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立足实践与追求真理(1)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主要线索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重点理解一个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两个概念:实践、真理。三个特点:认识的三个特点。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实践与物质、社会存在的关系;真理、认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考向一 实践的特征 1.(2015·全国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人的意识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①排除;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仍就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的性质”,故排除④。故选A。 考向二 实践与认识 2.(2017·全国Ⅰ)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一是得益于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①当选;二是得益于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④当选,答案为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③与题意不符。 考向三 真理 3.(2012·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从本题的关键词“以前”“现在”可以发现,人们对生物生长的认识具有反复性,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②③正确;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不断前进的,不是循环的过程,因此①说法错误;④说法错在“超越历史条件”上。 考向四 认识活动的特点 4.(2016·全国乙卷)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错误;新型智库建设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③当选;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知识就是真理,④错误。 考向五 追求真理的过程 5.(2017·全国Ⅲ)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这是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④当选;每一个问题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①当选,答案为B;认为人不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属于不可知论,②错误;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 感悟 实践、真理与认识问题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属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选择题突出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细节知识的准确判断,主观题突出考查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化运用。 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1)结合供给侧改革等热点问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结合“二孩政策”等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考查真理特点。(3)结合我国航天、航母事业的发展、新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出台等素材,考查真理的属性、认识的过程。 1.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 特点 内涵 客观物质性 ①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 分析 示例 来源 强调认识从实践中来 吃了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 动力 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中国国情的变化发展,促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检验 标准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认识正确与否得经过实践的检验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 目的 强调认识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为了指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1.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2016·海南高考,22④) 提示 ×。实践转变为现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 2.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2016·浙江高考,28D) 提示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3.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2015·福建高考,35②) 提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而不是“循环往复”。 4.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2015·海南高考,17④) 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5.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2014·四川高考,10②) 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预测一 结合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考查实践的特点 例1 当地时间5月23日15时59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 811米。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 ②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③思维都能正确认识存在,二者有同一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①当选;②不选,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③不选,思维不一定都能正确认识存在;④当选,材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答案选D。 变式1 2017年1月4日晚上,Master完胜第59盘棋的时候,突然发声自认:“我是AlphaGo的黄博士。”Master之前以横扫千军的姿态战胜几乎所有中国的围棋大师,包括“棋圣”聂卫平和柯洁,这进一步让世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因此,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终将超越人类智能。下列选项最能质疑上述观点的是( ) A.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的 B.人工智能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 C.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D.人工智能机器可以通过自己否定自己以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答案 A 解析 要选对“人工智能终将超越人类智能”进行质疑的选项,“质疑”两字很重要。A 项属于质疑,尽管世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但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因此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思维本身,B说法错误;C、D都不是对材料观点的质疑,而是对观点的肯定,要排除。故选A。 预测二 从物质世界可知性的角度,考查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例2 在医学领域,一种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 ) ①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②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②错误,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唯一来源;④真理不能被推翻,可以说发展和完善;①③正确。故答案选A。 变式2 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2014年到2017年,经过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并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关键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中央扶贫思路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精准扶贫”思想是解决长期以来贫困居民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的需要。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近30年的扶贫实践也证明了粗放式扶贫的效率低下,需要实行“精准扶贫”。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关键作用。 解析 学生首先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内容,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其次,审读材料并提炼有效信息,将其与原理结合具体分析即可。“精准扶贫” 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本题将社会热点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核心考点结合考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预测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