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提升作业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 (建议用时 30 分钟)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2018·石家庄模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 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 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 ( ) 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世代相传的“二 十四节气”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B 入选;A、C、D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17 年 4 月 15 日,第 34 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省潍坊市开幕。 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22 支 代表队放飞风筝。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 今已 2 000 多年。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 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材料揭示了我国的风筝文化 (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是民族的,亦是世界的 ③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④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 A。从材料中得知风筝文化的历史悠久,涉及的领域之广 泛,内容之丰富,说明风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当选;我国的风 筝“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22 支代表队放飞风筝,说明风筝文化是民族的,亦是世界的,②当选;③ 中的“无所不包”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 年 8 月 17 日晚,《汉字风云会》第六期如约而至,字词难度再 创新高,来自新疆、上海、青海、香港的四支队伍展开了激烈的一对 一脑力大 PK,高难度的字词题目引发全场热烈讨论和热情参与。《汉 字风云会》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是基于汉字 ( )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 D。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 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④正确;②错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是文字的发明,而不是汉字;③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 展示。 【知识拓展】《汉字风云会》 《汉字风云会》是一档汉字听写类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海选出 36 支 由小学生组成的各个地区的代表队,经历初赛、半决赛、冠军赛,决出 冠军。在播出节目的同时,观众可通过电视遥控器参与答题,该设置使 观众参与到答题中来,增强观众的带入感,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 4.2017 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 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趣。此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 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 ( ) 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②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 ③声像合一新颖创新,引人入胜 ④吟诗赏词全民动员,古诗新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A。《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国民众掀起了一股学习背诵 古诗词的热潮,原因在于源远流长的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得到了人民群 众的认可,①②符合题意,入选;③中的“声像合一”、④中的“古诗新 作”在材料中未体现,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鼓浪屿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 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龙头路商 业街诸多火热商铺都在贩卖各种厦门特色小吃,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 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 乡”。2017 年 7 月 8 日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鼓浪屿的申遗成 功 ( ) ①说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体现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同 ③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④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A。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多样性。材 料中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和“钢琴之岛”体现了①;在鼓 浪屿中外文化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 展,③正确;②不符合现实情况,④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均应 排除。 6.溯源、寻根、铸魂,凝聚两岸华人心。2017 年 8 月 10 日,陕西省台 办、省祭陵办、黄帝陵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丁酉年海峡两岸千名青年黄 陵大祭祖活动在黄帝陵隆重举行。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有利于 ( )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 B。黄陵大祭祖活动的举办可以“溯源、寻根、铸魂,凝 聚两岸华人心”,从而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文化 的归属感,①③符合题意;认为黄陵大祭祖活动的举办能增强全民族文 化创造活力,夸大了黄陵大祭祖活动的作用,②排除;勤劳勇敢是中华 民族的立业根基,④错误。 7.(2018·烟台模拟)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其中许 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胡同”来自蒙古语,“饽饽”“萨 其马”来自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 言的谐音。这说明 ( )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②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其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A。根据材料“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 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 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 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也体现了其开放性与包容性,①②符合题意, 入选;③与题意不符,排除;④中的“消除”夸大了其作用,排除。 8.宋锦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其质地精美、工艺独特,有“锦绣 之冠”的美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在 2017 年世博会上,“上久楷”宋锦因承载“过去”千 年宋锦百年品牌的文化传统、开启“现在”宋锦产业的创新与时尚, 所以被推荐作为中国馆贵宾礼。这表明 ( ) ①全盘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④政治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C。材料中“宋锦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其质地精美、 工艺独特”,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入选;材料“开启 ‘现在’宋锦产业的创新与时尚,所以被推荐作为中国馆贵宾礼”体 现了③;①表述错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非全盘继承;④表述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 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 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知识拓展】宋锦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 11 世 纪),产品分重锦和细锦(此两类又合称大锦)、及匣锦、小锦。重锦质 地厚重,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 性的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装裱。宋锦,因其主要产地在苏 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 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 名锦。2006 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 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2009 年 9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将宋锦 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9.胡同、特色小吃以及京剧等,都是“老北京”文化的标志。然而,这 些文化并非北京土生土长的文化。胡同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产物,蒙 古族建立元朝政权后,带来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互冲 击碰撞,形成了新型中华文化;老北京小吃深受满族、回族饮食影响, 据考证,焦圈、豌豆黄、肉末烧饼等,都是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 历史上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东迁中国,伊斯兰清真食品也随之传入 北京。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2)上述老北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我们今天发展中华文化有哪些启 示? 【解析】第(1)问,审读材料可知,老北京文化是对其他民族文化兼收 并蓄的结果,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依据教材知识说明中 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即可。第(2)问,根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结 合材料说明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即可。 答案:(1)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老北京文化是在实践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创新发展的结果。 发展中华文化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要立足 实践,包容互鉴,不断推动文化的创新。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