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学案

‎ ‎ 考试大纲要求 课标全国卷地区 考题 考查点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2017新课标I卷·20‎ 结合联合国巴黎气候会议通过的《气候协定》的要求,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16新课标I卷·21‎ 结合毛泽东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考查主次矛盾 ‎2016新课标I卷·23‎ 结合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6新课标III卷·20‎ 结合习近平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描述,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2016新课标II卷·39(1)‎ 结合精准扶贫,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考法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考法点评】本部分往往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事例等为背景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应用,通常从材料体现的哲理、启示、表明、应该怎么做等角度进行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时,一般有单一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方式,单一考查如“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或者“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分析)……”;综合考查如“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或者“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等,还有的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角度结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题型涉及体现类、说明类、认识类、措施类等类型。‎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同一性 斗争性 区别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对立性是绝对的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 【考法提示】(1)分析材料,看是否涉及对或统一的内容,或者看题目是否要求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回答,若涉及则可以用本知识点分析回答。‎ ‎(2)做非选择题时要明确不同应用的原理表述:‎ 第一种表述应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团有的基本属性)。结合材料分析矛盾双方如何对立,如何统一,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类似的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结合材料分析矛盾双方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第二种表述应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种表述应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前两种表述应用经常考查,第三种表述应用难度较大,考查的相对较少。分析回答时一般是表述完原理后直接用知识分析材料,重材料分析。‎ ‎【特别提示】(1)明确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质,发展的根车动力也是矛盾。‎ ‎(2)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解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易错提示】区分以下几种错误观点: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矛盾就是斗争;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等等。‎ ‎【理论示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依赖: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知其雄,守其雌;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②贯通: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失败乃成功之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舍才有得。‎ ‎【典例1】曹植七步诗中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会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故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 ‎①矛盾的同一性为斗争性所制约 ‎②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 考法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 ‎【考法点评】本部分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知识,通常是以爱画,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时,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明确是考查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还是矛盾的普递性与特殊性的择证美系。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有“运用矛盾的普递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的单独考查,有“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提出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的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题型涉及体现类、说明类、措施类、依据类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 特性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事物的个性 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②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考法提示】(1)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强调要承认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强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分析材料,若材料中涉及利弊、成就与不足等分析时,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回答;若涉及先试点再推广、抓典型总结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等事例时,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回答。‎ ‎(2)做非选择题时要规范原理的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应用是“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对立统一十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揭露、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应用是“二者的辩证关系士方法论土材料分析”。‎ ‎【易错提示】要澄清错误认识: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能解决的;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理论示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共性、个性结合;一般、个别统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②理论与实际结合: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③借鉴经验:不照抄照搬、死搬硬套;④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经验。‎ ‎ 【典例2】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答案】D 考法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点评】通常是以漫画、名言警句、古诗词、热点事例为素材,设置选择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题型涉及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依据类等。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有“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的单独考查;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对……的认识”等综合考查。‎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规范原理的应用表述:‎ 第一种应用,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第二种应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第三种应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2)注意分析把握材料信息,学会在何种情况下应用本知识点。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 做、办事懂,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要通过关键性词语来把握,主要矛盾常常用“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重中之重、突出抓、着力抓”等词语来体现。形象说法有“牵生要牵生鼻子:切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搞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学会弹钢琴”等。‎ ‎【易错提示】澄清认识误区:‎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还要注意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等。‎ ‎【理论示例】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抓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反对单打一;协调发展。‎ ‎ 【典例3】高明的领导者,做决策、抓工作、想问题,应该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在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在注重解决热点问题的同时,审慎地关注冷点问题。其哲学依据是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 ‎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答案】B 考法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点评】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或谚语、漫画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理解应用,以选择题、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既有单独考查,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也有综合考查,如“结合材料谈谈……体现的辩证思维智慧”等。‎ 要深入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易混提示】要合理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比较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 内涵 主次矛盾指的是“矛盾体”,可称为“一个”或“一种”,内部又包含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指的是“矛盾侧面”,因此,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个 一个矛盾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 地位、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研究方向 研究事物发展 研究事物性质的界定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等 主流、大局、主体、性质等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抓重点、找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联系 ‎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②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③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考法提示】(1)要学会分析材料,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应用本知识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分析人和形势: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要学会通过把握关键性词语“性质、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九个指头”等来分析应用。‎ ‎(2)要规范应用表述:‎ 第一种应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要抓住主流。‎ 第二种应用,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看到支流,分清主流和支流。‎ 第三种应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易错提示】澄清认识,分辨错误观点: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等。‎ ‎【理论示例】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以…为主体;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②两方面: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权衡利弊得失,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 ‎ 【典例4】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在一家银行办公室的墙壁上写着“99+1=‎0”‎,意思是99分成绩加上1分不足,则工作等于0。“99+1=‎0”‎作为一种激励口号提醒员工工作,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流露出来的“一丑遮百俊”的思维却是违背辩证法的。它主要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 ‎ B.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 ‎ 【答案】C 考法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考法点评】通常以古诗词,名人名吉或谚语、没画、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矛盾的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与应用,以选择题,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有单独考查,如“结合材料境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或“……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综合考查,如“……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道理”或“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等。‎ ‎1.全面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易混提示】要注意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应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别 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侧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自的特点,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角度 从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出发,侧重于认识和解决问题,强调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唯物主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角度出发,强调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主观应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范畴 唯物辩证法范畴 唯物论范畴 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如实地反映认识事物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一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法提示】(1)学会如何规范应用 第一种应用,明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种应用在综合考查中应用较多。第二种应用,“分析材料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①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还可以回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应用一般适用于单独考查。‎ ‎(2)分析材料,只要材料涉及矛盾的特殊性,如:“当地特色、本地实际”等,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回答,一般就可以用本知识点来分析。‎ ‎【易错提示】分辨以下错误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理论示例】矛盾的特殊性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不同:具有不同特点、差异;存在着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情况下、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政策。②特色: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独特优势、比较优势。③因时因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针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身定做。‎ ‎【技巧方法】恰当选择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承认问题的,用矛盾是普遍的;针对……采取…,用矛盾具有特殊性;出现“试点”“典型”等词的,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讲办事情要抓重点、关键的,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讲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的,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典例5】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时,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①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 ‎③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1.全世界193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不各美其美,就只能任人宰割;不美人之美,世界就会争端不断;只有美美与共,才能走向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这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④要创造多种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矛盾双方转化的问题。题目表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故①③入选。选B。‎ ‎2.老子在《道德经》三十六章有这样一段话:“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 ‎③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3.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 ‎②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4.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②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③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A ‎【解析】题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同时说明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而不是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排除③。材料主旨强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而不是强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排除④。‎ ‎5.当今,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答案】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主要矛盾。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体现的哲理是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C符合题意。‎ ‎6.无方言不足以亲乡邦,无共同语不足以行天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既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官文字”,又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两者并行不悖,才能真正留住文化发展的脉络。这一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 ‎②具体问题其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意见》强调,既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官文字”,又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两者并行不悖,才能真正留住文化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上来看,具体问题其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故②④入选。①选项强调抓主要矛盾,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C。‎ ‎7.“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但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对,也会掺杂许多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这要求我们对待“网络民主”‎ ‎①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 ‎②应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 ‎④需要加强甄别,坚决维护公众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 ‎(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 ‎【答案】 ①“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②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9.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微博正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主战场”,但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也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 一名忧心忡忡的网友认为:“为防止微博传播谣言,应该关闭微博,以促进社会和谐。”他的理由如下:‎ 很多人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理性地陈述事实,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制造了机会;微博现在太火了,传播消息太快,微博上传播的谣言,难以追溯其来源,辟谣的赶不上传谣的,以致不少无辜的人和事“躺着也中枪”,严重危害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评价这名网友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14分)‎ ‎【答案】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时候,我们既要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又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这名网友分析微博对社会和谐造成危害的根源:微博表达内容的主观性和传播速度快。但是,他所陈述的理由,只是从一个方面指出了微博所带来的问题,而没有看到微博的积极作用,如方便人们传播、交流和分享信息,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等。‎ 我们既要看到微博传播谣言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也要看到微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分清楚在现阶段,微博传播谣言的危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就此否定微博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防止支流影响或改变事物的性质。‎ 所以这名网友陈述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原理分析,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2017·江苏政治)在古希腊时期,由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案】C ‎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A、B、D项不选;“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矛盾的体现,而这次危机产生了正面的结果,这说明矛盾促进了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本题选C。‎ ‎2.(2017·全国卷1文综)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3.(2016·全国卷1文综)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 ‎【解析】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④适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关键,②是不科学的;③不适合题目主旨;故本题选B。‎ ‎4.(2016·全国卷1文综)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学习先进经验》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选D。‎ ‎5.(2016·天津文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 ‎6.(2016·江苏政治)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特殊性知识点。材料中“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这表明耳朵、眼睛是不同的事物,各自特点不同,这体现了不同事物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A项正确,B、C、D都是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与材料不符,故选A。‎ ‎7.(2016·江苏政治)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 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 ‎【解析】通读材料和选项后,首先确定④的说法错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B、D,确定②一定正确,手工艺大师转变观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不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③,正确答案是A。‎ ‎8.(2016·上海政治)2015年,好莱坞电影票房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份额,首次降至40%以下,标志中国电影的崛起开始改变全球电影市场格局。80、90后是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针对这个群体,如何繁荣中国电影的市场,使中国电影的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主次矛盾的原理,最重要的是 A.在城乡购物中心增设影院 B.确保年轻观众的收入增长 C.加大广告制作等营销力度 D.制作科技化与题材生活化 ‎【答案】D ‎ ‎9.(2015·江苏政治)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 ‎【解析】“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及重视量的积累,③④符合题意;“尊重经验、崇尚权威”强调意识的反作用;“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10.(2015·安徽文综)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漂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故排除;③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故排除。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制定防治模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说明要注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统筹全局,②④正确,故选C。‎ ‎11.(2015·山东文综)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答案】C ‎ ‎12.(2015·上海政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 A.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通过研究特殊案例,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答案】B ‎ ‎【解析】材料中“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说明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故材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适合题意。A不适合题意;C、D只强调了一个方面,是片面的,排除;故本题选B。‎ ‎13.(2015·海南政治)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14.(2015·江苏政治)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C ‎ ‎【解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错误;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着重抓主要矛盾,答案为C。‎ ‎15.(2015·上海政治)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顾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 ——季羡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A.国家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 B.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D.传统和现代化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由此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答案】C ‎ ‎16.(2015·课标卷Ⅱ文综)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 ‎【解析】材料中提到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经济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而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我国的解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因此本题选A。‎ ‎17.(2015·浙江文综)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答案】B ‎ ‎【解析】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与全面改革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求,同时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说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故③④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遭受挫折,不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②选项观点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排除。‎ ‎18.(2015·重庆文综)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19.(2015·四川文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解析】题中传统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新旧事物的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同时传统培训与新型培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题中做法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创造性思维并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故排除。④‎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并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 ‎20.(2016·江苏政治)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 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1.(2016·全国卷2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1)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扶贫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22.(2016·浙江文综)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 ‎【解析】本题已经给出了知识点的限制是“对立面相互转化”‎ ‎,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用这个知识点来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分析讲好中国故事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很明显,讲好中国故事,能让世界人民正确认识中国,而如果面对抹黑我们的论调不作回应,则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让舆论向有利我们的方面转化。‎ ‎23.(2015·福建文综)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答案】①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24.(2015·广东文综)材料二 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年6月,改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217亿元。‎ ‎(2)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 ‎【答案】①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关系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