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结合具体现象,明确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 ‎2.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中的作用。‎ ‎3.理解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4.理解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掌握科技创新对提升综合国力的影响。‎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理清——文化的含义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形式 ‎①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图示法直观把握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形式 ‎2.把握——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理解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与人类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人类个体 文化是一种素养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与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细解题点—考清楚]‎ 以网络热词为载体,考查文化的特点 ‎[典例] (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解析] 由题干中“最早是军事用语”“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关键信息可知,文化可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不选。‎ ‎[答案] A ‎ [方法技巧] 文化三个特点的判别方法 特点 侧重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是非自然的 文化是一种素养 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针对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 ‎[过关训练—练全面]‎ ‎1.“石墙黛瓦、又见炊烟”,是千年古村落的历史韵味,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乡愁寄托。广义上讲,乡愁是从自身非居住地和非经历的事物中获得的一种文化感受、文化启迪或文化认同感,是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乡愁(  )‎ ‎①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活动 ②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 ‎③根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④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由乡愁的含义可知,乡愁属于文化,乡愁是一种文化感受,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④正确,②错误;③说法错误,文化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人们的主观需要,排除。‎ ‎2.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 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解析:选A 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农谚“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故选A项;B、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 ‎3.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拜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④月亮文化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 ①正确,材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②不选,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与材料无关;③正确,材料表明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④与材料无关,应排除。故本题选A项。‎ 考点二 文化的作用 ‎[系统知识—学扎实]‎ ‎1.认识——文化的实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把握——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辨清——文化的作用 表现 阐释 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相联系的,不能夸大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地位不同 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2017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着力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分析]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驱动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 ‎(2)在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如果国家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科技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核心因素。‎ ‎[细解题点—考清楚]‎ 依托发展战略,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例1] (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解析] 本题材料的主旨是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能够解决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一些问题。材料说明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项符合题意;经济与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C项错误;D项夸大了文化交融的作用,排除。‎ ‎[答案] B ‎[解题技法]‎ 比较法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 内涵 侧重点 标志词 相 互 影 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凡是看到“决定”“反映”和“反作用”等词可以判定为相互影响 相 互 交 融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凡是看到“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劳动者素质”“知识经济”等词可以判定为相互交融 ‎ 结合具体事例,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例2] (2013·江苏高考)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关注韩国歌手到喜欢韩国,再到购买韩国产品,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这启示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③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④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易错辨析] 正确认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文化不是决定因素。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过关训练—练全面]‎ ‎1.(2016·江苏高考)“‎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选B 本题的题眼是“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屠格涅夫的这段话充分表明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表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文化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项说法没有明确文化的性质,故排除。‎ ‎2.(2016·江苏高考)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选A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文化创客馆的设立,多种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集中亮相,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 ‎3.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①表述错误,排除;当今世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政治竞争与分歧并没有消除,“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④;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②③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②2017年7月,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③‎2017年8月14日,创意云南2017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 ④‎2017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借助具体事件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③属于文化现象,均入选;①为政治现象,④为经济现象,均排除。‎ ‎2.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为了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常常发出前呼后应的呼喊。这些伴随着劳动重复出现的、有强烈节奏的呼喊,就是萌芽状态的民歌——劳动歌。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故③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与题意不符;②说法错误,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自觉形成的。‎ ‎3.“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此时就会形成如下面的盖楼、刷屏:“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吃瓜群众”。这表明(  )‎ A.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 解析:选D 在论坛中,有人发帖讨论一个话题,后面就有一堆人围观,此时就会形成如下面的盖楼、刷屏……说明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故D项符合题意,入选;A、B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4.‎2017年8月11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凭借中共六大会址修复项目,荣获“文化遗产修复及现代化使用”特别奖。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是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段特殊旅程。修复文物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解析:选D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文物我们可以认识历史中的文化,说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修复文物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材料强调了文物对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作用,没有说明科技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6.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总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国家之间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④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体现了文化与综合国力、民族复兴的关系,②④正确;①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文化的包容性已经发展为基础 D.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解析:‎ 选D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映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经济发展程度,排除A项;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的社会反映该社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反之,一个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的社会反映这个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D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排除。‎ ‎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基于(  )‎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不符合现实,②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不符合题意;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①③入选。‎ ‎9.‎2017年9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本届文博会以“文化科技融合 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交流合作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这说明(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③文化能够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①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③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题意主旨表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②④正确切题。‎ ‎10.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也显著增强。近年来的历次人代会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不仅数量明显增多,而且质量也在提高,他们出席人大会议再也不只是拍拍手、握握手、举举手了。这说明(  )‎ A.文化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C.发展民主政治有赖于文化素养的提升 D.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解析:选C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个人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显著增强,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赖于文化素养的提升,C项说法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11.文化是“软实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提升“硬实力”,也离不开挖掘和培育“‎ 软实力”。能否提升和强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这是因为(  )‎ A.我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重要 B.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 C.文化“软实力”决定着我国的综合国力 D.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解析:选D 文化是“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强调了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故D项当选;A、C两项均表述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12.2018年1月,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 A.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选B 文化交流“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体现了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项入选;A项中“认同感”表述不当;C项与材料无关;D项强调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 二、简析题 ‎13.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铁路正以高性价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全球竞争,表现不俗。继中国高铁成功“走出去”之后,‎2017年10月16日,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在长春顺利下线,预计在今年12月份运抵美国。中国地铁“开进”美国,正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前沿的一个缩影,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铁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提高到掌握核心科技、形成完全自主产权,锻造了中国铁路的“世界标准”,令中国铁路一骑绝尘,成为全球“优等生”。‎ 有人说,中国铁路“走出去”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其合理性。‎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需要弘扬工匠精神的合理性。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方面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弘扬工匠精神,为提升“中国制造”质量、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素质,为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14.材料一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国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和措施。原因重在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上思考,特别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措施应立足教材,答出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措施即可。‎ 答案:(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