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29讲文化与社会讲义
第九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29讲 文化与社会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2017·全国卷Ⅱ,40) (2017·海南卷,25)(2016·全国卷Ⅱ,39)(2016·北京卷,26) (2016·江苏卷,19)(2016·江苏卷,20) (2015·全国卷Ⅱ,20)(2015·天津卷,10) (2015·江苏卷,18) 本讲试题立足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主线,重点考查文化的内涵、特点、文化与经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题多聚焦文化的特征、实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非选择题多涉及文化的特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一带一路”等文化热点理解和运用文化与经济等知识;密切关注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 分值:4~14分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怎样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文化现象 (1)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2)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3)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4)文化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和动态的文化活动。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 解析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 2.珍贵老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特定时代文化的基本载体。( × ) 解析 珍贵老照片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但不是基本载体。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3.中共十九大圆满召开、电影上映、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成功举办都属于文化现象。( × ) 解析 召开中共十九大属于政治现象。 一 文化的内涵 1.本质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范围上: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例1] (江苏卷)“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解析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明从“火伴”到“伙伴”的演变是由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的,A项当选;B、C两项与题意无关;材料内容讲的是从“火伴”到“伙伴”的演变过程,没有反映“伙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D项不选。 二 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理解 从文化的实质来看 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来看 是一种文化素养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来看 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例2] (20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月考)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重要地位。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如何与宴会主人及同桌的客人交谈、敬酒,正确地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A )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餐桌礼仪一直是西方家庭教育的重点,说明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①正确;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不是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②不选;餐桌礼仪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正确;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 1.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康德的话说明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与自然界的物品是不同的,②④当选;题干未体现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排除①;艺术作品是人的创造物,而非仅是审美意象,③错误。故选D项。 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创作了《富强之路》《民主之风》《文明之花》等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故事中、在诗歌中、在音乐中,将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充分说明( A ) ①人的文化素养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 ②适当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之根本 ③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常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②夸大了载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优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③表述片面。故选A项。 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某市区在对城市广场进行升级改造时,遵循“法治、平安、和谐”的理念,在广场原有景观中注入大量的法治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法治文化广场,弘扬法治精神。市民在广场休闲健身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由此可见( C ) ①法治文化广场为弘扬法治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②法治文化广场全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法治文化促进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②不符合事实;材料未涉及法治文化对依法治国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排除④。故选C项。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北京卷)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 ) 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 ) 解析 理性思考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3.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 ) 解析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能决定经济、政治。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 解析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5.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 ) 解析 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才起推动作用。 6.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7.(2016·江苏卷)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 ) 解析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 文化的社会作用 量的角度 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质的角度 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例1] (2016·江苏卷)“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B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 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材料未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项不选;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二 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同。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把文化看作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 经济 科学技术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 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 政治 国内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用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标志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常用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标志词。 [例2] (2016·江苏卷)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 “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充分体现了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A项当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B项错误;文化的发展并非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能一概说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D项错误。 三 文化与综合国力 内容 角度 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 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②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并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不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 [例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生产方式变革,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材料表明( A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②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排除③。故选A项。 1.中国在向西方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这启示我们( B ) ①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主要途径 ②加强文化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新体制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国民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①以偏概全,应排除;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④ 错误。故选B项。 2.关于大国崛起与文化复兴,有专家认为:“‘崛起’包含‘复兴’,‘复兴’才能‘崛起’。物质丰富称之为‘富’,精神丰富才称之为‘强’,国家要想‘富而强’、实现崛起,文化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动力。”这一观点反映出( B ) A.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在不断下降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解析 题中观点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B项当选;A项中“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C项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D项错误。 3.(2017·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脱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实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们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分析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 解析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结合材料信息,科技对扶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生产和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等方面。本题答案构建采用了“理论依据+演绎分析”范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其中,要点①(一级关键词)、要点②(二级关键词)为理论依据,要点③是运用要点②对材料信息的“演绎分析”。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研发新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例] (2018·浙江三市联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出:以农为本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基于贸易的西方文明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精于计算的“数目字管理”模式。这揭示了( ) A.文化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B.文化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 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误区一 夸大文化的作用 误区二 忽视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误区三 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信息,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 解析:黄仁宇的观点说明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C项当选;文化影响社会发展进程,A项错误;文化具有两面性,优秀文化推动社会发展,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D项。 [规范答题] C (2018·四川五校高三联考)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这说明( B )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①错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④错误。故选B项。 提高文化软实力 (1)为什么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思路提示:文化与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⑤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2)怎样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思路提示:经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发展道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物质基础。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课时达标 第29讲 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B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④错误;“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①③当选。故选B项。 2.(2018·四川成都摸底)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 D ) 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 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④是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夸大了工匠精神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成物质力量,③错误。故选D项。 3.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B ) ①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②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③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④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②属于政治现象,④属于经济现象,均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4.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悄然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B )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通过书信带领人们重温记忆,汲取养料,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书信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②不选;该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③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不选。故选B项。 5.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早溯的劳动歌。材料体现出( B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 ②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③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萌芽状态的民歌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的,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①④当选;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②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6.(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名人故居是人们触摸历史的“活化石”,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近年来, 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好名人故居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因为( D ) ①保护名人故居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②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名人故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知名度 ④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以及历史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夸大了保护名人故居的作用,应排除;保护名人故居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且也不一定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排除③。故选D项。 7.(2018·河南新乡模拟)宁夏海原县与上海某公司合作成立牡丹苑非遗文化公司,统一注册“海原回绣”“海原剪纸”商标。过去妇女农闲时节打发时间的“玩意儿”成为颇有规模的“炕头经济”,年产值达2 000万元,带动数千名妇女就业,产品远销海外。这表明( A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解析 材料表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当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项错误;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对经济有反作用,并非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D项错误。 8.(2018·安徽安庆模拟)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文化与教育、电商、制造业的融合逐渐加深。一款名为“雪枫音乐会”的古典音乐课程软件上线数月后订阅量就超过4万,收入近1 000万元。借助网络的力量,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材料表明( B ) ①文化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表现突出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文化力量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①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 9.(2018·陕西商洛五中期中)汉字不止是简单的一个符号。“家”,它的甲骨文是,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一个“家”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我们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 材料表明( C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④精神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10.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据统计,文博会成交2 240.848亿元,同比增长10.28%。本届文博会重点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上述材料说明( A )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物质保障,③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排除④。故选A项。 11.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C )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经济建设是我国工作的中心,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排除④。故选C项。 12.(2018·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由此可见( A ) ①文化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④ 总体上看中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错误;④错误。故选A项。 13.(2018·山东菏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铁路正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表现不俗。继中国高铁成功“走出去”之后,2017年10月16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并于2017年底运抵美国。中国地铁“开进”美国,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前沿的一个缩影,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铁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提高到掌握核心科技、形成完全自主产权,锻造了中国铁路的“世界标准”,令中国铁路一骑绝尘,成为全球“优等生”。 有人说,中国铁路“走出去”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弘扬工匠精神,为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素质,为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14.(2018·全国超级全能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及全国创新争先奖发布会提出,在激励科技工作者方面,最主要的措施是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改革密切配合,主要目的是去除旧有体制的顽症痼疾,破除对科技工作者的一些束缚,真正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热情。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对实现科技“三步走”战略目标,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形成了强大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和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有利于发挥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