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B. 小张参加村委会选举 C. 张家界自然风光 D. 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答案】A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A选项属于文化现象。B选项属于政治现象。C选项属于自然现象。D选项属于经济现象。‎ ‎2.广西宾阳县的传统炮龙节,活动丰富多彩,炮龙、彩架、壮锦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八方游客,繁荣了当地的旅游业。这表明 A. 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B. 文化决定经济发展 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 广西宾阳县的传统炮龙节,活动丰富多彩,炮龙、彩架、壮锦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八方游客,繁荣了当地的旅游业,这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D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决定文化,A B错误;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3.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世界上屈辱的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A. 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B.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 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世界上屈辱的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与这一观点无关,排除。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这说明了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 C.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这说明了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C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是有形的,A错误;BD 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5.人生是否幸福不在于钱多钱少、权利大小,而在于心态好坏,素养高低。文化素养的核心是 A. 健全的人格、品格 B. 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C. 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答案】D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观点也是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文化素养的核心,不合题意。答案选D。‎ ‎6.我国自古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喜悦。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 A.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 C. 突显我国农耕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D. 是展示农民生活各个方面的节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国农民丰收节”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排除A;文化无优劣之分,我国农耕文化并不优于其他民族文化,C错误;“中国农民丰收节”并不是展示农民生活各个方面的节日,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7.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 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 B. 世界文化多样性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C. 世界文化多样性会慢慢消融 D. 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加强交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 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A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多样性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B错误;世界文化多样性不会慢慢消融,C错误。不同文明无优劣之分,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 ‎8.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变 B.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 认同并接受所有的民族文化 D. 杜绝交流,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特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正确且符合题意;对本民族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而不是坚守,A错误;应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C错误是;D错误,错在“杜绝”。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世界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9.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性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 ‎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④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亲朋聚会、外出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但不是重要途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要注意文化传播的途径及手段所指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强调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必须有行为、动作;文化传播的手段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必须是媒介。该公益广告只能是传媒的媒介即传播的手段,不是传播的途径。‎ ‎10.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下载和搜索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③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来阅读和学习”强调了大众传媒和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的发展也为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工具,②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1.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骄傲。保护长城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 A. 传统建筑的继承 B. 传统习俗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思想的继承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在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保护长城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建筑的继承,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强大的包容性 C. 时代的先进性 D. 相对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源远流长的“礼”文化中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然借助,但赋予了“礼”新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D说法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B、C均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它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13.2018年春节,绍兴社戏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这是一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也是一次唤起人们乡愁记忆的深刻体验。绍兴社戏在央视播出 A. 丰富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物质生活 B. 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 增强了海内外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绍兴社戏在央视播出,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C正确且符合题意;绍兴社戏在央视播出丰富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精神生活,A错误;绍兴社戏在央视播出,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排除B;绍兴社戏在央视播出,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归属感,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4.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洋为中用是对待外来文化,故不选②;④错误,错在“摒弃传统”。故本题答案选C。‎ ‎15.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 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C. 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 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A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B C错误;新的文化并不能取代旧的文化,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6.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侗族大歌、侗族刺绣等“侗味”文化编入教材、引进课堂,促进侗族“非遗”文化代代相传。这是利用 A. 教育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 B. 教育被动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C. 教育推进政治发展的功能 D. 教育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侗族大歌、侗族刺绣等“侗味”文化编入教材、引进课堂,促进侗族“非遗”文化代代相传,这是利用教育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全面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或作用 ‎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⑵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⑶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⑷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⑸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促进。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文化也取得巨大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A. 社会发展 B. 文化传播 C. 文化创新 D. 文化继承 ‎【答案】C ‎【解析】‎ ‎【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文化也取得巨大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8.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A.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D. 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保证 ‎【答案】B ‎【解析】‎ ‎【详解】‎ 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错误;文化创新不能取代传统文化,C错误;D错误,错在“根本性保证”。故本题答案选B。‎ ‎19.收视爆棚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并非“零差评”。批评者认为,节目是从韩国购买版权,缺乏原创品牌,过度依赖“拿来主义”。这警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需要 ‎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照搬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批评者认为,节目是从韩国购买版权,缺乏原创品牌,过度依赖“拿来主义”,这警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而不是照搬,③错误;④错误,错在“坚决抵制”。故本题答案选C。‎ ‎20.“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 A. 全盘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B.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 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D. 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全盘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A正确且符合题意;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BD不符合题意,排除;C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1.探访世界各文明的踪迹发现,惟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是 A. 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B. 汉字和史书典籍 C.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D. 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 ‎【答案】B ‎【解析】‎ ‎【详解】‎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C不符合题意,排除;A D都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2.下列选项可以证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①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科技成就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③地方文化各具风采 ‎④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都能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学艺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方文化各具风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错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而不是渐趋相同,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3.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体现了 A.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 世界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重要意义 C.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在发展中继承 D. 文化创新是一个摒弃传统、大胆创新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正确且符合题意;B C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错误,错在“摒弃传统”。故本题答案选A。‎ ‎24.李克强总理说:“我在清华校史馆看到清华的校歌,其中有一句话叫‘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把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发扬光大。”该句话表明 A. 我们要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B. 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C. 全面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D. 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就是把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吸收发扬光大。”该句话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A B不符合题意;应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A. 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 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C. 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 体现两岸同胞具有不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A错误;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这种共鸣,体现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6.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C.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D正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排除A;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爱国主义的主题,排除BC。故选D。‎ ‎27.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②全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③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发展的基础 ‎④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错在“全面继承”;③错误,错在“基础”。故本题答案选A。‎ ‎28.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下列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有 ‎①长征精神②红船精神③载人航天精神④井冈山精神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有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9.广西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该景 A. 表明了壮族的文化传统不变 B.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C. 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全部历史轨迹 D. 说明了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广西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该景观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B正确且符合题意;该景观并不能表明壮族的文化传统不变,A错误;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C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0.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③原封不动的承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④弘扬主旋律,把文化建设作为当前工作中心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错误,错在“原封不动的承袭”;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惟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有哪些作用?‎ ‎【答案】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有哪些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有哪些作用,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根据考查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即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2.阅读下列材,回答相关题。‎ 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在广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桂林风土人情,用独特的导演手法、全新的表现形式,通过全息投影、超大LED屏、空间创意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结合吊威亚、肩上芭蕾等一系列高难度舞台特技,三百多位演员在水陆空三维立体空间,倾情演绎了秦始皇修灵渠的艰辛、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等穿越时空的真善美传奇,将绚丽多彩的八桂文化带入大家的视野,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分析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是如何实现文化发展的?‎ ‎【答案】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实现《桂林千古情》发展离不开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在广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在广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桂林风土人情,实现了文化的发展。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不断推出有独创性元素的新作品。它倾情演绎了秦始皇修灵渠的艰辛、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等穿越时空的真善美传奇,实现了文化发展。③文化创新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用独特的导演手法、全新的表现形式,通过全息投影、超大LED屏、空间创意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结合吊威亚、肩上芭蕾等一系列高难度舞台特技,通过文化形式、传播手段创新实现了文化的发展。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三百多位演员在水陆空三维立体空间,倾情演绎实现了文化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分析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是如何实现文化发展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是如何实现文化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主体、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点睛】‎ 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既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六十年来,广西人民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而努力。‎ 借助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利用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广西发展模式。广西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广西各族人民的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努力。当代广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广西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彰显了哪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2)我校准备开展以“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设计2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答案】(1)广西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 ‎(2)观看一场爱国主义影片、讲一个伟大民族精神的故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广西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彰显了哪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西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彰显了哪些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等方面来回答。‎ ‎(2)我校准备开展以“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题请考生设计2个具体的活动形式,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要注意围绕“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主题,考生可从观看一场爱国主义影片、讲一个伟大民族精神的故事等角度设计2个具体的活动形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