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提升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时提升作业

温馨提示:‎ ‎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建议用时45分钟)‎ 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7年7月9日,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领先地位。据此回答1、2题:‎ ‎1.岩画为战国至东汉时期生息繁衍于此的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制,记录了距今约2 000年的祭祀场景,与岩画所在的山崖、山崖下的河流、对面的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而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关于岩画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是壮族先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骆越人情感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③是壮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才可以得到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民族节日是骆越人情感的集中展示和表达,②错误;④“才”表述错误;岩画是壮族先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壮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③正确。故选B。‎ ‎2.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文化遗产都是世界遗产 B.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要注意合理保护 D.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资源 ‎【解析】选C。A“都是”表述绝对化,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错误;D“把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资源”表述错误;C表述正确。‎ ‎【加固训练】‎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比保护古建筑、古民居、古老手工技艺更急迫的是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那些只存在于村民头脑中的碎片化历史记忆是重新凝聚村庄的重要纽带。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的积极意义有 (  )‎ ‎①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②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促使乡村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 ‎④研究乡村文明演进和展现乡村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B。①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不同区域文化交流的知识。②‎ 表述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题目中,抢救乡村的农耕记忆对于研究乡村文明演进和展现乡村文化多样性以及促使乡村文化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③④入选。‎ ‎3.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而西方绘画偏重再现,但也总是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这说明 (  )‎ A.中西绘画逐渐融合而归于统一 B.中西画作都强调尊重客观事实 C.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形式各具特色 D.不同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解析】选D。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而西方绘画偏重再现,但也总是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各具特色;文化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规律,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的内容各具特色而未涉及文化形式各具特色,排除C;A、B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4.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 (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 ‎④各国文化都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各国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①②说法正确;各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相互融合是结果,不是原因,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加固训练】‎ ‎《禹贡》所列“九州”州名中,冀、荆、扬等至今仍为河北、湖北、江苏等地的地名。地名里往往延续着历史的秘密,尽显地域特色。不过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应运而生出新的有创意的地名,彰显新颖性与国际化的对接。一些太老的地名应当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 ‎①地名应不断融入世界文化,与世界保持一致性 ‎②地名应不断革新,适当出现洋名字以吸引眼球 ‎③地名的命名应反映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特点 ‎④地名的命名应传承地域文脉,弘扬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①中“与世界保持一致性”表述否认了文化的民族性。②‎ 表述不恰当,故排除。题目中,有人认为一些太老的地名应当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地名的命名应反映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文化特点,应传承地域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故③④入选。‎ ‎5.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 ‎①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②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钱钟书先生的主张是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目要求;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6.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上只存在民族文化,没有世界文化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题中观点只是阐明了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强调了正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才形成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强调了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7.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  )‎ ‎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中华文化占领世界文化市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①②正确;③本身说法错误;④中的“主导地位”说法错误。‎ 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8.淮安茶馓点火即燃,入水即化,它不仅是一种食品,而且蕴含着古城淮安的消费习惯和民间文化风俗,‎ 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来随着淮安茶馓远销世界各地,淮安饮食文化也被更多的人所熟悉。这说明 (  )‎ A.商品买卖是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 B.饮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市场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解析】选D。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随着淮安茶馓远销世界各地,淮安饮食文化也被更多人所熟悉。D说法正确;A、B与题意不符。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表述错误,排除。‎ ‎9.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也称慕课,从教学大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3至8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说明 (  )‎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网络文化是适应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 ‎④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①④符合题意,慕课依托新兴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体现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也说明依托现代科技,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②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③表述错误,人民大众真正喜闻乐见的文化是大众文化。‎ ‎10.“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C。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第五媒体”实质上属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②符合题意,③是错误的。新的传媒的出现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④是错误的。‎ ‎11.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走红美国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 B.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要在外国文化的基础上继承 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解析】选D。题中材料“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走红美国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表明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启示我们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D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 ‎12.电视剧《三国》描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式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多个国家播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 ‎①文化交流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④域外观众对中华文化产生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三国》成功走出国门,先后在多个国家播出,‎ 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②③符合题意;①文化交流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观点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④域外观众对中华文化产生归属感的观点错误。故选B。‎ ‎13.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甸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创新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结合材料“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 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等,可从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地理、社会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交流、传播、贸易的力度;文化创新、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利用多种媒体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推动各国文化交流、借鉴、融合;通过商业贸易、艺术节等途径以及借助大众传媒,加大交流力度,提升交流成效等角度回答。‎ 答案:①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地理、社会和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交流、传播、贸易的力度,这是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前提。②注重文化创新,立足云南文化资源,兼容并蓄,打造云南特色文化;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利用多种媒体精心开展丰富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有利于各国文化交流、借鉴、融合。④通过商业贸易、艺术节等途径,以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为手段,加大交流力度,提升交流成效。‎ ‎14.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应对文化冲突的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几个方面。故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最后,考生需要分析出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答案:(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使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3)‎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