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考点48实践和认识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考点48实践和认识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

考点48 实践和认识 ‎ ‎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a.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工具和其他设备是客观的。‎ b.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知识拓展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关系 ‎ (1)区别。‎ ‎①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相对于人的主观认识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②实践的能动性是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而言的。之所以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 ‎(2‎ ‎)联系: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要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践的能动性则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要求,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或者机械唯物主义。‎ ‎③社会历史性 a.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易错提示 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来自于实践。‎ 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②‎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③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点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 ‎ !误区警示 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诸要素都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实践是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但也不能把实践看作两种活动。‎ 不能认为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 任何实践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活动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最终必然导致失败。认为“不存在盲目的实践”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脱离了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否定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否定个人活动的存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不能认为只有引起客观世界变化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一般说来要引起客观世界事物的状态、属性或性质等的变化。但有些活动,如天文观测、军事侦察等,虽然没有引起所观察的对象即客观事物的变化,但它们是为改造客观世界作基础性的准备工作的,所以通常也被纳入实践的范畴。‎ ‎ ‎ 考向一 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 4.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 【典例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 B.书本知识学习不如实践本身重要 ‎ C.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 D.实践是改造社会和自然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 【答案】D 考向二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1.原理内容 ‎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2.方法论 ‎ ‎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3.反对错误认识 ‎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而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 【典例2】在过去30亿年里,地球生命依赖于两种信息存储分子——DNA和RNA,目前科学家发现了第三种生命化学代码——XNA。虽然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并不全面,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研究人员希望XNA分子能够用于医学或者工业用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 ‎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 ‎ ‎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 ‎ ④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要服务于实践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D ‎ ‎ ‎1.新发布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针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日常生活情境规范日常行为,重“日常”、重“细节”、重“行为”。该特点与下列俗语中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瘫痪患者伊恩伯克哈特大脑植入芯片,奇迹的一幕发生了,他竟然可以行动自如的用自己的手臂吃饭,尽管是被电脑控制的。给人脑植入芯片,这种只有在美国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剧情想不到真的可以在现实中上演,由此可见 A.实践不断发展,能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C.人可以有目的的改造客观条件,使得规律发生改变 D.人脑高度发达,人脑形成了正确的意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3.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时代发展,带动经济概念的转变,人们消费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改变,与之相对,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员,企业发展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 ‎①客观存在一旦有变化,意识会立即反映出来 ‎②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病人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 ‎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半个多世纪以来,将机器缩小到纳米尺度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如今,科学家们开拓了“分子机器”研究,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将化学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领域。这表明 ‎①人能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为现实 ‎②造福社会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 ‎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关于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的问题,世界上主要有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人的脑容量大,然而总能发现比人脑更大的物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脑重”与体重之比,人是最大的,可是发现的一种野外鼠类,比例比人还高。可见,“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 ‎②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真理 ‎④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某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借助美国航天局“斯皮策”红外探测太空望远镜,并通过地面观测等方式,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行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其中3颗已确定位于宜居带,很可能含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表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更深地认识未知宇宙 ‎②先进的工具成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条件,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 ‎③宇宙的复杂与人类能力的有限决定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终将是有限的 ‎④人类的世代延续与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无止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显微摄影师、天文摄影师、科普作家放出了一组照片,通过显微镜将雾霾颗粒放大1000倍。在微观角度上看,霾颗粒的形状各异,有复合体,有生物颗粒,有矿物质的,看上去触目惊心。每一天,我们都在不停地将这些小玩意儿吸入体内。材料表明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的认识是人们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 ‎④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0.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庄子认识到 A.求索真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 ‎ ‎ ‎1.(2018·天津政治)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2.(2018·江苏政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2018·海南政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②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③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北京政治)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5.(2017·北京文综)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6.(2017·江苏政治)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2017·全国卷2文综)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7·全国卷3文综)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6·江苏政治)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6·海南政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点冲关】‎ ‎1.C 【解析】题目中,浙江省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日常生活情境规范日常行为,重“日常”、重“细节”、重“行为”,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②③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①选项强调事物的规律性。④选项强调了说明了规矩、秩序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选C。‎ ‎ ‎ ‎3.D 【解析】实践决定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①观点错误,实践的不断深化决定着认识的不断完善。认识的发展受认识主体的制约的,③观点也错误,排除。②④符合题意,选D。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受到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同时认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4.D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也表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存在一旦有变化,意识不一定会立即反映出来,①说法错误;事物并不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5.A 【解析】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其探索和发现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①②适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③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错误;故本题选A。‎ ‎6.B 【解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将机器缩小到纳米尺度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如今,经过科学家们努力实现了这一梦想,表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能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为现实。①③项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④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 ‎7.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的观点,总能找到反例”,这进一步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②适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③是错误的;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8.C 【解析】题目中,该天文小组借助美国太空望远镜,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表明了先进的工具成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条件,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故②入选。再者,人类的世代延续与实践活动不断拓展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无止境,故④入选。①选项与题意无关。③选项错误,排除。选C。‎ ‎ ‎ ‎10.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不合题意,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有时获得真理不一定需要曲折漫长的过程,不选。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选。C符合题意,“是非莫辩”的思想说明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入选。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可知论的观点,不选。‎ ‎【直通高考】‎ ‎1.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CD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为B。‎ ‎3.C【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能比较哪个更有用。①③说法错误,排除,选C。‎ ‎4.B【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把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的关系看成是新旧事物的关系是错误的,A排除;与“人”字形铁路相比较,京张高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方面要高得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C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 ‎ ‎6.D 【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B项不选;新兴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说明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是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故C项不选,D项正确。‎ ‎7.B 【解析】“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价值观念等也会对获得真理性认识产生影响,②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③错误;此次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正确;故选B。‎ ‎8.B 【解析】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的,②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④正确;故选B。‎ ‎9.B 【解析】通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为“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突破”“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只和实践有关,没有体现和真理有关的知识点,故排除②④,选B。‎ ‎10.【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