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芜湖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然而再美的海南自然风景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不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纯自然风景不会给人以文化感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材料中的自然美景不是人类社会的现象,不是人的精神活动和产品,所以不是文化,②③两项符合题意;文化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①项观点错误;特定条件下,纯自然物也能给人以文化感悟,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2.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成立30多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神扶贫先行。创办3896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00多万人接受培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减少贫困人口585.02万,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典型。这说明 A.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D. 精神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决定性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不是相互交融,A不选;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反作用、不是经济的决定作用,B 不选;从材料中“接受培训”可知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从材料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可知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C正确;文化的作用是一种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精神扶贫也不是决定性力量,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易混剖析: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正确的方向保证,主要表现为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 (2)不竭的精神动力,主要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给经济发展以内生动力。 (3)强大的智力支持,主要是通过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3.下图漫画《圈子文化》告诉我们 A. 文化素养的提升以经济为基础 B. 文化内容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 文化都有地域、时代、阶层之分 D. 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漫画可知,我们坚决反对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健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D项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素养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A项不合题意;漫画没体现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内容丰富发展,B项不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文化的区域性、时代性、阶层性等特点,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4.全聚德、同仁堂、吴裕泰、狗不理……在这些传承绵长、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中华老字号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是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凝练而成的品牌文化。这表明工匠精神 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②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 ③能够直接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④是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中的“决定”一词夸大了工匠精神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错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错误;材料强调,正是一代又一代工匠人对品质、诚信、精益求精等“匠心”的坚守,才使得这些中华老字号、百年老店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同时凝练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可见,这表明工匠精神是产品质量提升的软实力所在,是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故②④正确。故选C。 5.2018年5月,历时3个月的《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在成都闭幕,成都博物馆以“文化不灭,国家永生”表达了对同为文明古国的阿富汗走出战乱的诚挚祝福。“文化不灭,国家永生”体现了 ①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延续中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能在世代相传中延续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不灭,国家永生”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力量在国家和民族的延续中得到表现,①正确。“文化不灭,国家永生”体现了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②正确。题干强调文化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关系,不反映文化本身的传承性,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无关,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A。 6.痖弦,中国台湾著名诗人,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1949年随军队到了台湾,1995年安家加拿大温哥华。他会说流利标准普通话,但他晚年回到南阳就说南阳话,他还爱听家乡戏,豫剧、曲剧他都能哼唱不少的剧目片断。这说明 ①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不可能改变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痖弦少小离家,晚年回到南阳就说南阳话,还爱听家乡戏,说明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文化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也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变,①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侧重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 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 过程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启示 重视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和参加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7.“极好的”“优秀的”“特别的”这样的话是美国人常用的赞语,而中国人会非常谨慎地使用这些词语,因为美国人比较倾向于“正强化”,中国的文化则倾向于“负强化”。这类现象表明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 D. 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美国人比较倾向于“正强化”,中国的文化则倾向于“负强化”,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不合题意;题干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体现材料不体现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C不合题意;思维方式的差异不能决定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说法错误。本题选A。 8.2018年世界各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如火如茶。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①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②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方向 ③能够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④具有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而不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方向,②项与题意不符;民族节日能够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9.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既是足球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从世界杯吉祥物到比赛用球,从纪念币到大吨位电梯,从球迷到媒体,从赞助商到小龙虾,一个个能够体现中国元素的人和物充满了各个比赛场馆,向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元素的韵味,引起了强烈反响。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体育比赛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材料“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既是足球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可知体育比赛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①正确;材料“一个个能够体现中国元素的人和物充满了各个比赛场馆,向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元素的韵味,引起了强烈反响”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统节日文化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堪称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节日不是简单的聚会,而是品味传统的文化盛宴。下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节日文化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③节日文化决定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④传统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选项错误,节日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传统节日文化堪称民族文化记忆“活的灵魂”,是文化中国的代表性“表情”,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④选项正确。选C。 11.2018年10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论坛在首都博物馆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为主题,邀请了数位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商议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路径。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能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逐渐同一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④我们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第二届“一带一路”语言文化论坛以“东渐西传、文明互鉴”为主题,共同商议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路径,表明中华文化能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我们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而不是逐渐同一;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不是主导性因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本题选B。 12.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一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材料表明 ①与群众共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本身错误,且与题意不符。④选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该纪录片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材料表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③选项入选。选C。 13.近年来,浙江某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为基调,在不改变古村落原始格局的基础上,整村重新规划、设计、改造,修旧如旧,建成集文化传承、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吃起了“旅游饭”“文化饭”。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浙江某市因地制宜修复古村,助推乡村吃好“旅游饭” ,这样做是因为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②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4.中国“锻打”技艺诞生于商周时期,用这项技艺全手工锻打的饕餮纹錾铜板装饰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迎宾大厅,为恢弘的现代建筑添了一抹“中国风”,凸显中国气派。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A. 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B. 说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 在融合的过程中推动了文化的国际交流 D. 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用“锻打”技艺装饰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迎宾大厅,凸显中国气派,说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A正确。B不符合题意。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借鉴、融合,C表述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15.2018年6月11日,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隆重开幕。漳州市充分发掘祖地文化资源,积极深入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拉近了两岸人民的感情。这说明 A. 传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 传统习俗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C. 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D. 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一脉相承永不改变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八届海峡两岸(福建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隆重开幕,漳州市充分发掘祖地文化资源,积极深入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拉近了两岸人民的感情,这说明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C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错误;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排除B;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一脉相承但不是永不改变的,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6.“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做到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我们应该 ①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 ③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做到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我们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7.《百骏图》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代表作。作品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作中的马儿还有人物、山水、草木,无不精致写实,比例结构的精准和对光的运用所表现出的立体感,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西学功底,而勾线、效染又都是传统的中国手法,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百骏图》体现了 ①中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绘画创作应固守传统中国画风 ③中华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 ④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百骏图》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体现了中华绘画艺术博大精深的特点,说明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的特点,①项与题意不符;绘画创作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而不能固守传统中国画风,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18.《史记》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书典籍 A.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重要见证 C.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 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唯一体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书典籍的作用的知识。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故排除。史书典籍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故选项B正确。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错在“唯一”,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9.北京恭王府安放着康熙御笔“福”字的石碑,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被称作“天下第一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C. 汉字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D. 汉语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B项与题意不符;中华史书典籍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C项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20.全国各地特色传统文化产品汇聚文博会。内蒙古格日勒皮艺、蒙风珠宝;安徽的徽墨;泽韵堂的铁货;黑龙江绥化立体剪纸;藏香、唐卡;海南的鲜果酥、黄花梨首饰、新疆的歌舞、玉石。不同地域具有各异的文化艺术表明 A.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的知识。根据材料中的全国各地的文化各有其特色传统文化产品,这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们各地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俗、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对生活在该区域的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1.筷子看似平凡无奇,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能在这轻轻的一双筷子里窥得一二。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由此可见 ①筷子全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丰富情感 ③筷子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筷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筷子中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婴儿时是一种传承,孩提时是一种明礼,长大后是一种感恩,这些都体现了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丰富情感,筷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全面”;③说法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所以本题选D。 22.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最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农历新年贺岁片中异军突起,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被业内人上视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影片饱含着对家的向往和对故土的眷恋,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价值和理念。《流浪地球》的成功 ①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③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公民科学热情的提升 ④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流浪地球》被业内人上视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它饱含着对家的向往和对故土的眷恋,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价值和理念,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公民科学热情的提升,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排除①;《流浪地球》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未涉及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B。 23.2018年7月18日,第25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在北京举行。之所以开展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A.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B. 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C.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 D.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决定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爱国主义的知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共同要求,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错在“决定”,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闲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要求,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4.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2018到2019,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习近平主席发表2019新年贺词,致敬时代奋斗者,礼赞奋斗的价值。下列体现奋斗精神的是 A. 勤俭节约,省吃俭用 B. 自强不息,奋发图强 C.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选项A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体现民族精神,故排除。选项B体现的是奋斗精神;选项C体现的是团结精神,故排除。选项D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5.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建设了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还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可见,中国人民是 ①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 ②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③具有伟大团结精神人民 ④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④选项在题目中均没有体现。题目中,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以及创作了诗经、楚辞等文艺作品,表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①入选。中国人民建设了万里长城、大运河等伟大的工程,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②入选。选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阅读。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推广全民阅读。 运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有利于推动民族的发展。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有利于提高民族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是综台国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本题设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模块“文化对社会作用”的知识,从设问指向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阅读是一种力量,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年来,曲艺生存发展面临的 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曲种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有的甚至濒临失传。为此,我们要加大优秀曲艺文化保护力度。充分发挥老一辈曲艺家的传帮带作用,拓展“名家带徒”等传承方式,不断培养新人,让古老的曲艺艺术后继有人;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和新的艺术元素,形成富有时代美学特征的新风格;要积极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创新曲艺传播方式,让更多人领略曲艺的独特魅力,为曲艺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1)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传统曲艺的发展? 【答案】(1)①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的培养。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曲艺创作要反映现实生活,推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曲艺的发展。③培养优秀人才,发挥人民群众在传统曲艺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艺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第(1)问可根据题意要求,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方面,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挥人民群众在传统曲艺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优秀人才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如何推动传统曲艺的发展。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从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方面,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传统曲艺的发展?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们要加大优秀曲艺文化保护力度,充分发挥老一辈曲艺家的传帮带作用,拓展“名家带徒”等传承方式,不断培养新人,让古老的曲艺艺术后继有人;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和新的艺术元素,形成富有时代美学特征的新风格;要积极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创新曲艺传播方式,让更多人领略曲艺的独特魅力,为曲艺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可从立足于社会实践推动曲艺创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曲艺的发展、发挥人民群众在传统曲艺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培养优秀人才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如何推动传统曲艺的发展。 【点睛】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日晚,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上。随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杭州8分钟”惊艳登场:从两千年前,西湖边翠竹林一段武侠传奇开始,到现代亚运会赛场上的健康阳光形象收梢;曲风悠扬但气势磅礴的“杭州时间”演出,领舞的杭州姑娘坐在荷叶上向全亚洲发出邀请,此刻,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开始演奏,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舞者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颇具江南风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8分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答案】①从两千年前一段武侠传奇开始,到现代亚运会赛场土的健康阳光形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演奏名曲《春江花月夜》,颇具中国江南风情,月圆之夜寄托着杭州的美好情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③领舞的杭州姑娘坐在荷叶上向全亚洲发出邀请,展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 “杭州8分钟”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8分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本题从设问范围上考查《文化生活》模块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考查知识比较基础,从设问指向看属于体现类主观题。“从两千年前西湖边翠竹林一段武侠传奇开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春江花月夜》,颇具中国江南风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舞的杭州姑娘坐在荷叶上向全亚洲发出邀请”,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种。 材料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氏族文化渊源的基因。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渐丧失魅力。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外国的“洋节”在我国却越过越红火。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发扬伟大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需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节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我们既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对我们的侵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节日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详解】(1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调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其次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回答。之所以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为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另外,可以从现实中来进行回答,也就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即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题的切入点为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故需要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回答。提到中华文化,则必须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需要不能忽视外来文化,对此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提到民族精神,需要说明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重要意义;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同时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故可表述为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材料中对“洋节”的说明,隐含着青年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回答时应注意提到我们青年们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点睛】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1)文化范畴: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 (3)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能够激发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4)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净化文化环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5)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6)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