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专题练习(江苏专用)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内容 辩证的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是近五年全国卷高频考点。 材料设置 多以五大发展理念、科技创新、互联网等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漫画、贴近生活的微观事例也作为背景材料在地方卷中出现。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设问方式多为原因依据类,考查对辩证的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解以及对创新社会作用的区分。 考点一 辩证否定观 [基本知识—理清楚] 1.理解——辩证否定观 是什么 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点 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实质 “扬弃” 为什么 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其他事物转化的方面 ②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理清——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的否定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把否定看成联系和发展的中断和停止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澄清错误认识 1.新常态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2.辩证的否定不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而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3.创新并非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而是既肯定又否定,实质是“扬弃”。 基础巩固训练 1.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 A.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B.应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C.应在否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D.应在肯定一切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选B 培根的话主要强调对自身既要肯定又要否定,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B项正确;A项对“扬弃”的理解错误,辩证的否定应是否定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因素,肯定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C、D两项明显错误。 2.为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市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共同发展,巡游出租车主要提供基本服务,约租车可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优势,弥补巡游出租汽车供应的不足,成为巡游出租汽车的有益补充。这一创新历程表明( ) A.创新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B.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C.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解析:选B A项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C项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项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题中材料约租车的出现与发展表明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答案为B项。 3.1975年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以数学计算的方法证明,黑洞由于质量巨大,进入其边界的物体都会被其吞噬而永远无法逃逸。在后来的国际学术会议上,霍金当众推翻了自己赖以成名的这一黑洞理论,新的结论是:由崩溃的星球形成的黑洞其实不会吞噬和消灭一切物质,而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些微痕迹,最后以残破的形式“吐”出来。霍金的认识过程坚持了( ) 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的思想 B.创新促进思维方式变化的思想 C.辩证的否定观 D.彻底否定的形而上学观点 解析:选C 霍金是著名物理学家,他的一个著名理论就是黑洞理论,起初他认为,黑洞会吞噬一切,后来他认为由崩溃的星球形成的黑洞不会吞噬和消灭一切物质,而会有“些微痕迹”不会吞噬,他坚持了既肯定又否定的思想,也就是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选C项;A项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霍金的新理论是一个创新,但并没有引起思维方式的变化,B项不选;霍金并没有完全推翻自己的思想,D项不选。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2017年9月22日,以“老字号引领新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①老字号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博览会上,处处可见各行业老字号领军企业的风采,而这背后,是企业的不断创新不懈努力。②老字号除了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新。博览会成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舞台。③老字号的文化创新有继承问题,也有融合问题,就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现代优秀的文化,如“包装文化”“广告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链。本届博览会宣布引入电商平台京东商城,这意味着④电子商务已被越来越多老字号重视和运用,线上与线下联动,有望为老字号注入发展新活力。 [分析] ①④处表明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是老字号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②处说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推动老字号的发展; ③处的原因在于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继承自身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老字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克服传统文化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做到扬弃。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手工艺大师的行为是不断创新的表现,体现了辩证否定观,①符合题意;手工艺大师看到了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与传统工艺制作的共性,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舍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说法错误。 2.信息时代,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传统的家书日渐式微。2017年春节,某市文明网开展了“一封见字如面的微家书”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网友一起写家书、聊家书、晒家书。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微家书”形式( ) ①运用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 ②是传统家书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在对传统家书的肯定中同时包含了否定 ④颠覆了传统家书纸质书写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 与传统家书相比,“微家书”形式是借助网络诉说心曲、互道衷肠,突破了传统家书的形式,这是对传统家书的辩证否定,①③正确;②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④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均不当选。 3.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新需要否定别人承认过的真理 ②创新需要“扬弃”,开拓新境界 ③创新就是独创,独创就是创新 ④创新要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创新不是单纯地否定真理,这是对材料的误解,故排除。创新就是发扬那些先进、正确的,抛弃那些过时、错误的理论,这就是扬弃,故②说法正确。③说法不科学,创新需要独创,但是也需要借鉴,吸收合理的经验,独创就是创新的说法过于武断,故排除。④是创新的一个方法论要求,就是不断研究新情况,做到与时俱进。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2·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辩证否定观”。这一知识点包括: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否定的特点、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方法论。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命题角度二:辨析、评价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7·江苏高考·节选)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结合上述材料,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审答规范] 第一步:根据观点先定论 设问要求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结合对材料的分析,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属于正误混杂型试题。 第二步:围绕观点选知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共享社区吸收、保留了传统社区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共享社区改造了传统社区中的消极因素,增添了社区中所没有的现代因素,从这个角度说,共享不是简单的回归。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共享是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 大题增分专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继承和发展”的理解。 解析: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否定,解题时抓住设问中“继承和发展”,前者强调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后者强调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强调辩证的否定实质就是“扬弃”。 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思想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增了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内容;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就是“扬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保留了仍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又新增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内容。 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基本知识—理清楚] 1.识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依据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内容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理解——创新的相关知识 是什么 (内容) ①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为什么 (哲学依据) 唯物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 ②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认识论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善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怎么办(基本要求) ①创新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三是提出新的创意,解决新的问题 ②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3.把握——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 现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角度)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澄清错误认识 1.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一定促进思维创新,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非必然。 2.并非只有理论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3.创造性思维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4.制度属于意识范畴,制度创新不能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5.创新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非根本动力。 基础巩固训练 1.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做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 ) ①告诉我们探索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 ②说明病毒和疫苗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③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苗的本质 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 ①表述错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③ 表述错误,人们获得新的认识不一定必须推翻已有的认识。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说明病毒和疫苗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故②④入选。 2.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创新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故①错误,②正确;从材料看,中国通过创新,取得了技术成果和生产力发展,而未涉及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故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 3.精准扶贫,需要创新扶贫方式,面对缺资金无技能的贫困户,马庄村村两委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自愿入股的办法,组织贫困户用争取到的资金投资蘑菇厂、建设蘑菇大棚。大棚由蘑菇厂管理,入股的贫困户年底分红,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蘑菇厂打工,这样把“死钱”变为了“活钱”,即使贫困户能够持续获得收入,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把“死钱”变为了“活钱”创新扶贫模式,体现了( ) ①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和外部相互作用的否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创新扶贫模式本身就是生产关系变革的体现,它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①正确,②排除;“死钱”变为了“活钱”的扶贫体现了联系,这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③正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自身和外部相互作用的否定,④排除。 [哲学思维—多强化] 理解到分析的升华 [热点]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首部国内聚焦医疗改革话题的影片《你若安好》于2017年10月17日上映。① 该片描绘了医患关系和基层医生收入等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故事的刻画不再回避矛盾甚至是失败,以真实感化人心。 ②弘扬社会正能量,讴歌英模人物,是主旋律影片不变的基调。但随着中国电影内容生产的多元化,主旋律影片的艺术手法却在不断变化、更新。③影片摒弃概念化与程式化,取而代之的是平实、接地气,甚至“小清新”的叙事风格。镜头对准这群扎根基层的人,折射出的既是一批人的选择,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医疗改革的发展成果。 [分析] ①体现了树立创新意识要求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影片创新了主旋律影片拍摄的艺术手法。 ③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破除旧观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知识到能力的升级 1.(2015·江苏高考)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了国际信誉。截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一万六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的题眼是“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根据题眼,可以分析出材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成果,故①②符合题意;新事物的力量一开始是弱小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一定总是强大的,③错误;④不是材料所反映的道理,排除。 2.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认识到事物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④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旨在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是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的关键,这启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树立创新意识,①②正确;③与材料中心无关;④是否定质变和发展的错误观点。 3.2017年8月4日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首次在高铁上成功进行了演示。该技术采用高频谱标准,能够拥有高速移动性能和高带宽传输,以及稳定的切换性能。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高铁和地铁上,还可以用来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上网问题,更可以跟随高铁技术一起走出国门。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转变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这一创新技术可以应用在高铁和地铁上,这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这一创新技术还可以用来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上网问题,这表明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②正确;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转变、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不选。 [应用分析—调用准] 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7·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知识点包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基本内涵、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命题角度二: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类哲学题目 [典例] (2015·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审答规范] 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 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知识点包括: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基本内涵、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 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大题增分专练 最近,英国科学家利用废绿茶水等,开发出一种既像皮革又像纺织物但重量极轻的面料,称之为“茶衣”,这种面料已用于制作衬衣、夹克衫、女装、鞋子等。业内人士认为,该面料具有创新和可持续特点,发展前景看好,有可能成为未来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势。“茶衣”的面世,源于英国纤维学家苏占丽一次同生物学家交谈时萌发的灵感,即利用微生物可循环生成纤维素,进而生成类似纺织品的服装面料,可以实现“废物”利用,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这一构想,突破了以往科学家对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的极限,使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菌生纤维素材料。最终,她通过与材料专家合作获得了成功。 结合材料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科学家为什么能成功开发出“茶衣”。 解析:设问是原因类试题,科学家能成功开发出“茶衣”在于其坚持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答案: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茶衣”开发坚持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②科学家敢于突破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的旧思维限制,使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菌生纤维素材料;注重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敢于寻找废物利用的新思路,从而取得成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