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0,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 各门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李振声的感悟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不是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A项不选;哲学并不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B项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项不选;“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是强调了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D项正确。 2. 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②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故②③正确。 ①: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故①不选。 ④: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是正确的认识,不是所有哲学都是意识对物质的正确反映,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B。 3. 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 物质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 D.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C 【解析】题中材料“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强调的是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4.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 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 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 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内涵。A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这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哲学上所说的“客观实在”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简单相加,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一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指的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另一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因此物质与事物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故①②正确。 ③:无论是物质还是事物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与主体相对应,客观与主观相对应,故③不选。 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世界上世界万事万物的共性,而生活中所说的事物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因此物质和事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故选A。 【点睛】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6. 谚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体现的哲理是 A.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D 【解析】“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指: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这是强调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7.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 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答案】A 【解析】“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正确且符合题意;指的是过于急性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这不仅启示我们做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B 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规律而不是常规办事,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8.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在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答案】C 【解析】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A不合题意。 B:材料未提及人脑,其主旨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无关,B不合题意。 C: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C符合题意。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 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说明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 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 【答案】B 【解析】材料并没有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A项不选;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意识对认识世界具有能动作用,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0. 2016年2月11日,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从而证实了100年前爱因斯坦的一项理论推导。由此可见 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C 【解析】实践并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A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项错误;人们经过实践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推导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正确的认识才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1.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 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 真理具有客观性 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答案】D 【解析】A:世界是可知的,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不可知论,故A不选。 B: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客观对象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材料未体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故B不选。 C: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只有一个,材料未体现,故C不选。 D:在平面内与在空间中结论是不一样的,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12. “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 正确,因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B. 正确,因为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 错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 D. 错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 【答案】D 【解析】D: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谎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因此“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是错误的,D符合题意。 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谎言重复千遍也无法成了真理,A错误。 B: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和谎言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转化的条件不是谎言数量的多少,B错误。 C:“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错误,不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而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C错误。 故本题选D。 13.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这说明 A.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B. 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绝对的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D. 人们过去对人脑的认识全部是错误的 【答案】A 【解析】A: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检验和发展真理,A符合题意。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不是绝对的,B错误。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错误。 D:人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但不意味着过去对人脑的认识全部是错误的,D错误。 故本题选A。 14. 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大量的政府机构、官员入驻微博,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这表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D 【解析】A: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 B:题意主旨体现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B不符合题意。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错误。 D:通过微博建立官民沟通互动的平台,说明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 近年来,许多城市热衷于修建有轨电车。但是有轨电车的修建必须综合考虑原有公共交通设施、人口、地理等因素。这进一步印证了 A.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 任何事物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D. 部分统率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有轨电车的修建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A项不选;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事物间都存在着联系,B项不选;有轨电车的修建必须综合考虑原有公共交通设施、人口、地理等因素,这进一步印证了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项正确;整体统率部分,居于主导地位,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16.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表明在整体和部分之间 A. 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 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 C. 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整体的功能并不是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A项不选;“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这是强调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并没有强调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B项不选,D项正确;整体统率部分,不是部分统率整体,C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D。 17. 成语“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说明 A. 要注重量的积累 B. 要积极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 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D. 要防止质变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并没有体现要注重量的积累,A项不选;“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说明要积极地促成质变,B项正确; “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并没有说明要重视部分的作用,C项不选;这二个成语并不是说明要防止质变的发生,防止质变的发生本身观点也不正确,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8. “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②矛盾双方相互陪衬、相互斗争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普遍的、绝对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危机”这个词表明危险和机会可以相互转化,这体现了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①正确。 ②:材料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统一,并不体现危险与机会是相互斗争的,②不选。 ③:“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这体现了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③正确。 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应为B。 19.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100元纸币与2005年版第五套100元纸币相比,2015年版100元纸币在保持规格、正背面主图案、主色调等不变的情况下,对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其布局进行了调整,提高机读性能,采用了先进的公众防伪技术,使公众更易于识别真伪。这体现了 A.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特殊性 C.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答案】C 【解析】C: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100元纸币与2005年版第五套100元纸币的不同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C符合题意。 ABD:材料未体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0.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妥。“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的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B 【解析】①④:材料中“‘先试点后推广’,即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体现的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是因为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②表述错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各有其特点,不能片面强调谁优于谁,③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21.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 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 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答案】A 【解析】A:在饥饿时,求生存是最主要的,此时人的烦恼只有一个;在吃饱后,人有多种需求,就生出多种烦恼,这时发展居于首位,平生无数烦恼。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说法正确。 B:材料体现的是主次矛盾,不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B与题意不符。 C:该选项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可见,材料没体现,C排除。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相同,D排除。 故本题选A。 22. 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 牵牛要牵牛鼻子 D.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答案】D 【解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体现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A项不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B项不选;“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C项不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正确反映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D项正确。 23.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①要先看主流后看支流 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对待事物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 ④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先看主流后看支流”的观点错误,①不选;相对于一锅奶油里的一根牛毛,牛毛是支流,一锅奶油是主流;相对于一生事业,一点错误是支流,一生的事业是主流,故材料中的俗语启示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②正确;对一锅奶油里的一根牛毛和事业中的一点错误要持否定态度,但对于一锅奶油和一生的事业要持肯定态度,故材料中的俗语启示我们对待事物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③正确;“否定一切”的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4.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纲领指出,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上述材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④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表明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②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5. 燃放烟花爆竹在增添喜庆气氛的时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点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要坚持重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2)、〖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6. “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也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含义、创新的社会作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说明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方面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一方面又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改变,③不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A。 【点睛】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27.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理论重视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体现了事物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①符合题意。“整体诊疗、强调个体化”说明了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符合题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③表述错误。事物的主要矛盾支配事物的发展,而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28. 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 ①与时俱进,大胆摒弃既有政策和制度 ②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 ③积极探索,创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④求真务实,把握事物发展的具体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违背了辩证否定观,错在“摒弃既有政策和制度”,应该在既有的政策与制度的基础上超越,要与时俱进而不是摒弃;②符合题意,“不必法古”“不必循俗”都是按照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的表现;③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④ 符合题意,“利于民”“周于事”是不法古和不循俗的条件,体现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要求。故本题答案为B。 29.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符合题意入选;从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②符合题意入选;事物的发展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把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道路等同起来,表述错误排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根本否定,④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表述错误排除。答案选A。 30. 今天,全民阅读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不是经验的简单复制,经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知识的定义本身更充满变量。所以读书重要,正确对待书本知识更重要。你认为对待书本知识 ①应先全盘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 ②不能照搬书本知识,必须坚持学以致用 ③要勇于质疑,经过亲身实践后才能相信 ④要把书本知识与复杂的具体工作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读书重要,正确对待书本知识更重要,因此要把书本知识与复杂的具体工作相结合,不能照抄照搬,必须坚持学以致用,②④项符合题意;对待书本知识应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全盘吸收,①项说法错误;书本知识是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有许多都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对待书本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事事都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相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辩证否定的观点的方法论要求: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2018年12月8日,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历时26天,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获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探月三步走战略及其每步具体目标,为工程有序顺利推进,提供正确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 【解析】此题以我国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哲学道理。”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论”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相关信息分别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一段或几段材料进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从而说明这段材料的观点、原理是什么的题型。这类题型的设问,一般要求分析材料中体现问题的实质、原因(依据)、影响、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学生尽量能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道理,然后根据相应类型进行分析。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型题须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文化创新的意义、途径、主体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解答分析说明题,要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特别要指出的是,回答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上述方法有取有舍,详略得当。 32. 材料: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港珠澳大桥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没有经验可循。大桥线路需经过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国际机场航线,一方面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和航班降落限高需求,还要满足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使用寿命120年的要求。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创造了大桥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7项世界记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 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在大桥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获得了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大桥建设提出巨轮通航和限高等新问题,推动建设者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发明专利;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桥通过运行检测证明了我国桥梁建设技术的真理性。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解析】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较简单。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知识范围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答时从材料中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的信息入手,对接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材料“在多年的桥梁工程建设实践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系列技术难题倒逼建设者不断创新,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材料“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和检测,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材料“我国在大桥建设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 【点睛】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非常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问题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抚平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为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首先理清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有哪些,其次再结合材料作答。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符合等地实际。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解决十八洞村的贫困问题时,既要遵循中央的统一指示,又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结合材料与哲学原理作答即可。 34. 人类的近代史就是科技的进步史,移动通信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在这十年间,华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并进行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技术研发、联合測试、生态建设等方面大量突破性成果。当前,我国正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华为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紧促进在5G领域的突破。但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拒绝华为进入其市场,英国也拒绝华为在其国家进行5G建设,并对原来由华为建设的4G网络进行剔除。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华为在全球6大5G产业联盟中拥有287家5G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2个5G订单。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华为在5G领域取得成就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是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 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面对重重困难,华为枳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华为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等,并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木研发力度这一契机,促进了在5G领域的突破。 【解析】本题以移动通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华为在5G领域取得成就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为启示类试题。材料中的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启示我们对前途充满信心,面对重重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材料中“华为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等,并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这一契机,促进了在5G领域的突破”启示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