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教案
【背景材料】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2017年12月3日晚19:30首播。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这档节目聚焦国内27件顶级文物,邀请九大博物馆馆长坐镇点评,采用流量演员演绎情景短剧,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严肃的科普与轻松的娱乐巧妙结合,从而实现“让国宝活起来”的传播效果。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知识支撑】 一、《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此节目,激发了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崇拜与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国家宝藏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所含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节目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级宝藏更加炫酷地进行了展示,营造了生动的情境,为文物赋予了生命,讲述了文物背后的真实故事及历史,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树立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一幅画,一只瓶,一面鼓,确乎都是死物,静静地躺在那里供人观瞻和赞叹。《国家宝藏》对文物进行了实践演绎,通过文物专家更加权威地推介,又请小鲜肉和老戏骨以国宝守护人的名义演绎关于文物的故事,使得传播、继承文化的形式得到了创新。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宝藏》让这些文物死而复生,并动员现场的观众投票评选,成为2017年12月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一档节目,体现了该节目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国家宝藏》节目,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 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档节目的选题和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宝库资源,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的用意,体现了意识的特征。 联系观 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国家宝藏》想让这些文物死而复生,其方式一如前述,核心是在物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关系越强,文物越活。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国家文物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又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能力测试】 1.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多个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均得到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类节目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出众的节目气质都是其他娱乐性真人秀节目所无法比拟的。这表明 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2017年12月3日19时30分,《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正式播出。《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7年12月,《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引起大家对文物的关注。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因为,在我国 ①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载体 ②历史文物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中华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保护历史文物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保护历史文物才能保障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独立发展 A.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2017年12月3日,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惊艳亮相,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强势结盟,通过综艺节目的方式由明星将27件顶级国宝的故事演绎出来,让观众像看电视剧一样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国家宝藏》整体观感大气恢弘、美轮美奂,从创意到形式再到效果都备受好评。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①在传承中发展,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表达方式 ②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当代人审美需求 ③坚持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满足了现代观众的需求 ④承袭和回归传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600岁的故宫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展开合作,从旅行、文创到游戏,凭借故宫不俗的传统文化IP,通过“故宫淘宝”等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①新媒体有利于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效对接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③市场化网络运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传统文化必须通过形式创新才能得到人们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文物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到2020年文物事业在传承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 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文物的指导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更新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影响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合理适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强化主管部门职责,文物保护,基础在县,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保护文物工作的指导原则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提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体现了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选A。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文化遗产的知识。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这是基于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故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排除;④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4.C 【解析】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所以要保护文物,①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保护历史文物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要保护文物,③正确;④说法夸大了文物保护的作用,故本题答案应为C。 5. B 【解析】题目没有体现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②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对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说法错误,应排除;本题应选B。 6、A 【解析】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排除③;④ 说法过于绝对,排除。600岁的故宫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开展合作,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效对接,①②正确并符合题意。 7.【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是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整体,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文物保护坚持服务大局。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文物保护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坚持法律底线。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文物方案。 (3)如:发挥社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社会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建议中必须出现“文物”“社会”等词) 【解析】本题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一方面认真解读所给的材料,另一方面,需要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本题中考生着重可以考虑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塑造人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 提两条建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只有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发挥社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社会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社会组织参与保护文物相关制度设计。等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