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练习:第三部分第一单元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年6月16日,西安城市社区艺术节暨夏日广场文化活动启幕。所谓文化活动,就是以文化艺术为主体开展的活动。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2017年7月3日,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正式发布 B.2017年6月24日,我国汽油、柴油价格大幅下调 C.2017年7月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D.2017年7月3日至6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 解析:B属于经济活动,C、D属于政治活动,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7年6月19日,中国网载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出,总揽全球,世界大国无不既是经济政治大国,又是文化强国。对于这里的“文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就是指社会的文明程度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 ④文化就是指文学艺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这里的“文化”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故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3.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沉默注视着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拳头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创作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他那深沉的目光……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④正确;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感受是主观的,认为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本题选C。 答案:C 4.2017年初,保靖县在魏家寨古城附近抢救性发掘一处汉代古墓,出土珍贵文物10件,其中包括古币、完整陶罐等。该墓葬的发掘,进一步完善了魏家寨西汉古城研究的实物佐证,对研究里耶地区和酉水流域当时的经济和人文历史都有重要价值。材料表明( )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中墓葬的发掘,进一步完善了魏家寨西汉古城研究的实物佐证,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③符合题意;对研究里耶地区和酉水流域当时的经济和人文历史都有重要价值,表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②符合题意;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④。 答案:C 5.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山东省率先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这一课程着重关注学生的文化体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文化素养的提高。这表明( ) ①文化素养与生俱来,经过学校教育可以得到提高 ②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③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完全取决于自我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故②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素养并非与生俱来,故①错误;④否认了学习、环境等的重要性,故错误。 答案:C 6.2017年3月5日,是第五十四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 ) ①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体现了①③;材料没有涉及文化来源于实践,②不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类的发展,④错误。故选B。 答案:B 7.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7年5月15日落下帷幕。据统计,本届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 240.848亿元,比上一届增长10.28%。其中,合同成交2 064.348亿元,零售及拍卖成交176.500亿元。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达成了很多交易,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当选;B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D错误,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答案:A 8.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解析:A说法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说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D符合题意。 答案:D 9.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腐朽之分,但都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①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本题选D。 答案:D 10.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 ) ①要夯实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①错误。②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揭示了文化发展对政治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启示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11.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解析:人才、知识和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符合题意;材料侧重强调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B、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2.2017年6月18日,河北大学华文教育基地揭牌,河北大学被正式增补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在揭牌仪式上,国侨办负责人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海外华人对发展华文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增华文教育基地表明( ) ①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带动了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②文化决定经济、政治,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③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海外民众的广泛关注 ④华文教育基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决定于经济、政治,故②错误;材料并没有讲述中外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故④不符合题意;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可以看出,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21日,第三届“中意媒体日”主题研讨活动在成都举行,中意两国主流媒体代表就“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媒体作用”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达成广泛共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任谦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迈向行动的过程中,媒体在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希望两国媒体加强交流合作,凝聚丝路共识,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两国的人文交流及媒体合作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促进人文交流及媒体合作。 解析: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把握好“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体系,然后再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答题切入点。从设问“为什么要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可以看出,设问中心观点指向的是“文化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学生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属于原因类问答题,解答这类试题时,一般采取的答题模式是:必要性或重要性+材料分析。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促进人文交流及媒体合作,将对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产生积极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及媒体合作,对于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加强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推动友好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促进人文交流及媒体合作,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促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是文化小康建设的紧迫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到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等文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速推进。随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老百姓在精神文化上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扶贫,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2016年,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启动,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启动,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文化小康工作“短板”不断补齐。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指出我国文化小康建设相关措施的合理性。 (2)实现文化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请就农村如何实现文化小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每条10~30个字) 解析:第(1)问要求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文化小康建设相关措施的合理性。回答时考生首先要明确文化与社会的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然后,结合具体措施,分析其合理性,阅读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如成立协调组、发布相关文件、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扶贫等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文化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文化小康工作“短板”不断补齐体现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从影响农村文化发展的因素,如经济发展(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教育(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人才、文化事业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有助于加快实现文化小康。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扶贫。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丰富文化服务内容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补齐文化小康工作“短板”有助于实现文化小康,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示例: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巩固农村文化小康建设人才支撑;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