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4)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要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主线。重点理解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国;两对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现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三项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四项措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中华文化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命题探究(三)——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命题 命题角度 1.文化生活考查点 (1)弘扬工匠精神、“老西藏精神”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及措施。 (2)结合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考查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3)政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2.生活与哲学考查点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建设创新型国家、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约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经过艰苦奋战,时隔12年再获奥运冠军。2017年2月8日,郎平携中国女排获2016年度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中国女排是一个传奇,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材料一 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主教练和助理教练需要团结合作,教练和队员之间需要团结信任,队员和队员之间需要心领神会的配合;入选国家队,就要有责任,有担当,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女排队员心怀祖国,兢兢业业成就了自己,鼓舞了国人。“忠诚,就忠诚自己的土壤;追求,就追求自己的理想。” 排球是一项传统运动,中国女排既继承了老女排快速多变的优良传统,“短平快”让人由衷赞叹;中国女排也学习了亚洲日韩的长处,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了由中国女排独有的“高快结合,灵活多变”的战术体系。郎导说,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就要吸收借鉴最先进的训练理念。 “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是中华体育的精髓和灵魂,中国女排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 材料二 世界上获得前几名的女排球队都很注重细节,想尽办法减少自身失误,双方实力接近的比赛,失利的球队往往就输在一些细节上,中国女排就特别注重抠细节,“追求每一分”和“认真打好每一球”折射出了中国女排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中国女排在各个位置都力争实现科学配置:一传抓稳定,这次里约奥运的林莉、张常宁的一传就相当到位稳健,人们看到最风光的是朱婷这样的主攻手,但也需要恰到好处的二传,二传把球传好,除了自身技艺外,一传是否到位至关重要。中国女排三条线无缝对接、配合默契,靠的就是磨练小技术。 反复回放观看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和荷兰、塞尔维亚的两场交战录像,面对决定国家队命运的巅峰对决,对方的主教练,夹着战术夹不停地走动、呐喊,中国的郎平,指挥若定,在关键时刻的暂停、换人、战术布置和调整显示出一代名帅风范,和强敌对抗,关键时候斗的是主帅的心力。 材料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中国女排在比赛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恪守体育道德,受到全世界的尊重与好评,也为我们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女排精神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女排的战术配置与策略体现的哲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学习女排的这一精神提出2条宣传标语。 答案 (1)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团结协作,勇于担当。③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开放包容,勇于实践,开拓创新。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追求卓越。 (2)①重视细节,磨练小技术,关键时刻的调整,表明重视量的积累,是成功的关键。②各个位置的科学配置,三条线的无缝对接,说明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关键时刻主帅的心力决定成败,表明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④中国女排充分发挥自身潜力,认识和利用排球运动规律,实现了尊重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3)①树立规则意识,在实践中严守规则。②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评分说明:围绕“规则”“法治”“道德”解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答题语言 教材术语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⑦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时政语言 (1) 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2)发扬工匠精神,弘扬民族品牌,推动创新发展,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精造,让中国品牌成为国际品牌。 (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 (4)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湖北以古琴台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原始农耕祭祀文化为代表的“神农文化”,以土家族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清江文化”等,都体现了湖北和谐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湖北的“知音文化”“道家文化”“神农文化”“清江文化”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地域影响文化,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④中的“融合统一”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如下图)。这主要说明( ) A.汉字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B.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C.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D.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许多义蕴 答案 D 解析 看懂图片文字,体会文字对人生的启示。由此推出: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中华文化的许多义蕴。故选D。 3.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 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答案 B 解析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项“同一”错误,文化要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同一;C项与题意无关。 4.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艺术地再现了800年前大唐盛世、与西亚贸易交往繁荣、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盛景,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这表明( ) ①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文化交融能够消除民族差异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错误;②中“消除民族差异”说法错误,故排除;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体现了优秀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方面的作用,故③正确;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体现了(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始终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刚健自强、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进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不同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③④说法正确;①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指向史书典籍;②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故本题选D。 6.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铁榔头”郎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从“铁榔头”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答案 A 解析 从“铁榔头”身上折射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说明了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故A符合题意;B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人人都在践行;C错误,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方向;D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7.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 ) 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③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我国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说法错误;奏响主旋律,这一主旋律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大众文化,③说法错误;②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选D。 8.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这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 ①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坚持“双百”方针以促进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③弘扬主旋律,把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④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题干强调文艺发展应坚持正确方向,要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更重视文艺发展的社会效益,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②说法错误。故答案选B。 9.文化遗产广受关注,世界各地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举措。例如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损毁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 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加大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投入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答案 D 解析 A、B两项从国家的角度,排除。对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应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故C说法不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D符合题意。 10.“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是一项融广泛发动、推荐选树、宣传报道、公益实践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大型主题活动。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全市宣传树立了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北京榜样”活动( ) ①弘扬传统道德,凸显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②加强公民教育,明确自省是促使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 ③传播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④汇集榜样人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的弘扬传统道德既没有区分其精华与糟粕,也不符合题意;②错在“唯一”;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11.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网络文艺属于大众文化,发展网络文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故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因为对网络文化要作辩证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故排除;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中国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这不但破坏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此,我们要( ) ①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③加强文化交流,熟悉并掌握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大众旅游时代”为背景,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材料中“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④正确;“弘扬中华文化”和“加强文化交流”都不能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故排除①③。本题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0年前,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无与伦比的伟大远征。从湘江血战的九死一生到遵义会议的峰回路转,从飞夺泸定桥的奋不顾身到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长征犹如一条萦绕于山河间的红飘带,锻造着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书写下中华民族的不朽传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与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这次远征所铸就的伟大精神,耀亮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点。 材料二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哪一项任务面临的挑战都堪比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长征路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长征精神在红军把中国革命引向坦途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在新长征路上弘扬长征精神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一、二,对在每个人的新长征道路上应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推动客观事物发展。共产党人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创造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传奇。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长征精神耀亮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点。长征精神成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动力,领导工农红军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把中国革命引向坦途。 (2)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能够指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长征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②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长征精神激励先烈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贡献,今天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持续接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③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努力创造新业绩。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实践,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问考查意识的作用,结合长征精神的作用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除了答相应的理论依据外,还要注意结合现实分析。第(3)问属于探究性问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4.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现代公民人格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法律赋予的公民身份,另一个是公民意识。中国人自辛亥革命起即获得了公民身份,但是严重缺乏公民意识,观念上仍停留在臣民意识阶段。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的核心区别在于其价值观的根本不同,现代公民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自强、独立为价值理念,迥然不同于传统臣民的依附、奴役、服从、人情至上等理念。漫长的封建统治和落后的近现代教育造成了公民意识在全国范围内的树立缓慢。可以说,我国的公民人格培养任重而道远。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但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因此,转型期的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论证材料中“转型期的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论断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基本论断,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有人说,现代公民人格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结合材料中公民人格培养方面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公民人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 (1)①在思想文化纷繁复杂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识,引领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和不竭的精神动力。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民品格,能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共识和精神引领作用,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转型期的中国、相对滞后的公民意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②价值观具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中国的顺利转型。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给不同的利益群体传递正能量,推动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合乎社会主义要求的现代公民,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3)从哲学的角度,结合社会实际,推动公民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引导公民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理论,发挥正确的意识能动作用;结合当前的实践,推动公民自觉追求真理。 解析 第(1)问实质考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第(2)问,一是注意其知识范围要求,二是结合第二、三段材料的有效信息。第(3)问,要针对材料中公民人格培养方面的问题,即“严重缺乏公民意识,观念上仍停留在臣民意识阶段”,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用哲学方法论来统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