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试卷说明:1.本试卷命题范围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前二单元; 2.试卷分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照题序用黑色水性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将修心悟道导向现实生活,所谓“平常心即是道心”、“挑水劈柴,无非妙道”,从而达到对世间万象深刻独到的感悟。这种哲学智慧表明( ) A. 哲学并非高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智慧源于生活与实践 B. 哲学是理性和智慧的明灯,指导人们睿智地对待人生与实践 C.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D. 人人都在生活,都有对世界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哲学家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说“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这说明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4、与下面漫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天文机构精确预报日全食现象发生的时间 B.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是不可能找到马航失联飞机的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D.我国“蛟龙”号探测器2012年成功下潜7026米 5、“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B.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6、随着每年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7、右边漫画的寓意为“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下列观点与之相类似的是:( ) ① 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④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大阵营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9、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②→①→③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12、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在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原始象形文字。它既源于生活,又保持着生动、夸张、简约的图画特征,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4、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5、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16、2013年2月14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通报,根据天文学家的精细测算,2月16日4时许,一颗直径约为46米的小行星将突破地球的人造卫星网外围,从离地面约34 800千米处,高速飞掠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空。这表明(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预测未来 ②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当地时间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 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与地球“擦肩而过”。回答17~18题。 17、陨石坠落、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等事件表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目前,类似小行星这样的天体人们还很难观测到。这说明( ) A.世界上有些事物是人类不可能认识的 B.主观与客观不能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的戏剧“国粹”,在表演中,人们常在演员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一特色 A.是源于客观实在的艺术抽象 B.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C.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D.是对人类性格和品质的如实反映 20、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2项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政策的目的是: A.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C.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D.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政策的发展性 21、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也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也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属于世界观范畴 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对待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态度俨然分成了两派,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利弊,现在科学家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使得围绕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争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必定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有用与无用因人而异,没有判断的客观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3、右图漫画“都有水分”启示我们,办事情应该( ) A. 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 规律是客观的,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C. 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25、有人说:“ 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6、下列说法蕴涵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C.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28、 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如果想摆脱某些思绪,最好回忆一件久远的事情;想停止某些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想想其他事情,尤其是发生在许久之前,或者文化差异大、空间距离远的事。这进一步佐证了 A.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回忆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认识基于对过去的忘却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29、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0.18世纪,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有一次与贵族舒瓦洛夫伯爵发生争论,舒瓦洛夫理屈词穷时,企图利用权势把罗蒙诺索夫压下去,他蛮横地说:“我要把你开除出科学院!”罗蒙诺索夫却坦然答道:“请原谅,无论怎样,你也决不能把科学从我身上开除出去!”这个事例说明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对同一个事物只能有一种正确认识 C.真理的客观性是不容争论的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3月在几内亚等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埃博拉成为世界性联合行动。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33、(16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材料一 防治荒漠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亿利资源集团在中国第七大沙漠的库布其沙漠实施了沙漠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在“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治沙方针指引下,创新性的提出“工程治沙,科学治沙,产业治沙”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被国际上成为“库布其模式”的治沙新模式,创造了一个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公益化投资、农民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库布其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率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沙漠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材料二 24年来,集团先后投入30多亿元,整合绿化了5000多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实现沙区控制面积近万平方公里。实施了以沙漠甘草种植加工为主的中药产业化工程,大面积种植了以甘草、沙柳为主的沙生植物资源,遏制了沙尘暴,保护了母亲河……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集团培育了一个销售收入在40亿元以上的甘草医药产业,构筑和发展了投资千亿元的以光伏产业、生物质能源和新材料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依托沙漠自然景观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沙漠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在30万人以上。沙区十几万老百姓成为沙漠生态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仅参与亿利资源的生态建设每年就可以拿到近亿元的劳务收入。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观点,分析亿利资源集团给我国生态治理带来的启示。 政治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答案 1-----5 ADABA 6----10 BBDAC 11---15 DCBBC 16---20 BDCAB 21---25 ABAAC 26---30 ABDBD 非选择题答案 31. (12分)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分)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和谐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分)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和谐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32.(12分) (1)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3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分)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分)(如学生能够从相关知识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3. (16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我国生态治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国的生态治理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国生态治理要按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观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我国生态治理要坚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以上观点每点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