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仙游县郊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郊尾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期中考政治试卷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上述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物质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 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③自然科学和技术 ④语言和文字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以针灸的产生和发展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含义及特点,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求熟练掌握教材知识。 【1题详解】 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适合题意;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②④错误;故本题选C。 【2题详解】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③适合题意,排除①④;故本题选D。 3.“要想剪除狂野的杂草,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启示我们 A.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标志 B. 人的精神世界离不开物质载体 C. 应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D. 应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要想剪除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他”,因为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启示我们应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故本题答案为C。 4.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文化可以成就人生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文化环境影响人的发展,①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可以成就人生,②说法错误;“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说明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5.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是( ) A. 思想运动的激荡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社会制度的更替 D. 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C: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C符合题意。 ABD:思想运动的激荡、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等,都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6.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故①正确;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故②排除;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故③错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④正确。故选C。 7.“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这表明 A. 经济往来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 B. 文化交流是商业贸易的主要途径 C.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 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促进经济交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经济往来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促进文化交流是附带的功能;B说法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B的说法颠倒了两者的关系;C符合题意,“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在商业贸易中传递交流不同的文化,这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说法错误,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央视《国家宝藏》以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的文物故事及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让人们在见识中华瑰宝、找寻文化基因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这表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有形的 D.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C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D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央视《国家宝藏》的播出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这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B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注意文化传播途径与文化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祥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9.英国政府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积极引进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同时与中国开展“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这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③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融合趋同之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传播的知识。英国引进上海小学数学教材,同时与中国开展“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就能”说法绝对化;④错误,错在“走向融合趋同”,应坚持文化的多样性。故本题答案为C。 10.不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医治此类通病,就要( ) A. 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C.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D. 推进中国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医治此类通病,就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1.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学生要准确区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各自的体现,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体现,与题意不符;①②④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体现,说法正确。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2.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使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这表明 (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 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在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的行动中,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入选。 A: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A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题意不符。 C: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C强调的是传统习俗,与题意不符。 D: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D不选。 故本题选B。 13. 百度(www.baidu.com)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其名称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从百度的命名中,我们可以看出 A.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具有深刻影响 B. 文学艺术对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C. 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 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不断增加新的时代内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艺,A观点不符合题意,题干说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属于传统文艺,不是传统思想,题干说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故B观点符合题意,C观点没有体现,没有讲到传统文化对人的作用,D观点也没有体现,没有讲到创新,故答案应选B。 考点:传统文艺 点评: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本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题干的理解,题干说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根据这考生可以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难度适中。 14.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跟踪和追赶世界科技的前沿,目前有些研究领域已进入了超越阶段。这种跟踪和追赶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 ) A.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跟踪和追赶世界科技的前沿,这种跟踪和追赶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从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中可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④央视大型数据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全世界……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电影院里”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故选项①符合题意;通过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能够了解到相关资讯,说明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差异性,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启示我们,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需要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体味文化,固守经典 ③求同存异,独树一帜 ④尊重多样,借鉴交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指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有井底之蛙含义,启示我们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尊重多样,借鉴交流; ②说法错误,“固守经典”属于封闭主义,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③不合题意,题目中的观点没有涉及要独树一帜。 故选B。 17.下列各句与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相近的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C. 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D.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答案】C 【解析】 耳濡目染强调的是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说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②潜移默化并非消极被动接受。人们对文化的选择具有主动性、自觉性。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内化为思想、情感、观念、精神、体验、素养等。 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所谓“深”,主要是就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的;所谓“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的;所谓“持久”,则主要是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说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终生不变。随着人们生活阅历的变化,人们的文化素养会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18.“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④文化作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诗词通过枫桥月,灞桥柳等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选B。 19.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是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消费增加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①排第一。 ③: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生产资料流入文化产品领域,进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③排第二。 ④:文化产品生产发展的壮大,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④排第三。 ②: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排除第四。 故本题选A。 【点睛】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20.气质,语出宋代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的总和。气质是靠常年的积累和良好的习惯又或者是文化熏陶所凝炼出来的,它在在人 际交往中,或者是在社交礼仪中会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一般很有气质的人,都会不自觉的吸引其他人。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交往 ②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④文化源于实践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中气质是一种文化,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交往,同时说明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环境影响人的行事方式,而不是决定,③说法错误。 ④:文化源于实践,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中国人更看重汽车的乘坐空间,美国人更看重汽车的装载能力;中国人更看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美国人更看重汽车的驾驶速度……这使得在美国市场上常年销量领先的大排量皮卡车到我国销量却十分惨淡。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汽车文化差异决定着汽车市场的发展 ②中国的汽车文化需向美国学习和借鉴 ③发展汽车生产须重视文化差异的影响 ④汽车文化差异影响人们对汽车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应该是汽车市场的发展决定着汽车文化差异,①错误,排除;题干只是介绍中美两国汽车文化的差异,没有体现谁需要向谁学的内容,而且这种文化是由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②既错误又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两国汽车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中美两国人民对汽车空间、装载能力、燃油经济性、速度等的不同追求,导致在美国市场上常年销量领先的大排量皮卡车到我国销量却十分惨淡,说明发展汽车生产须重视文化差异的影响、汽车文化差异影响人们对汽车的选择,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22.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 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事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 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 ) ①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②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中国的“吃”文化与世界的 “吃”文化是彼此独立、相互对立的关系 ④日本设立筷子节,说明日本对待外来传统文化能够全盘吸收,为他所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故①②正确。 ③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国的“吃”文化与世界的 “吃”文化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对立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任何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日本不可能对待外来传统文化能够全盘吸收。故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3.下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 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 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C: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符合题意。 A:漫画只强调认同本民族文化,未涉及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不符合题意。 B:漫画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B不符合题意。 D: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24.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由此可见( )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 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 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现代科技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AB错误。 D:优秀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故D错误。 C: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故C正确。 故本题选C。 25. 中国动画领军企业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部以中国元素和视觉效果作为最大亮点的优秀国产原创精品动画作品——《画江湖之不良人》,以创新的制作技术,精细的场景绘制,出色的三维视觉效果和动画形象设计,在国内动画爱好者中掀起了“武侠动漫热”。这表明 ①科技是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③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吸收借鉴了我国传统武侠文化,在此基础上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说明①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材料中的成功也得益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所以②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③观点错误;在国内动画爱好者中掀起了“武侠动漫热”,说明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6. 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全面继承,为我所用 B. 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C 【解析】 “全面”继承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继承,A项观点错误;“推倒重来”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B项观点错误;对于传统文化,既要批判继承,又要发展,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即要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项符合题意;“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指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7.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土影戏,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活化石”皮影戏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 ) A. 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 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B:皮影戏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说明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B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错在“全面”,可以吸收艺术中优秀的部分,A不选。 C:材料强调的是怎样进行文化创新,C体现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D:传统艺术也会受到其他艺术的冲击,D错误。 故本题选B。 28. 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 ) A.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 B 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相结合 C. 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 D.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加以继承和传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B不是教育部采取行动的原因,是意义,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主体;文化的传播有很多途径,教育只是其中一种,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 29. 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 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提到茂腔这种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没有涉及多民族文化。 B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茂腔动漫剧之所以深受观众喜爱,是因为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时尚元素,体现了文化创新在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合题意,题干只提到山东的地方戏剧,没有提到不同地方文化。 故选B。 30.“厉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义》甫一播出,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这告诉我们:()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只有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才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民的名义》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②表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文化传承方式的关系;④符合题意,“《人民的名义》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因此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粉丝”,告诉我们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故本题选B 【点睛】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非选择题 31.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李安、张艺谋等中国导演依托3D等现代技术,通过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带给世界;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平台;历经了千百年的艰难开拓,中华文化香飘海外;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努力,成就了中华文化对外转播的辉煌。 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体现了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李安等中国导演的电影,依托现代技术,把中华文化带给世界,体现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开办孔子学院,推广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说明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香飘海外,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以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交流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考生可从材料体现了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等角度进行论述。 32.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在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 可结合材料中的系列活动,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图说五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良好文化环境,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这些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点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33.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些传唱甚广的节日童谣,因其朗朗上口,经年不衰。①“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②“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③“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晚仿佛是年夜饭的一道“大餐”, 已经成为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35个年头。35年挡不住人们的春晚情结,人们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其“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没有新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文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假如请你为2018年春晚出谋划策,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节日名称:①清明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作用: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春晚创新要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立足于社会实践。②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写出文中①②③对应的传统节日名称,并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展示出的传统节日的诗句进行充分解读,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即可。“柳叶绿,桃花红。放风筝,去踏青”反映的是清明节,“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反映的是端午节;“月亮圆,瓜果甜。吃月饼,庆团圆”反映的是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而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文化创新的角度为2018年春晚出谋划策。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春晚创新要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立足于社会实践或者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说明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均可。 点睛: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应反对的错误倾向等方面回答。具体包括:(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5)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