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57--聚焦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专题09 聚焦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9年9月23日,是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丰收节,全国70个地方组织了一场全媒体联动,伴着江南水乡沉甸甸的稻穗,伴着东北平原上黄澄澄的大豆,伴着黄土高原上红彤彤的苹果,伴着沿海渔场肥嘟嘟的鱼虾,一场由天南海北的中国农民组成的“丰收之约”,在中国大地上次第展开,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脸上,也滋润在农民的心田。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为农民设立的一个重要节日,自去年设立以来,受到了亿万农民的欢迎。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传统的农耕文化给后人的感觉并不都是愉悦的。农业科学的长期缺失,导致中国的传统农业对天灾缺乏应对,使得中国农民一直处于社会结构的底层,挣扎在贫困线上,这种状况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才有所改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科学技术得到普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民的社会形象和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在市场搞活以后,大量农民到城市打工,特别是近几年普遍推开的城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的面貌。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经超越了对丰收的单纯庆祝,而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对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都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从已有的两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情况来看,目前对于丰收节的庆祝活动基本上局限在农村地区,未能进入城市,不得不说是一种遗珠之憾。在一些大城市,大多数居民似乎都觉得自己与这个节日没有什么关系。从国家层面来说,对于这个能够在农民中产生强大凝聚力的新节日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将城市排除在丰收节的庆祝范围之外,这种思路显然还可以改变。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农民需要的是农业的丰收,收益的提高,而全社会需要的丰收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农作物的更加绿色,营养,健康,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追逐,产品质量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农业种植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2.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无疑将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再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截至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4.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水平,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为举办丰收节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我们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设立农民节,是对重视“三农”的进一步强化。表示农民群众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给以更多的支持和实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2.政府职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传导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只有各级部门履行应尽职能,才能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 3.坚持党的领导。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党的性质和宗旨。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是对乡村振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民俗看,我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影响的来源。通过设立一个节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其他群体的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能够有真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能够真正昂起头走路、挺直腰杆说话、不卑不亢生活。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它的设立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3.人可以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要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还要举办各种优秀的农耕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4.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节日的设立具备历史与未来的多重考量,也将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含义。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让更多目光聚焦农村,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奔向农村,振兴乡村;同时更能让亿万农民拥有自己的节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5.文化与综合国力。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群众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全体城乡居民、华夏子孙、炎黄儿女共享数千年农耕文明滋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契机,有助于提高综合国力。 6.文化的作用。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这个节日,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7.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重拾人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8.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在实施中,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的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更能够有效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让优秀文化传统更深入人心。 9.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可视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了其新时代的内涵。不仅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也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意义不言自明。 1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农事节庆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展示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时、循环利用等理念,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优秀文化,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培育广大民众爱农珍粮、节俭尚廉的道德情操。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农民的内涵被全新定义。 2.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作用。通过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 5.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要重视部分的作用。重视农业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发展农业才能使中国发展更快。 6.联系具有多样性。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和“丰收”为要义,既有身份职业的特征,也有产业地缘的内涵,既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深刻的文化属性、经济价值。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包括你说的龙头企业,现在全国大概有300万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有上万家。这些企业已经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 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虽然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农民收入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9.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好主要矛盾。而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的农民,更是有着神圣的使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等,都需要农民的支持和努力,才能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1.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这启示我们要( ) ①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物质与精神协调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物质与精神协调消费和保护环境,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为D。 2.据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从2012年的8亿人次增至2018年的30亿人次,年均增长30%;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000亿元,年均增长27%。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表明文化能够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①④符合题意。发展科技有助于推动文化发展,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排除②。文化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3.在节庆期间举办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流通率,倒逼农产品供给端品质提升,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农业丰收与农民增收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主要表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动力 ③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材料没有强调生产决定消费,排除①④。通过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流通率,倒逼农产品供给端品质提升,表明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动力,② 符合题意。举办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业丰收与农民增收,表明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多年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为举办丰收节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根本上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的原因是(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宗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有利于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①②符合题意。③与设问无因果关系,排除。④不是从根本上讲的,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5.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传导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只有各级各部门履行应尽职能,才能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政府要完成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就必须( ) ①积极组织文化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 ②积极组织社会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③积极组织社会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积极组织文化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政府积极组织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有利于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对于政府完成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具有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属于社会建设职能,排除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属于文化建设职能,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6.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②中国共产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党和政府努力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宗旨。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做到强农惠农,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利于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①③符合题意。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由政府行使,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环境,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C。 7.从民俗看,我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 ) ①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民族关系问题 ③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发扬 ④各民族群众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设立丰收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民族关系问题,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国家统一,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8.通过设立一个节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其他群体的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能够有真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能够真正昂起头走路、挺直腰杆说话、不卑不亢生活。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是因为( ) A.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B.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体现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把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排除A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9.近年来,广大市民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营造了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了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全民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这表明( ) ①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③节日是文化的唯一表现形式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特点。文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物质力量,①符合题意。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营造了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了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全民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表明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人们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D。 10.某市在农民丰收节期间,运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这表明( ) ①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能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 ③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实践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④思维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作用。运用开放思维办节日,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各具特色的活动,表明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实践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D。 11.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重拾人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这告诉我们( ) ①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有条件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和改变规律为自己服务 ④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有必然与偶然之分,排除① 。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重拾人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规律不能改变,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12.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材料表明( ) ①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 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③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作用、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体现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做到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规律作用的条件,排除③。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13.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农民的内涵被全新定义。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并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②尊重联系的多样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把握事物客观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 ④重视搞好局部,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替代作用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农民的内涵被全新定义,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并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①符合题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说明把握事物客观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方向转化,③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排除②。关键部分不能替代整体,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14.丰收节庆祝活动上,各地纷纷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越发受到人们追捧。这 主要得益于这些年来( ) ①坚定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的核心立场 ②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观和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发展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③④符合题意。发展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排除①。材料没有涉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排除②。故本题答案为D。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步入高速发展期,在汹涌澎湃的信息化大潮推动下,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广大农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增收致富,同时更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据此回答15-16题: 15.材料说明( ) ①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步入高速发展期,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制度创新和社会意识的作用,排除①②。故本题答案为D。 16.通过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材料表明( ) ①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有助于办事情取得成功 ②人的主观情绪可以决定客观存在的变化 ③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 ④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能动性和联系。通过农民丰收节这个载体,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表明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有助于办事情取得成功,①符合题意。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表明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③符合题意。意识不能决定客观存在,排除②。正确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排除 ④。故本题答案为B。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指出,各地丰收节庆活动要坚持农民主体,不能脱离农民群众,重点为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搭建风采展示的舞台和干事创业的平台。鼓励以“我的丰收我的节”为主题,策划农民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庆丰收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丰收主题鲜明、载体多样的优秀农民艺术作品,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实干兴业的优秀农民代表。据此回答17-19题: 17.策划农民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庆丰收文化活动,有利于( ) ①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策划农民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庆丰收文化活动,对于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政治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为A。 18.发展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丰收主题鲜明、载体多样的优秀农民艺术作品,需要( ) ①发挥农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 ③大力加强农村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④支持和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发挥农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发展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丰收主题鲜明、载体多样的优秀农民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科学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为A。 19.各地丰收节庆活动要坚持农民主体,不能脱离农民群众,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④要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农民主体,不能脱离农民群众,①④符合题意。②与题目无因果关系,排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20.本届丰收节通过开展各类展示、展览、展销及文艺汇演、民俗活动,用丰硕的成果、丰富的产品、丰盈的物质,集中反映现代农业发展新成就,体现新时代农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丰收的喜悦。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丗界 ②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特点和优秀文化作用。本届丰收节用丰硕的成果、丰富的产品、丰盈的物质,集中反映现代农业发展新成就,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丗界,①符合题意。通过开展各类展示、展览、展销及文艺汇演、民俗活动,体现新时代农民群众双丰收的喜悦,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符合题意。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智力支持,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①③。故本题答案为C。 21.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对本地区节日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关于庆典活动有关要求和减轻基层负担有关精神,严防搭车搞庆典,确保庆祝活动不走偏、不变味。落实中央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和要求,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不摆花架子,不能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政府部门组织的庆丰收活动明确为公益性活动,不得违规收取和转嫁任何费用,不得违规开展商业性活动。 材料二 “丰收节”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大农民群策群力、智慧创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共同参与,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 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办节、因地制宜办节、节俭热烈办节、开放搞活办节”的原则,紧扣“三农”工作,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遵从农时农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共成功举办5000多场庆祝活动,参加者逾3000万人,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社会各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政府在丰收节活动中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原因。 【答案】(1)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节日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严防搭车搞庆典,确保庆祝活动不走偏、不变味。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不摆花架子,不增加农民负担。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部门组织的庆丰收活动明确为公益性活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不得违规收取和转嫁任何费用,不得违规开展商业性活动。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展示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伟大创造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解析】本题以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以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政府在丰收节活动中坚持对人民负责为素材,从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的角度切入,主要考查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属于如何型政治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属于归因型文化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