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政治部编版必修第一册达标测评:第三课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www.ks5u.com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社会主义商业化 D.农业合作化 解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 (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D.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B项正确。 答案:B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 ) A.农业、对工业和对服务业 B.农业、对畜牧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C.农业、对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D.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析: 在过渡时期,我国要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这启示我们 ( ) A.不要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 B.要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发展道路需要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 解析:材料的核心意思是要结合具体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道路。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本身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表现在 ( ) ①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②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③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①②说法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从古未有的极其伟大的斗争”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日渐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结合材料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等角度分析。 答案: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学考达标]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式是 (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强迫没收 C.公私合营 D.统购统销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式是公私合营的形式,C项符合题意;对官僚资本采取强迫没收的形式,对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建立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对粮食采取统购统销的形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有人这样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上述观点 ( ) ①没有认识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已经具备,是错误的 ②没有认识到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缩小,是错误的 ③没有认识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跳跃式发展 ④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正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只要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具备,就应先进行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再去发展落后的生产力。上述观点没有认识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已经具备,①正确;上述观点没有认识到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跳跃式发展,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项。 答案:B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例如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 ( ) A.物质基础 B.制度保障 C.政治基础 D.主导性因素 解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D项正确。 答案:D 4.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项说法正确。 答案:D 5.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开始进入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解析: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也就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④不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 7.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 ( ) A.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解析: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D项说法正确。 答案:D 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 ) ①宝贵经验 ②理论准备 ③制度保障 ④物质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未体现。故选B项。 答案:B [能力提升] 9.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过渡时期的是 ( ) A.“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 B.“大跃进”“放卫星”“人民公社好” C.“总路线”“合作社”“一化三改造” D.“大包干”“试验田”“联产承包好”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设问中“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学大庆” 是1964年提出的,A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至1960年间,B项错误;“联产承包好”是1984年国庆阅兵上出现的,D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10.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 ( ) A.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资本主义改造 D.对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项正确。 答案:B 11.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由此 ( ) ①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④制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 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的,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政治上,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在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采取什么措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什么历史必然性? 解析:第(1)问,考查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结合材料,从“一化三改”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结合教材,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经济迫切需要组织起来,有利的国际形势等角度分析。 答案:(1)通过“一化三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担负起了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任。从1953年到195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围绕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解析:第(1)问,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根据教材表述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回答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从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正确道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苏联的帮助和支持等角度分析。 答案:(1)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2)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指引。②找到了一条适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 ④苏联的帮助和支持。(答案具有开放性)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 2019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从革命斗争的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贡献。 (2)结合毛泽东一生的经历,谈谈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答案:(1)①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②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③极大地加强了我们的国防。④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①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②注重实践,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持之以恒。③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创新。(答案具有开放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