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时政热点:十九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教案(全国)
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 确立宏伟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专题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当今世界,秉持什么样的文化定力、坚持什么样文化道路,弘扬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大精神标识和实践动力源泉①。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深刻阐述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方向和目标、方针和路径。这些重要论述为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② 拥有文化自信,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发展理念、道路制度的充分肯定,也彰显出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基于对新时代文化重大历史价值的深刻理解,构成了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核。 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化带来了严峻挑战。充分认识当代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优势,才能在思想环境复杂、多元文化交织碰撞的世界中保持文化定力,形成文化自觉,才能确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位,获得坚守文化方向的定力,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激发文化奋发进取的勇气。③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已显著上升。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总之,我国文化实力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力进一步彰显,文化事业更加蓬勃兴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了更加广泛而深厚的基础。 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激发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大幅提升,拥有文化理性,建立文化自信,民族的觉醒、国家的崛起才有更强劲的动力,才能在国际交往中更全面、更真实、更清晰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作出中国贡献,更好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激烈,思想文化领域各类风险和挑战增多,一些人表现出鄙视传统文化、盲目认同西方外来文化、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不够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滥,否定中国文化、中国道路,妨碍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思想文化领域,少数人唯外来思潮马首是瞻,对西方迷思难以破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新的挑战。究其原因,涉及国际环境、理念信仰、社会心理、自身素质等多方面,但根本原因是部分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不足、定力不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不仅会带来思想意识混乱,也会干扰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还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对于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报告作出五大方面的任务和要求。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⑤ 报告充分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时代化与大众化、中国化与全球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原则,体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时代特征和进取精神。⑥ 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和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必将积淀出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思想引领和行动风帆,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新的文化进步。 材料信息 知识链接 ① 《文化生活》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汇总,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生活与哲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 《文化生活》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发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 《文化生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这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活与哲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 ④ 《文化生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⑤ 《文化生活》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⑥ 《文化生活》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1. 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2.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3.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涵、目标、方针和路径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必将积淀出中华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思想引领和行动风帆,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新的文化进步。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愿你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英雄 有时候,我会替咱们年轻人感到有些不平。 常见有类似消息说“超九成孩子将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和偶像”“某某明星吸引众多粉丝围堵机场”,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的哀叹。和父辈们普遍崇拜的战斗英雄、先进人物相比,如今的年轻人似乎不知道该向谁看齐,只被演艺和商业明星的光环晃得头晕目眩、不可自拔。 榜样的背后,是价值的取向。难道我们年轻人,真的是沦为精神空虚、拜金主义、娱乐至死、幻想“一夜成名”的代名词了吗? 我不服,我想你也不服。“偶像”这个词,本身就含有“虚幻”“盲目”的意义,容易误导人想到明星,而“榜样”则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二者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怎能混为一谈? 况且,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他们,恪守和实践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更容易失去坐标。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最朴素、最纯真的希冀,都曾在火热的年华里热血沸腾,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击水。但是,当历史进入这个大发展、大繁荣、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方式、人生追求也呈现多元化,对榜样的看法也变得多元起来。 我看过的最简单却令人感动的榜样故事,是一张照片,武警站得笔直排队等候上地铁,后面一小男孩,也把两手放在裤子两侧立正站好。我钦佩你,就去学习你。 我听过的最令我心痛的“榜样故事”,是一位才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的时候,回答说,想当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榜样找错了,人生就歪了。 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这个时代,谁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 明星可以吗?如果他醉心艺术、孜孜以求,不是碰运气、靠脸蛋炒得大红大紫;如果他德艺双馨、言行一致,不是给粉丝一面、背地一面的“戏精”,当然值得褒扬。 普通人可以吗?有一位51岁的父亲和他19岁的女儿考上了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女儿说,爸爸是最好的榜样。身边的人,反而更能言传身教。 “失败者”可以吗?当柯洁以一己之力代表人类与人工智能对战,却负于阿尔法狗,谁又能说他的勇气和坚持不值得被称为“榜样”?失败不可怕,拼过就值得! 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 “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一次行动胜过二十次感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你的面前,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愿这个新时代,能唤醒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50岁、60岁;愿你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磨砺成自己的“榜样”“英雄”。 十九大开幕会之后,网友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数字:64岁,210分钟,32000字,全程站立无休息……总书记尚且如此,我辈青年何如? ——摘自《人民日报》 2017年10月21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