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热身练习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 ) ①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 ②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 ④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①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题干中的材料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体现了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说明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③④符合题意。 2.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 “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①符合题意。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是因为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继承需要文化积累,但不是作为保障。③说法错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是传统文化。 3.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解析:选C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D项排除。A、B两项错误。 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这说明( ) ①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传统文化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作用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等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而应该予以改造或剔除,②入选;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说明传统文化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会阻碍社会进步,③入选;材料未涉及思想运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排除;材料未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④排除。 5.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题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②④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 6.最近江西乐平等地因天价彩礼上了央视新闻。“天价彩礼”,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急需社会更多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其顺应社会发展 ④社会发展侵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②正确;对待落后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予以改造和剔除,故③正确;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与题意无关,排除①;社会发展并没有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④错误。 7.书院教育是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制度。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 ) ①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 ③只有教育才是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 ④教育具有吸收、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①②④符合题意;教育是人类自觉传播文化的活动之一,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8.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淀,要做好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保护传统的历史建筑是基于( ) ①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传统建筑的多样性 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D 题目中,“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淀,要做好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保护传统的历史建筑是基于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②③入选。①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传统建筑对人的影响。 9.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②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史书典籍的记载,再到古诗文的浩瀚长卷,这说明家国一体的思想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排除;③说法错误,家国一体的思想属于意识范畴,是一种精神力量,要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 10.“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 ) A.乱世出英雄,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B.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 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解析:选B “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说明了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项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A项错误;C项不为材料所体现,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而非文化发展对社会制度更替的影响,D项排除。 11.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解析:选C A项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重要途径;B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项说法正确;D项没体现。 1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实质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变革,这说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符合题意;学习者可以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说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④符合题意;①中“前提”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③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 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但过去的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1)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要求选择一个或两个理念,并提出与所选理念相对应的具体措施) 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本问实质上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中“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区域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城市的区域特征),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可以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第(2)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1)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形成独特的文化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展示城市特有的精神风貌。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发展。 ⑤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城市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城市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保持城市特色。 (2)答题示例:绿色——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增加绿化面积;优化配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14.D市是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涌泉跃鲤”的故事流传百世。近年来,该市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挖掘德孝文化内涵,开展了“孝子孝媳孝星”“好公公好婆婆”评选活动;先后出版了德孝文化系列书籍,把德孝文化作为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主题之一;利用3D、微电影、微剧等技术和形式增添古老文化的时代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D市是如何传承孝文化的。 解析:设问限定的知识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解题时,首先,仔细审读材料,把材料划分为几个层次;其次,分析每个层次中的具体做法;最后,把这些具体做法转换为文化生活语言。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市不断挖掘孝文化内涵,传承孝文化。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市不断为传统孝文化注入时代特征,传承孝文化。③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孝文化中的作用。④利用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推动孝文化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