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泗县一中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泗县一中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1.2018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90元和37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上调0.29元和0.32元。假设图中D和D1中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线,另一条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在价格及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D是汽车需求线,受油价上涨政策的影响,D可能向右平移 B. 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油价上涨政策影响,D1可能向右平移 C. 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油价上涨政策影响,D1可能向左平移 D. D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油价上涨政策的影响,D可能向左平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A:依题意,D和D1中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线,另一条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从D和D1需求变化的幅度看,D是生活必需品,D1是汽车需求曲线,A错误。‎ B: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油价上涨政策影响,汽油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汽车需求量减少,D1可能向左平移,B错误。‎ C:D1汽车需求曲线,受油价上涨政策影响,D1可能向左平移,C正确且符合题意。‎ D:依题意,D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受油价上涨政策的影响,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D基本不会平移,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要量的影响。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 格上升,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下表为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变动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日期 ‎1欧元兑换人民币 ‎1美元兑换人民币 ‎2019年3月5日 ‎7.5966元 ‎6.6998元 ‎2018年3月5日 ‎7.8103元 ‎6.3431元 ‎①美元兑人民币贬值→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我国企业到美国投资 ‎②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我国出口美国商品的价格下降→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 ‎③欧元兑人民币贬值→我国出口欧洲的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 ‎④人民币兑欧元升值→我国进口欧洲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我国居民到欧洲旅游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汇率变化的影响。依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变动表,美元升值,欧元贬值。①: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相应的人民币升值,会使得我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减少,有利于我国企业到美国投资,①错误。‎ ‎②: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相应的美元升值,会使得我国出口美国商品的价格下降,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②正确。‎ ‎③:欧元兑人民币贬值,相应地,人民币升值,会使得我国出口欧洲的商品价格上升,③错误。‎ ‎④:人民币兑欧元升值,相应的,欧元贬值,会使得人民币对欧购买力增强,使得我国进口欧洲商品的价格降低,这有利于我国居民到欧洲旅游,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汇率变动的影响。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反之,则反是。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导致出口导向型 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有利于出国旅游或到国外留学;有利于提高外债偿还能力;外汇储备贬值。‎ ‎3.新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优化调整税率结构,对四项劳动性所得税实行综合征税,同时设立专项附加扣除。并对部分减税政策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意在尽早释放改革红利。可见,个人所得税改革 ‎①体现税制的公平合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②目的在于切实减轻广大纳税人的负担,实现返税于民 ‎③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为了避免对纳税人重复征税 ‎④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①④:个税起征点提高,专项扣除,目的是减轻纳税人负担,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税制的公平合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体现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①④正确。‎ ‎②:税收具有无偿性,不会直接返还纳税人,②错误。‎ ‎③:增值税能够避免对纳税人重复征税,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费用减除,不是为了避免对纳税人重复征税,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个人所得税: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特征: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征收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意义在于 ‎①统一区域市场,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②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聚、联动与扩散的效应 ‎③提高开放水平,提高外资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 ‎④协调区域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①: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并不会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而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①错误。‎ ‎②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这说明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意义在于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聚、联动与扩散的效应,也是为了协调区域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设粤港澳大湾区并不会提高外资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5.参加民主协商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和方式之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某市99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民主协商议事制度,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①提升了基层的行政管理效能 ‎②凝聚共识,推进基层民主管理 ‎③扩大了村民民主管理的权利 ‎④是基层群众当家做主的生动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村民自治。①:行政村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不会提升基层的行政管理效能,因为村委会不是国家机关,不是政府,行政村不具有行政管理效能,①错误。‎ ‎②④:行政村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这说明行政村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有利于凝聚共识,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也是基层群众当家做主的生动体现,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村民民主管理的权利是法定的,行政村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不会扩大村民民主管理的权利,③错误。‎ 故本题选D。‎ ‎6.2018年12月17日,国家监委在京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优选聘请50名特约监察员。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出席会议,为特约监察员颁发聘书并讲话。他强调,特约监察员要深刻认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光荣使命,监督帮助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沿着党和人民确定的正确道路前进。设立“特约监察员”表明 ‎①规范行使监察权,需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②发挥群众优势可以弥补监察机关的工作盲区 ‎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受到监督约束 ‎④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了监察全覆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行政监督体系。①②:特约监察员要深刻认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光荣使命,监督帮助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沿着党和人民确定的正确道路前进,这表明设立“特约监察员”能促使纪检监察机关规范行使监察权,纪检监察机关需要自觉接受外部的监督,也可以发挥群众优势可以弥补监察机关的工作盲区,①②符合题意。‎ ‎③:设立“特约监察员”的目的并不是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而是促使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地旅行职责,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行使权力,③错误。‎ ‎④:国家监察制度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了监察全覆盖,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并不是设立“特约监察员”实现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国家监察委员会 ‎(1)监察委员会是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与政府的关系: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与“一府两院”平行 ‎(3)基本方式:依法行使监督、调查、处置等职责;‎ ‎(4)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 ‎(5)监察法是反腐败的国家立法,监察委是国家最高的监察机关;(以上红字为新增加内容)‎ ‎(6)主要任务:①整合职能,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②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③推 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7)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 ‎②推动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集中统一、权威高 效的监察体系;‎ ‎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公职人员 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7.我国主场外交好戏连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先后在我国成功举办。主场外交活动有利于中国 ‎①展示实力,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②发挥优势,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③发出声音,彰显中国智慧与魅力 ‎④渗透理念,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国际新秩序。①: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但不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①错误。‎ ‎②③:主场外交活动有利于中国发挥优势,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中国在主场外交中发出声音,彰显中国智慧与魅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开展主场外交并不是要渗透理念,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8.2018年12月,央视播出18集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记录片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同记忆。这一记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愉悦了群众身心,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动力 ‎③创新了传播手段,再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④立足社会实践,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运动轨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①:材料中,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 周年》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这并没有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电视记录片《我们一起走过---改革开放40周年》挖掘了大量现代历史素材,用40年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激起了亿万观众的共同记忆,这说明该纪录片愉悦了群众身心,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说明该纪录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运动轨迹,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创新传播手段,也就没有体现记录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创新了传播手段,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要抓紧把同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好、历史文物保护好。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运动重要见证 ‎③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精神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见证。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①错误。‎ ‎②④: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要抓紧把同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资料收集好、历史文物保护好,这是为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见证,也是五四精神的物质载体,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10.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 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漫画的寓意是让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A不符合题意。‎ B:“不去追求你所渴求,你将永远不会拥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符合题意。‎ C:想问题办事情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使客观符合主观,C错误。‎ D:漫画寓意是让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反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以漫画为载体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设问、漫画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思考,“图画要看全”,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1.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其防火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例如,人们基于以往的经验往往认为配备先进的消防设备可能会对古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对此我们要 ‎①敢于突破既有理论和实践,寻找新的思路 ‎②注重系统的优化趋向,着眼于事物的要素 ‎③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④重视矛盾客观性,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矛盾的客观性。①④:“人们基于以往的经验往往认为配备先进的消防设备可能会对古建筑结构造成破坏,”这一认识导致防火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加大了火灾破坏程度,这启示我们要敢于突破既有理论和实践,寻找新的思路,也启示人们重视矛盾客观性,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①④符合题意。‎ ‎②:注重系统的优化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错误。‎ ‎③: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也就没有体现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2)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3)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2.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掀起了收视和学习的热潮,总书记引用的金句成了党员干部的热门话题。下列金句中所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③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④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播出后,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掀起了收视和学习的热潮,反映了总书记心系人民。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君子坚守立场,不随波逐流的深刻哲理,①不符合题意。‎ ‎②:《平“语”近人——总书记用典》“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强调了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哲理,②符合题意。‎ ‎③:“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哲理,③符合题意。‎ ‎④:“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意思是爱的如方式不对,这样的爱恰恰是害了他们,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表 数字经济规模 占GDP比重 创新指数全球排名 吸纳就业人数 占当年就业人数比重 ‎2017年 ‎27.2万亿 ‎32.9%‎ ‎22‎ ‎1.71亿 ‎22.1%‎ ‎2018年 ‎31.3万亿 ‎34.8%‎ ‎17‎ ‎1.91亿 ‎24.6%‎ 注: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8.3、35.9和7.3。‎ 材料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谈一谈发展数字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答案】经济信息: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占比提高。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增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经济意义: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促进精准扶贫、科技扶贫,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2017年至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图文资料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谈一谈发展数字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表格所反映的经济信息。需要考生比较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经济占比、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就业机会,然后说明结论。从图表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占比提高。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增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在升级、经济增长质量在提升。第二步,分析发展数字经济对于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从农业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从农村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精准扶贫、科技扶贫,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从农民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总结: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点睛】本题第1步,本题属于图表题。对图表的解读,要正确利用表头信息:确定答题方向;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抓取数据或文字信息,纵横比较,纵向看变化、横向看差距,说明结论;关注表注作用:补充完善思路与答案。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脱贫攻坚战只能打赢打好,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省政府分级分类开展扶贫干部培训,打造一支懂农村、会扶贫、作风硬的驻村干部队伍,着重提高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省人大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注重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政协、民主党派监督作用,建好用活12317扶贫监督举报平台,畅通群众涉贫咨询、申诉或举报渠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某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如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 ‎【答案】党执政为民、践行宗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做出部署,提出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政府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人大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反映人民意见、要求,注重发现并解决群众关心问题。政协、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发挥监督作用,维护人民利益,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举措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某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如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党的地位、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政府宗旨、政府原则、人大代表的义务、政协民主党派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角度分析说明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如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党的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党执政为民、践行宗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做出部署,提出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政府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宗旨是对人民负责。结合材料分析:政府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人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结合材料分析:人大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反映人民意见、要求,注重发现并解决群众关心问题。‎ 政协、民主党派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人民政协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结合材料分析:政协、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发挥监督作用,维护人民利益,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按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3.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本题涉及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知识范围比较明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某校党支部锐意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奏响意识形态教育主旋律。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各种媒介作用,用好网络平台,净化意识形态教育“微”空间,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材料二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放管服”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放掉了多少权力”“省去了多少程序”,而在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是否真正让群众有获得感。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放管服”改革的一把尺子,作为深化“放管服”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这面旗帜高高举过头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群众获得政府最高效、最规范、最便捷、最满意的服务,让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某校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面作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2)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是怎样贯彻群众路线的。‎ ‎(3)学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平台,请你从内容、形式和实践角度,为母校如何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各提一条建议。‎ ‎【答案】(1)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以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彰显文化自信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与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党群众路线是一些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在于为群众办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好“放管服”,用好“试金石”,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3)内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式:采取丰富有效的形式,寓教于乐,特色鲜明。‎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学科综合题,以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放管服”改革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某校党支部锐意推进教学改革、“放管服”改革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某校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面作了哪些有益的尝试。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考生把这些知识要点拓展整合,形成答案要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是怎样贯彻群众路线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知识角度: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分析说明材料,形成答案要点。‎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一些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结合知识要点进行材料分析:“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在于为群众办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好“放管服”,用好“试金石”,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从内容、形式和实践角度,为母校如何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各提一条建议。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吃准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内容上可结合自己身份从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思考作答;形式上可多种多样;实践上,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等。‎ ‎【点睛】本题时效性较强,同时具有开放性。第(1)问,可以看做是简答题,根据自己对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直接作答。第(2‎ ‎)问,是分析说明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但要注意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