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万能公式)推荐收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 常见主体是:国家/政府 生产者 经营者 消费者 劳动者 企业/公司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 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 3.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4.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 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买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2. 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三、企业(生产者或经营者)应该如何做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 值,搞好售后服务。 2. 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 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 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 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 反对不正当竞争。 5.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 7. 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 和形象。 8. 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 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9.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 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 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 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 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 业的合法权益。 四、凡涉及国际关系,一般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一)为什么…… 1.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 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 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怎么做 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企业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 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3. 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并充分利用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国的 合法权益。 4. 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反倾销的 工作。 5. 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 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6.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经济意义 (一)宏观方面 1.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5. 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 6. 有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对国家 1.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3.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4.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6.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 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9. 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10. 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11.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2.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经 济新循序。 13.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 象。 14.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对社会 1.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内需,稳外需。 4. 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 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对企业 1.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五)对个人 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 活水平。 2. 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3.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六、经济生活问题设置角度及解答 (一)政府(国家) 1.市场 (1)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2)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3) 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4) 强化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产品 (1)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2)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各类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3.科技 (1) 深化改革,优化科技发展,为自主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 (2) 加大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调节,支持自主创新。 (3) 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4) 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经营者 (1) 深化改革,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2) 依法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5.劳动者 (1) 依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加强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 措施。 (3) 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6.财政的作用 (1)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3)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7.消费 (1) 大力发展经济,为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转变消费方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 为消费创造动力。 (2) 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 (3) 加强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8.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企业 1.市场(价值规律) (1) 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占据广阔的市场。 (2)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4) 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开展正当竞争,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和 形象。 (5)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 依法经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2.产品 (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2) 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 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产品价格优势。 (4) 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 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科技 (1) 企业是推动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2) 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 (3) 依靠科技,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依靠科技,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开展正当竞争,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 (5)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引进科技过程中,注重吸收、消化和创新,提高企 业国际竞争力。 4.经营者 (1)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 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劳动者 (1) 确保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不得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改造相应义务。 (3) 支持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障,以维护劳动者权利。 6.税收 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7.对外贸易 (1)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学技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 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维护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3) 坚持自主创新,在技术引进中吸收、消化、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8.消费 (1) 生产出合格的商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不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利。 (3) 发展生产,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转变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三)消费者 1. 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经营 者的利益。 2. 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提倡适度消费,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提高 消费的科学性。 3.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4. 坚持节约、环保、文明的消费模式 (四)劳动者 1. 依法享有自己的基本权利,依法履行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2. 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维护劳动者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自己的权利,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投资者 1. 理性投资,要有风险意识 2.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承受能力,进行多元投资。 3. 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通常会考虑三个因素:安全性、收益率、流通性。但三 者往往不可兼得,投资者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金融产品的具体情况进 行选择。 七、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1.原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国外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特别 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措施: (1)作为国家: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 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 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 费环境。 (2)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 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3)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八、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 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 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1)理论依据: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2)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 九、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面临两个背景: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 2. 坚持一个指针: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结合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基础作用,同时加强 宏观调控。 4. 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国际。既要扩大内需,又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常用观点 常见主体是:国家/政府 党(中共中央或市委) 公民 国际组织/主权国家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 8.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9.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 10.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 11.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①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②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③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④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⑤其他意义 10.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 11. 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1. 政府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履行组织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职能(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履行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会公共服务职能。 2. 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4.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5. 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6. 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涉及国际关系 1. 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2.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3.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4.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5.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 有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6.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 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 8.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 旨;维护我国的独立 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 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 的基本准则。 10.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 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 的国际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定环境。 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事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党…… 2.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3. 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领导核心。 4. 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5. 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激发群众 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6.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7. 党这样做的意义。 五、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做某事 1.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 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 5.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六、政治意义(有利于、关系到) (一)对国家(政府) 1. 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树立政府权威; 2. 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3. 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 4. 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5.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 6. 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7. 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8.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9. 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10. 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以人为本; 11.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2. 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人民当 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 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涉及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相关活动的意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1. 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2. 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3. 有利于保障人权,真正体现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政治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 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法律保障(依据),转变政府 职能; 6.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7. 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 (三)对执政党 1.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 2.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3. 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 有利于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 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廉政建设); (四)对公民 1. 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 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 4. 有利于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五)对国际社会或对外交往活动 1. 有利于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 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4. 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5. 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6.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七、民族问题 1.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八、公民(市民、居民、学生、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1. 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而且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 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2.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同时把握各个权利的 含义、地位、意义等。 3. 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公民可以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督。 5. 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即参加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 公民应该在享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要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 助于政府、监督政府。 【公民之所以能够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其根本原因都是:我们 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是国 家的主人。】 九、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 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1. 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 政府的职能:政府主要有四方面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 能(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服务职能)。 3. 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 政府为了对人民负责,必须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5.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监督,为此需要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完善 监督体系。 6. 政府要树立权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府之所以做到这些,也是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句 一、如何做 1.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A.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 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 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 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教育、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 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 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B.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 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 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5.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1)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归纳提升: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 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 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 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 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 一是(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不能离开 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二是(从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上看,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 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 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理论依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 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 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现实意义: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 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0.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1.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 用; 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 腐朽文化。 (2)企业: 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公民或青年学生: ①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 文化选择;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发展先进文化、或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 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 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 (5)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科 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国家: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青年学生: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长。 ④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创新等。 14.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年学生应发挥什么作用? ⑴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 发展强基固本。 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⑶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⑷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5.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判断 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树立崇高理想。 ⑵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⑶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 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⑷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 做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