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鹿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72分) 1.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九寨沟自然风光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③举办春节联欢晚会 ④清明祭祖活动 ⑤人民币兑美元贬值 ⑥召开奥运会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现象的相关知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清明祭祖活动”、“召开奥运会”均是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属于文化现象,③④⑥正确;“九寨沟自然风光”属于纯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现象,①排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属于政治活动,②排除;“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属于经济现象,⑤排除。故本题选B。 2. 为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某中学开展了“五个一百工程”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读一百本名著、听一百首名曲、欣赏一百幅名画、听一百场名人讲座、做一百个科学实验。该校这样做是因为 A. 文化决定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B.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大力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答案】B 【解析】 为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中学开展了“五个一百工程”,这样做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故B符合题意。A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错误,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径。D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知识总结】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 众所周知,“慢”是成都最显著的特色,也是这座城市独有的生活特色。地地道道的四川人比较“闲”,喜欢舒服安逸的生活,外地人来到成都时,也会不自觉地融入其慢生活。这表明 ①文化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 ④文化环境会决定人的行为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地地道道的四川人比较“闲”,喜欢舒服安逸的生活,外地人来到成都时,也会不自觉地融入其慢生活,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没有涉及民族性和时代性,故②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易错警示】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环境只是“影响因素”,不能将其夸大为“决定性因素”。②文化对有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发生在无形之中。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从浩然的这首诗可以看出 ①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 ②文化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都是由文人创造出来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④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从浩然的这首诗可以看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说明文化的传承离不来一定的物质载体,故②③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总结】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从微观上看)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从宏观上看) 5.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玩微信,另一种不玩微信。微信,不再只是实现简单的文字、语音即时传递,而是广泛应用于交友、购物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 A. 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 B. 大众传媒的发展,增加了文化交流的途径 C. 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 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大众传媒 相关知识。微信,不再只是实现简单的文字、语音即时传递,而是广泛应用于交友、购物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大众传媒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项正确;传媒的发展过程是传媒手段的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是新传媒取代旧传媒的过程,A项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B项中的“增加了文化交流的途径”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6.中国与邻国打交道已经几千年了,我们历来秉持以和为贵的原则。近年来,中国秉承“亲、诚、惠、容”的和平惠边的外交理念,为周边国家赢得了和平发展的红利。这四字言,既是新中国60年睦邻友好政策的总结,也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与时代同步发展 ②传统文化能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中国与邻国打交道已经几千年了,我们历来秉持以和为贵的原则。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正确;近年来,中国秉承“亲、诚、惠、容”的和平惠边的外交理念,既是新中国60年睦邻友好政策的总结,也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这表明传统文化能与时代精神相契合,②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中的“与时代同步发展”说法错误,排除;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7.《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实力歌手巅峰决电视节目。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绝对创新的节目形态,剔除了大量综艺节中过于陈旧的“秀”的套路,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高,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这表明 A. 选秀节目脱离群众 B.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C.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我是歌手》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绝对创新的节目形态,剔除了大量综艺节中过于陈旧的“秀”的套路,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高,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这表明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C项正确;不是所有选秀类节目都脱离了群众生活,且材料也未涉及选秀节目的相关内容,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的相关内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8.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 B. 2017年春节,石家庄举办民俗美食节 C. 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 D. 因黄河上游来水减少,一些奇石露出水面 【答案】B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故B符合题意。文化现象不同于经济、政治现象和自然现象,A属于政治现象,C属于经济现象,D属于自然现象,故排除。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易错警示】区分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 ①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②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如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权力的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③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如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9.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这主要表明 A.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D.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A、B、C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总结】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0.某国一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我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他们就会逐渐地喜欢上我们这个国家,如果他们喜欢我们国家,就会购买更多的我国产品,这正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该话启示我们 ①应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③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 ④文化生产力决定现代经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如果外国人对我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就会吸引他们关注和热爱我们国家,就会购买更多的我国产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说明文化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国家应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②与题意不符。④错误,文化生产力影响现代经济。 【考点定位】文化与社会 【知识总结】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①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②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1.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习俗。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人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传统习俗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在世代相传中保持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①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传统习俗有精华也有糟粕,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④错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考点定位】世界文化多样性 【知识总结】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2.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一体化”等宏观战略,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文化产业中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占比将达到70%,文化产业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科技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产业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科技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②;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本题属于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采用正选法和排误法,正选法要求准确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题眼”;排误法要对教材基础知识准确识记和理解。 1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宝贵经验,部署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这里的“文化”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物质成果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题目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这里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①③选项入选。选A。 点睛: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 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它既不是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些狭义的“文化”。 14.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等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 A.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 应摒弃传统文化 C. 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等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说明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D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B、C选项表述错误。 15.吱吱木展声,油伞雨中来,一幅岭南风情画卷徐徐展开……在越南艺术节中国专场表演中,舞蹈《情韵南粤》将现场多国观众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岭南佳境。演出结束后,很多意犹未尽的观众跑到后台,纷纷和中国艺术家合影。中国的民族舞蹈能得外国观众认同是因为 A. 世界各国文化是没有差异的 B. 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就能得到世界认可 【答案】C 【解析】 中国的民族舞蹈能得外国观众认同是因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都蕴含着共同的人文情怀,因而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C符合题意。A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材料中涉及的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故B与题意不符。D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考点定位】世界文化多样性 【知识拓展】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6.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产品之一。“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和贸易强势,这表明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②中华文化始终引领着世界文化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错误,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不是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②错误,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文化的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silk”的发音,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和贸易强势,说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故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名师点睛】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的区别及联系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即传播方式: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文化传播手段是指文化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②文化传播途径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侧重于强调通过某种具体的物质载体来进行文化传播。任何文化传播的途径都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传播。 17.正定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的建筑有着鲜明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所有建筑均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两侧、并有自己的特色,材料表明 A. 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C. 传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D.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应予以保留和保护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隆兴寺的建筑有着鲜明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并有自己的特色,表明中国传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B;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8.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深受人们喜爱。当许多东西方名家的经典被朗读的时候,善良、正直、勇敢、进取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震撼我们的内心,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这表明 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没有看到文化的双重性。④选项表述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题目中,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深受人们喜爱,它带给人们了很对无法磨灭的印记。这表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 点睛:任何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拨:(1)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只有优秀、健康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 19.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了学校教育。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教育是人们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了学校教育,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故D符合题意。A错误,教育传承文化、育人的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材料中强调的是传承文化的继承,而不是强调交流与传播,故B与题意不符。C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总结】文化生活中关于“教育”的知识点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书信——短信——徽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交流途径的变化。③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题目中,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这表明了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脱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 点睛:易错点---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该观点错误。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新的传媒层出不穷。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一位美国评论家在对中西绘画艺术结合进行评判时曾这样说,当一个在本土文化和传统风格熏陶中成长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与异域文化嫁接在一起时,只有极少数是可行并取得成功的,更多的是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品种,反而退化变质而引发刻意的矫情之作,或离奇的怪诞画风。这说明成功的文化创新必须 ①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博采众长 ③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当一个在本土文化和传统风格熏陶中成长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与异域文化嫁接在一起时,只有极少数是可行并取得成功的,更多的是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品种,反而退化变质而引发刻意的矫情之作,或离奇的怪诞画风。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①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在文化创新中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出现的问题,②中的内容不能解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③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22.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 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 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杜甫认为在文化发展中要继承传统,还要辨别真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因袭,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这说明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统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样才能发展我们的文化,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3.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以选料广博而闻名,而且还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籴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 A. 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 B. 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 C. 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D. 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继承了传统,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兼收并蓄,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创新。AD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题意主旨是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D。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24.关于文化创新,有评论说:“完全‘复制’传统文化,不是文化创新;完全‘删除’传统文化,同样不是创新;时时‘更新’文化,才能既设立文化的‘防火墙’,又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A.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B. 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C.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D.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完全‘复制’传统文化,不是文化创新;完全‘删除’传统文化,同样不是创新;时时‘更新’文化,才能既设立文化的‘防火墙’,又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这说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C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推陈出新的要求,B项只反映了继承传统的要求,均与材料不符;材料未涉及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的相关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25.由西藏藏医学院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组搜集整理、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出版,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这些古籍珍本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③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体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相关知识。《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由西藏藏医学院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组搜集整理,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版项目。这些古籍珍本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也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④正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排除;这些古籍珍本不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6.在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到来之际,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特别推出“端午飘香包粽子”活动,并精心挑选了近5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集中展现了我省各地的非遗精品。这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文化遗产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成就 ③地域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差异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二者割裂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选项错误,其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在端午节间,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特别推出“端午飘香包粽子”活动,并精心挑选了近5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集中展现了我省各地的非遗精品。这表明文化遗产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成就,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 27.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这些老字号能够世代传承,主要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承载着品牌的文化记忆与情怀 ③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 ④老字号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该观点没有看到文化的双重性。④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老字号的作用。题目中,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这些老字号能够世代传承,主要是因为其承载着品牌的文化记忆与情怀,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故②③选项入选。选C。 28.博物馆积淀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精髓。而现代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保险箱和存放处,更是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必选之地。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辟了“掌上智慧博物馆”APP平台,让沉睡的文物动了起来,让历史故事和场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错误,颠倒了文化创新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④选项错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题目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辟了“掌上智慧博物馆”APP平台,让沉睡的文物动了起来,让历史故事和场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表明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29.西方一学者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浸润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A. 优秀文化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C. 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之间的借鉴与融合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浸润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优秀文化对人的促进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文化有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B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与融合的相关内容,C项排除。故本题选D。 30.以下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 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 B. 去博物馆参观航天科技展览 C. 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D. 与超市经营者协商和解纠纷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活动的相关知识。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属于经济活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去博物馆参观航天科技展览属于文化活动,B项正确;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政治活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与超市经营者协商和解纠纷属于经济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③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这表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①③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中的“始终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说法错误,排除;文化有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32.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 思想道德修养 B. 科学文化修养 C. 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的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项正确;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也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但不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3.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先进文化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③文化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当前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与世界各国相比普遍偏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因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①③正确;先进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排除;当前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不意味着比世界各国国民素质都低,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34.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②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③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④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②④正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①说法错误,排除;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35. 广东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深圳香港等地,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说明 A.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的精神火炬 B. 客家围屋是客家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C. 客家围屋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表达情感的集中体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屋,其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说明客家围屋是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A项说法错误,排除;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B项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3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下列因素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 ④教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下列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②③④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不属于文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7.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 ①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无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还是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都是片面认识儒家文化的表现,这两种认识都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①②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的观点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但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的观点则否认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区别: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8.“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 ①涵盖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③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④专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含义的相关知识。我们学习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除经济、政治以外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②③正确;①是大文化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是小文化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9.奥运会会徽既是奥林匹克的徽记,又是一种文化印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比较下列奥运会会徽的异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文化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并通过世界性体现出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相关知识。从2004届、2008届、2012届和2016届奥运会会徽可以看,每届奥运会会徽都包含有奥运五环,宣扬奥运精神,这表明文化是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③正确;但每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又融入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④正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①说法错误,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为什么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40.“文化冲突论”是当代国际关系领域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背后的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化冲突论” ①认为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 ②肯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差异性 ③没有认识到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日益显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文化冲突论”观点认为当今世界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冲突背后的原因不是宗教与经济的冲突,而是不同文化问的冲突。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观点肯定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差异性,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日益显著,②④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生产方式对文化形成的决定作用的相关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相关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必要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意义: ①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41.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王泽山、侯云德两位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这有利于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③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推动自主创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有利于激发人们科技创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社会氛围,故①④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故本题答案为B。 42.讲好中国故事,是消融“语言壁垒”和“文化隔膜”的重要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更重要的是把中国故事背后的“道”讲清楚,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受众爱听、想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材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 ①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睦相处 ②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 ③促进不同文明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和文化差异 ④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传播的相关知识。讲好中国故事,是消融“语言壁垒”和“文化隔膜”的重要方式,这表明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睦相处,①④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②与材料无关,排除;③中“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43.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7”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享”“初心”“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同。年度流行语用词语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记录着世界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这主要表明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B.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C. 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D. 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年度流行语用词语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记录着世界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这主要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44.中国成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竹。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人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表明 ①历史文化至今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④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有继承中发展、大众传媒。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这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也表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5.目前,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普遍存在“追现代、追西式、丢传统”的现象,致使村庄面貌千篇一律,失去文化底蕴。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追现代、追西式、丢传统”的现象 ①会使乡村文化创新失去根基 ②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③警示我们应当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④否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价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乡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追现代、追西式、丢传统”的现象会使乡村文化创新失去根基,①正确;“丢传统”的现象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②正确;固守中华传统文化的观点错误,③不选;优秀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永恒价值,不能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永恒价值,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是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否定现代和当代文化;文化上的封闭主义是肯定本民族文化,否定其他民族文化;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历史上一切传统文化。 46. 古蜀文明遗址是古蜀国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珍贵实物见证。据悉,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将被联合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选项目。下列对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主要标志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遗产不是各个国家和不同民族文明程度主要标志,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3道题,共31分) 47.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我国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南京青奥会;2015年要扩大体育消费,要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其中,扩大体育消费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国家鼓励全民健身,重视发展体育产业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鼓励全民健身,重视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鼓励全民健身,重视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全民健身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内容。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国家鼓励全民健身,重视发展体育产业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2014年我国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2015年要扩大体育消费,要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等信息分别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2.解题规律 解答“意义”类设问的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 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8.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中英两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是中英两国间首个文化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和创意活动在两国集中展示.“中英文化交流年”分为两个部分:3月至6月由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在中国举办主题为"新世代"的英国文化季活动;7月至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英国举办主题为“创意中国”的中国文化季活动。 (1)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举办中英文化交流年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 【答案】(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流。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③举办中英文化交流年,一方面可以使本民族文化得到丰富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解析】 【分析】 此题以2015年中英两国间首个文化交流年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举办中英文化交流年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作用;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49.2017年暑假档,最成功的国产电影非《战狼Ⅱ》莫属。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过50亿元的电影,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战狼Ⅱ》为什么会如此成功?首先,《战狼Ⅱ》极具现实价值。该片围绕当下强军强国梦,故事取材于近几年我国政府海外撤侨的实际行动,紧扣时代脉搏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与观众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相契合。其次,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整部电影对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导演高标准严要求,演员敬业诚意表演,爆炸、枪战、动作的火爆场面聘请专业一流团队设计。第三,《战狼Ⅱ》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战狼2》采用了水下、空中、宏大战争场面拍摄的最新技术,使影片画面极具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借鉴了好莱坞超级英雄片的拍摄与叙事手法,讲了一个让人热血沸腾,充满中国式爱国激情的惊险刺激的好故事。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战狼Ⅱ》为我国电影创作带来的启示。 【答案】①电影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贴近实际,反映时代的要求。 ②电影创作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群众期盼。 ③电影工作者应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遵守职业道德,创造高质量作品。 ④电影创作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应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利用科技提升影片效果。 ⑥应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电影内容形式、技术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 【解析】 本题以电影《战狼Ⅱ》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电影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反映时代的要求;电影创作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顺应群众期盼;电影工作者应遵守职业道德,创造高质量作品;电影创作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电影创作应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运用;电影创作应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电影内容形式、技术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等方面进行回答。 【点睛】文化创新作为高考的高频考点,常常与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作用和哲学依据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创新的知识。文化生活中侧重于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作用,常用的答题术语有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和意义、文化创新的方向和内容等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