理都是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6分)②‎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4分)‎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等相关知识。在做哲学的主观题时应坚持一个原则:答案=原理+方法论+材料。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分割,体现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准确表述原理,配套相对应的方法论,结合材料论述即可。 ‎ ‎14.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的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将初中语文教材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纷。‎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己、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 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21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由于争论各方对社会实际的把握不同,因而对如何修改教材会形成不同看法从而产生延续的争论。(7分)‎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人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修改应达到的目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因而对怎样修改教材的争论还会进行下去。(7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人们关于教材修改争论的深入延续会深化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7分)‎ 解析:本题知识范围要求是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实质是分析“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原因。因此,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加以分析。 ‎ ‎15.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约3亿多人感染疟疾。自20世纪60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研制380多个样品,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使用单方青蒿素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 从对青蒿素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论的启示?(21分)‎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屠呦呦通过对380多个样品的研制发现了青蒿素,并将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使数亿人受益,体现实践的决定作用。(7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青蒿素的发现到复方青蒿素的提出体现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7分)‎ ‎(3)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7分)(如答: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适应不断变化的病情和疫情,不断调整认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也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