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周末培优第12周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新人教版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测试时间:50 分钟,总分:60 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 1.犹如自然界需要生态平衡一样,文化繁荣也需要“生态平衡”。强调文化“生态平 衡”,就是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共存、相得益彰。下列有利 于促进我国文化生态平衡的选项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推崇外来文化 ④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 B。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 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会晤期间两国元首夫妇共同欣赏了特朗普外孙女和外孙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并背诵《三 字经》和唐诗。据悉,目前美国有 1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300 多个孔子课堂。中华文化走向美 国乃至世界折射出 ①文化具有多元性,需博采众长 ②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④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C 【解析】目前美国有 1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300 多个孔子课堂。中华文化走向美国 乃至世界折射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②③项符合 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向美国乃至世界,不体现文化的多元性和博采众长问题,①项与 题意不符;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繁荣而不是趋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 3.在孔子学院的课堂上,加拿大小伙安东尼说:“狗是人类的朋友,忠诚、勇敢,在 西方被当作家庭成员,吃狗肉的行为无法理解和接受。”此言一出,韩国学生当即面露尴尬。 老师问安东尼:“在大部分印度人看来,西方人吃牛肉是不是一种野蛮行为呢?”这时,安 东尼表情立刻就不自然了。这表明 ①人们应该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国家对同一事物的 不同认识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 化要相互尊重和理解,②③符合题意;①说 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同民族的文化 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C。 4.“密歇根州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学合作 成立的全球第一所网络孔子学院。学院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网络孔 子学院的创办 ①借助了现代传媒强大的沟通和共享能力 ②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始 ③加速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媒介,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 A。 5.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 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 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排除;选项④中的“规定”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6.2017 年 7 月 30 日,我国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盛大阅兵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 全景式直播,阅兵仪式威武雄壮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创造的功能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C 【解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①不选;“阅兵仪式威武雄壮 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正确;大众传媒没 有创造的功能,③不选;“阅兵仪式威武雄壮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优秀文 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C。 7.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从生活现场和时代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用生动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讲述,传递出当地乡民保留了千百年的生活意蕴,让受众能够充分了解、认知并接受这些经 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中获得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节目播出以后,引起 了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响。该纪录片引起强烈反响的主要原因是它 ①注重挖掘深埋于岁月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动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③蕴含的文化基因能够引发人们的精神情感共鸣 ④被赋予了新内涵,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7.C 【解析】题目中,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用生动的讲述,传递出当地乡民保留 了千百年的生活意蕴,让受众能够充分了解、认知并接受这些经过历史长河洗礼的中国传统 文化,从中获得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从而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了其成功主要是因为 它注重挖掘深埋于岁月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基因能够引发人们的精 神情 感共鸣。故①③选项入选。②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 C 8.“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 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 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这首诗表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某校在学校操场里建设了混凝土雕刻《劝学篇》一书,将荀子的《劝学篇》一文全 部刻于其中。师生可以在此朗诵《劝学篇》,进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感受古代的优秀文化。 这一措施的实施体现了 ①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②文化力量的展现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③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A 【解析】通过在操场里建设混凝土雕刻《劝学篇》一书来激励师生学习,感受古 代优秀文化,这体现了该校师生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①正确;材料中《劝学篇》 一文通过混凝土雕刻展现出来并发挥影响,这体现了文化力量的展现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 ②正确;优秀文化才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③不准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 10.整个世界都在网络之中,不是“自投罗网”,就是被“网罗其中”。互联网跨越时 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超越未来,已经成为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平台,成为促进 生产、传播文化、巩固国防的沃土 。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 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 ①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A 【解析】互联网跨越时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超越未来,已经成为知民情、 聚民智、汇民意的平台,成为促进生产、传播文化、巩固国防的沃土。这说明科技是推动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②符合题意;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④错误;故本题选 A。 11.近年来,很多传统节日都在逐渐变味。一些传统节日变成了“吃”节、“买”节, 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七夕节等都被裹上一层浓墨重彩的商业外衣。此外,名目繁多且 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成众多年轻人的新宠。对此,我们应该 ①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顺应社会变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④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成都市某小学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老师讲完活字印刷的历史和工艺 后,就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小学生们涂墨,覆纸,轻刷,《春望》《春夜 喜雨》等杜甫诗作跃然纸上,成为学生们亲手完成的印刷作品。以下对此活动的概括,较为 合理的是 ①体味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②丰富传播途径,推动文化交流 ③立足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 ④改进教育方式,促进文化传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D 【解析】材料中小学生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这表明了他们在体味传 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①正确;推动文化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实现文化创新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走进杜甫草堂学习活字印刷术,这是教育方式上的一种改进, 有利于文化的传承,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13.“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 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①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需求为创作导向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答案选 A。 14.2017 年 5 月 10 日上午 10 时,由省文化馆编创,河湟皮影艺术团演出的现代皮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戏《时代楷模——尕布龙》在沈家寨小学操场开演。现代皮影戏《时代楷模——尕布龙》一 改传统皮影戏白幕布上演、唱的单一形式,通过加入电脑投影、增加实景效果、分男女唱腔、 加入字幕等创新举措,让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在提升传统皮影戏观赏度的同时, 更加有效地宣传了时代楷横、人民公仆尕布龙的先进事迹。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B.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对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A 【解析】皮影戏《时代楷模——尕布龙》通过系列的创新举措,让古老的皮影 艺术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文化创新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A 项正确;科技进步并不是 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 项错误;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不选;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A。 15.在中国服装市场上,一些西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获得消费者的热捧。他们积极从我 国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混合以及中国化元素 的非中国化运用,使具有沉静气质的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 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这告诉我们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走向融合 ②尊重输入地文化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文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进自身文化发展。故②④入选。选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 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 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 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 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9 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 交流互鉴。(9 分) 16.【答案】(1)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 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每点 3 分,共 9 分)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 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每点 3 分, 共 9 分)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等角度回答。 1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 年 3 月 17 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调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传承发 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无数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对当今社会 的发展进步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利用好,这就是“不忘本来”。“不忘本来”是 传统文化的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谈传统文化,那就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过“不忘本来” 也不是照单全收,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时代的局限性,难免会有一些糟粕和杂质,这就需要 我们有选择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择其善者而从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本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做到“不忘本来”。(12 分) 17.【答案】①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 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立足社会实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 精神。 ③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历 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承担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每点 3 分) 【解析】本题以中宣部长刘奇葆出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为话题,引 出我们如何做到“不忘本来”,设计了文化生活的一个题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 谈我们如何做到“不忘本来”,考生可以从“不忘本来”推出,符合不忘中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继而想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然后还要坚持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国文化的正确 方向,最后要求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自觉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