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 ②万达院线、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不断上涨 ③《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热播 ④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百姓将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闭幕”属于政治现象; ②不合题意,“万达院线、中国电影等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不断上涨”属于经济现象; ③符合题意,“《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热播”是一种文化活动,属于文化现象; ④符合题意,“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百姓将会欣赏到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涉及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属于文化现象。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此类试题属于简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区分基本概念,在准确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解答。 ‎ 2. 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引领下,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各成员国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说明(  ) ①经济、政治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一定的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④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经济、政治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③符合题意,各成员国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说明一定的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④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 1.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表明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先于文化发展,生产决定消费,因此,首选①;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由③到④产品到产业的发展; 最后②体现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故它们之间关系的是①→③→④→②。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推导排序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 2. ‎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大成果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 大型客机飞机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如发达国家; ②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内容,重大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1. ‎“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润物细无声”,现在很多地方用来形容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①当选; ②不符合题意,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强调了内外因辩证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②; ③不符合题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与题意不符,排除③; ‎ ‎④符合题意,“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意思为: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表明接受他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故④当选。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 1. ‎2018年11月21日,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活动集中展示了2017年以来发挥网络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和作品,营造了浓厚的网络正能量氛围,点赞正能量成为了网络空间最强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开展“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活动的依据是(  )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使人自然提升文化素养 ②参加文化活动能促进公民素质全面提升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使人提升文化素养,但不是自然提升; ②说法错误,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能促进公民素质全面提升; ③④符合题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开展“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评选活动的依据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实践活动。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于2018年8月22日在京开幕,海内外参展商达2500余家,展览展示中外精品图书30多万种,多个展区聚焦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展销图书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教育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节于2018年8月22日在京开幕,海内外参展商达2500余家,展览展示中外精品图书30多万种,多个展区聚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材料体现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教育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通过展销图书来进行文化传播。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1)三条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 1. 孩童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曲项向天歌”,就是“床前明月光”。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衰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 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②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发展应排除外来文化影响的情感 ③道出了后人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主动思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衰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主动思考; 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了诗词创作要继承传统,但也未涉及中华诗词发展应排除外来文化影响的情感,而且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说法错误,材料只是赞誉传统文化,并非后人难以逾越。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本题以中国格律诗词式微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解题关键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既要找出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又要筛选出错误选项。 ‎ 1. ‎2018年5月4~5日,中国民族交响乐原创歌剧《莫高窟》亮相北京天桥剧院。《莫高窟》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通过中国特色民族交响乐器伴奏,在中国戏曲“紧拉慢唱”演唱形式中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宜叙调艺术。可见,歌剧《莫高窟》在创作中坚持(  ) 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在多样中求同,在交流中化异 ③古为今用,中西合壁 ④在竞争中合作,在借鉴中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材料“。《莫高窟》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通过中国特色民族交响乐器伴奏,在中国戏曲“紧拉慢唱”演唱形式中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宜叙调艺术。”可见,歌剧《莫高窟》在创作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古为今用,中西合壁; ②错误,选项化异说法错误; ④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在竞争中合作;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②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针对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热播,一位学者评论说: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选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这表明(  ) ①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旌性,中华经典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说明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也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 ‎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旌性; ④说法错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这一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双向组合式选择题比较适合于采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逐步排除含有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的组合,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难度一般。 ‎ 1. 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护传统村落,既要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要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保护传统村落是(  ) ①中华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的要求 ④从乡村历史文脉中吸取文化营养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说法错误,中国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④符合题意,保护传统村落,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的要求,从乡村历史文脉中吸取文化营养的需要。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4)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为了正确验证自己所选的选项是否正确:一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二是正选法,直接选择正确选项,二者结合,相互印证以提高正确率。 ‎ 2. 中国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南浔。你会着迷于它的文化气质,流连于它的宁静与安逸,体会到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对古镇文化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B.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历史文化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给予继承与保护。 B说法错误,文化遗产已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需进行批判,而需要继承与保护。 C说法错误,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先进文化。 D说法错误,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大众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①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②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励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  )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②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④说法错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其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无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②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③有助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④加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甲骨文是文化遗产,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②③符合题意,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有助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④说法错误,“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说法夸大了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千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浮生六卜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了自强不息。 ①符合题意,“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体现了自强不息。 ②不符合题意,“浮生六卜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意思是自己过了六十年,没有荣耀没有侮辱的日子,但就是拥有自由。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 ③不符合题意,“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突出“智”在成为英雄中的作用。 ‎ ‎④符合题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体现了自强不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强不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获取及理解的能力,.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 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 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窨,②正确;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历史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见证与载体,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应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题借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 2. ‎2018年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五项使命任务要求我们(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 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 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坚决抵制和取缔的是腐朽文化,不是落后文化; ②③符合题意,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求我们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 ④说法错误,应该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就错误的选项。 ‎ 1. 成都开展“百姓故事会”,以身边真实感人故事为核心内容,让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凸显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谛,传递了正能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C.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答案】C ‎【解析】A表述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C符合题意,“百姓故事会”“以身边真实感人故事为核心内容,让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近年来,主流媒体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最美考生”、“最美政委”等“最美”系列内容,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凡人善举一经报道,就掀起了正能量热潮,获得了公众的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能够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逐渐消失 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正确,材料信息说明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能够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②错误,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并没有消失。 ③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说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④错误,“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说法错误,夸大了主流媒体的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  ) ①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正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故选:D ‎。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 1.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精准的视角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记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以“大国”和“小家”两条脉络,将我国飞速发展的五年征程浓缩成短短的90分钟,展示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所呈现出的大国风采。《厉害了我的国》热映是国为影片(  ) ①弘扬了中国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创新了文化形式,维护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展现了祖国的强大,增强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④构筑了精神根基,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所呈现出的大国风采。这个影片之所热映是因为弘扬了中国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祖国的强大,增强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形式的创新的内容; ④不合题意,夸大了这部影片的作用,这部影片的热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精神动力但不是构筑精神根基。 故选:B。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 ‎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本题以热映影片《厉害了我的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同时采用排异法,排除无关的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 1. ‎2018年8月8日,值此《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百日之际,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英雄烈士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出席活动的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程志明说,崇尚英烈,就要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坚决同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作斗争。该活动(  ) ①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 ③形成了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④正确,材料“普法宣传活动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出席活动的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程志明说,崇尚英烈,就要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坚决同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作斗争”这一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③错误,该活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能表形成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3)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大学岁月,我们在充满乐趣的教学中汲取营养,爱上了理论学习。当理论从认知进入灵魂,它会让我坚强,敢去挑战,也敢与病魔抗争。”这是生病化疗中的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周惠容发给东北师范大学思政教师钟启东的微信内容。周惠容的感触说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  ) ①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项符合题意,周惠容的感触说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触及思想灵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涉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的选项。 ‎ 1. ‎“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建造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从壮年走到了暮年,执着一生,实现了中国在这个领域“零的突破”;“当代愚公”黄大发无私奉献,坚持36年修通生命之渠,最终带领群众摆脱贫困;县委书记廖俊波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要通过培养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③弘扬时代新风是我国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④发挥时代楷模示范作用是培育文明新风的时代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南仁东建造“天眼”,黄大发修理水渠,廖俊波不忘初心,三个人的事迹告诉我们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仅体现在南仁东事迹之中。 ②符合题意,先进人物的事迹之中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立足平凡,有着崇高的理想,并愿意为之而奋斗终身。表明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为人民谋福祉的人,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③说法错误,弘扬时代新风并不是我国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④符合题意,时代楷模的事迹可以激励人们向他们学习,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有助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起文明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故选:C ‎。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力量和磅礴力量。 ③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古诗文给唱出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 绛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 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激发传统文化内在生命活力。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 定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除材料中的做法外,请你为经典永流传再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小题1】(1) ①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人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 ③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 (2) ‎ ‎【小题2】‎ ‎【小题3】‎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的变迁,激发了古诗词的内在生命活力。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节目制作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3) ①举办经典诗词歌咏比赛。 ②开设经典诗词欣赏课程。 ③创立经典诗词网站、微信公众号。(每点(2分),共(4分)。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学生可从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立足社会实践;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对“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激发传统文化内在生命活力”进行说明。本题切口较小,学生首先要明确辩证的否定的含义,实质、方法论;其次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的变迁,激发了古诗词的内在生命活力;节目制作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为经典永流传再提出两条建议。学生可回答举办经典诗词歌咏比赛、开设经典诗词欣赏课程、创立经典诗词网站、微信公众号等。 (1)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分析说明类哲学主观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综合回答,首尾呼应。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设问条件及指向,以避免失分。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中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在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诵读活动”正在举行。2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在庄严肃穆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组成六个方阵,面对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全体肃立,唱国歌,并向抗日航空烈士默哀、鞠躬、诵读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诗歌《我的抗战》,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对个人的影响。‎ ‎【答案】①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开展纪念活动,打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让人牢记历史。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纪念活动,自觉传承抗战精神。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开展纪念活动,引导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自觉维护抗战果实。 ‎ ‎④先进的文化具有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通过开展纪念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给人特有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意义类主观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对个人的影响,故考点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读材料后可知,“唱国歌,并向抗日航空烈士默哀、鞠躬、诵读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诗歌《我的抗战》,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表明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作为文化活动,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脏及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涉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先进的文化具有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通过开展纪念活动,引导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自觉维护抗战果实,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但根据题目可作出正确的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在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一、二课,体系是比较明晰和集中的,包括文化的总的作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并结合材料及设问的要求进行对应分析,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生对其知识结构要能总体上进行把握。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会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源于历史,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南湖瞻仰红船。90多年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 班级召开“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每条不少于8个字)‎ ‎【答案】‎ ‎【小题1】(1) ①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规划人生道路。②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③弘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弘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永不懈怠,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 ①红船精神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③红船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小题2】‎ ‎【小题3】‎ ‎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3) 答案示例: ①铭记光辉历史,继承革命传统; ②学习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③传承革命文化,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属于措施类型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可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属于原因类型题。“红船精神”之所以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主要是因为扎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红船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红船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红船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红船精神”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的原因。 (3)本题要求学生针对班级召开“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班会,列出两条发言要点。注意发言要点一定要围绕班会主题,不要写成建议,要从铭记、学习、传承、践行等方面拟定发言提纲。注意字数要求,要点精炼。 (1)哲学措施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①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②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③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按哲理进行分类。④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 (2)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肩负着更加崇高的责任、更加神圣的使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各种思潮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活跃性、差异性愈加凸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共同理想信念的任务更加艰巨。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不能放松,还要进一步抓紧;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站在历史新方位上的宣传思想工作,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需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或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④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⑤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需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出合理化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解答时由“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需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核心话题,结合材料中“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不能放松,还要进一步抓紧;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这一信息,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各种思潮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活跃性、差异性愈加凸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共同理想信念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等。 该题属于建议类试题,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规定明确,但很多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审题,抓住“加强思想文化宣传工作需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信息就应该知道主要是建议策略,偏重于如何做。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建议策略的能力,开放性较大,有难度。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分层次书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