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7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高考政治大二轮专题精讲必修四专题十一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74张)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 知识 板块整合法 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 - 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1 .(2018· 江苏卷 ,26) 有研究表明 ,“ 暗物质 ” 和 “ 暗能量 ” 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 96% 。科学家预计 , 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 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 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 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突破性认识 , 将改变人们的宇宙观 , 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 A 项符合题意 ;B 、 C 两项是哲学的作用 , 不符合题意 ;D 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与材料无关。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二 哲学的产生、哲学与时代、哲学的作用 2 .(2017· 江苏卷 ,24) 在中国古代 “ 家国一体 ” 的社会组织结构中 , 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 ,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 “ 尚圆 ” 思维 , 讲究圆满、圆融、圆通 , 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 ① 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哲学智慧的来源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国 “ 家国一体 ” 的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 ②正确。人们在家庭团聚和国家统一中总结出 “ 家国一体 ” 思想 , 可见哲学源自实践 , ④正确。材料只强调认识的形成 , 没有涉及传统文化的反作用 , 排除①。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 排除③。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3 .(2017· 天津卷 ,9)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 :“ 哲学很重要 , 很多学问做深了 , 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 , 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 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 , 要懂哲学。 ” 他之所以这么讲 , 主要是因为 ( )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 排除 A 项。哲学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 , 不选 C 项。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之所以强调哲学的重要性 , 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 故选 D 项。 B 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 舍去。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三 世界观与方法论 4 .(2015· 山东卷 ,34) 知廉明耻 , 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 不耻则无所不为 ”, 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 不是无条件的 , 所以 A 项错误。 C 项不属于 “ 哲理 ” 。材料中的廉耻观念属于社会意识 , 题干中的古语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 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 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 “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 不耻则无所不为 ” 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廉耻的观念就会什么都敢据为己有、什么坏事都敢做 , 说明人的观念影响着自己的行为 , 体现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因此选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一 ) 哲学的 内涵 - 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二 ) 哲学的基本 派别 - 1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1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三 ) 哲学发展史上的两个 对子 - 1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四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1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1 .(2018· 天津卷 ,4) 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 , 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 , 以前主要靠种庄稼 , 村民收入不高。后来 , 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 , 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 开展旅游精品村建设 , 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 , 提升改造农家乐 , 吸引来大量游客 , 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 ) A. 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 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 , 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市场需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郭家沟是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搞乡村旅游的。郭家沟以前村民收入低 , 后来结合自身情况 , 通过乡村旅游 , 提升改造农家乐 , 吸引了大量游客 , 实现了村民增收 , 这表明科学发展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 发挥自身优势 ,D 项正确 ;A 项说法错误 ; B 项说法太绝对 ;C 项说法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2 . 〔 2016· 天津卷 ,12(3)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 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 “ 走出去 ” 的重要方式。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 2002 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 , 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 , 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 , 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 , 运用市场运作方式 , 吉利集团于 2010 年 8 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 , 该集团业绩稳定 , 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 , 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 1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答案 : ① 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 , 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 ,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② 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 , 科学制定方案 , 从而成功实施并购 , 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 , 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③ 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 , 成功并购 , 实现转型升级 , 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 ,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解析 : 该题以 “ 海外并购 ” 为背景 , 考查唯物论的主干知识。作答时 , 首先 , 要明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 ; 其次 , 要根据材料的内容紧扣原理展开分析 ; 最后 , 将材料和原理相对接后 , 整理出答案。 - 1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二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3 .(2018· 浙江选考卷 ,26) 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 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③ 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④ 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 , 考查有关规律的知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是承认并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 按规律办事的体现 , ②④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①不选。 “ 改造规律 ” 的说法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 排除③。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4 .(2016· 全国 Ⅱ 卷 ,22) 在长征途中 , 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 , 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 , 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 , 寻找敌方薄弱环节 , 灵活调动军队 , 四渡赤水 , 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 ① 重视调查研究 , 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知识 , 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妙在于调查研究 , 在尊重战争规律的基础上 , 把握全面的、变化的客观实际 , 故选①③。尊重客观实际是人们行动的出发点 , 舍去②。④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不选。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三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 5 .(2017· 全国 Ⅱ 卷 ,2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 , 实现 “ 十三五 ” 时期发展目标 , 破解发展难题 , 厚植发展优势 ,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 ① 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 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 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 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发展理念的创新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 ②正确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③正确 ; 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实践的前进性而不是曲折性 , ①不符合题意 ; 新发展理念对既往发展理念是 “ 扬弃 ” 而非彻底否定 , ④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6 .(2016· 全国 Ⅱ 卷 ,23) 《韩非子 · 说林上》记载 : 一年春天 , 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 , 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 :“ 老马之智可用也。 ” 于是 , 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 , 军队在后面跟着 , 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① 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 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 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 老马之 “ 智 ” 与人之 “ 智 ” 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是人所特有的 , 老马的行为只是本能的行为 , 不是实践活动 , 不选④。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 舍去①。管仲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 , 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 人能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 , 从而解决了迷路问题 , 故选②③。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7 .(2016· 全国 Ⅲ 卷 ,23)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 , 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 , 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 , 如 “ 地冷宜亲火 , 楼高可摘星 ” 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 ;“ 开函喜动色 , 分明是君容 ” 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 ①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人是产生意识的主体 , 意识的内容源于社会实践 , ②④符合题意 ;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 内容是客观的 ,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 ①不选 ; ③明显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 不选。答案为 C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2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8 . 〔 2015· 全国 Ⅱ 卷 ,39(1)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 ,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 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 ,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 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 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 狼牙山五壮士 ”“ 八百壮士 ” 等英雄群体 ,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 , 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 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 , 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2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结合材料 ,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答案 :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 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 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 , 坚持持久抗战 , 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 : 本题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为背景 , 考查对抗战精神的全面认识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知识范围是 “ 意识能动作用 ” 。抗战精神为正确的意识 , 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体现的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 2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四 运动与静止 9 .(2017· 江苏卷 ,26) 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 000 多年的历史 , 最初用于军事 , 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 , 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 , 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 , 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 , 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① 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③ 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观与运动观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各地的风筝各异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 各地的风筝虽然形式不同 , 但是都具有风筝的共性 , 可见矛盾具有普遍性 , ①正确。风筝的演变体现了事物的运动 ; 无论怎么变 , 风筝仍旧保留了其基本特点 , 这体现了静止 , 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的曲折性 , 排除②③。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2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10 .(2015· 江苏卷 ,24) 世间万物 , 变动不居。 “ 明者因时而变 , 知者随事而制。 ” 这说明 ( ) ①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 排除③。 “ 明者因时而变 , 知者随事而制 ” 说明了①②。题目未体现对立统一 , 排除④。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2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一 ) 物质与运动 1 .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 .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 原理内容 :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 反对错误倾向 :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 2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二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 关系 - 2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三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2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3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四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 ,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 必须尊重规律 , 按客观规律办事 , 而不能违背规律 , 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另一方面 ,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 认识和利用规律 ,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 改造客观世界 , 造福人类。 (2) 方法论要求 :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 , 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3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五 ) 比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3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一 认识的过程 1 .(2017· 全国 Ⅲ 卷 ,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 经过长期努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从认识论看 , 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 ①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 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以新时代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知发展过程为背景材料 , 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提出 , 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 是改革实践发展的结果 , ①②正确 ; 认识不能超越具体的条件 , ③说法错误 ; 认识的发展是新认识辩证否定已有认识的过程 , ④说法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2 .(2017· 全国 Ⅲ 卷 ,23) 恩格斯指出 , 认识中 “ 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 , 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①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 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过程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人类可以获取真理性认识 , ②错误 ; 认识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 ③错误 ; 人们获取认识是一个长期过程 , 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 ①正确 ; 旧问题的解决 , 引发出新问题 , 再去解决新问题 , 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 ④正确。答案为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二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 .(2018· 全国 Ⅰ 卷 ,21) 十八大以来 , 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 ,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 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 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 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 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 , 来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 , 由中国的社会实践决定 , ①错误 ;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④错误 ; 这一思想符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 , 是中国社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果 , ②③正确。故 C 项应选。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4 .(2017· 全国 Ⅰ 卷 ,21)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 零工社区 ” 。各类专家以 “ 打零工 ” 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 , 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 , 获得信息资源 , 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 , 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 零工社区 ”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 ①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 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 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创业者的问题来自于创业实践 , 专家回答、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创业实践的发展 , ①正确。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专家把创业者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 , 排除③。创业者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 , 体现了认识经过实践转化为成果 , 可见④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5 .(2017· 全国 Ⅱ 卷 ,21)2016 年 9 月 , 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 , 攻关品种 “ 广湘 24S/R900” 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 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 , 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 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认识发展具有主体差异性 , 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 , ②错误 ; 失败的实践对认识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 ③错误 ; 杂交稻实验的结果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认定失败 ,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①入选 ; 杂交稻实验的过程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 ④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6 .(2016· 全国 Ⅱ 卷 ,21) 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 , 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 , 部署完成了 78 275 台套北斗终端 , 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 ①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 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 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 不选③。④说法过于绝对 , 不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断被开发和运用 , 体现了①②。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7 .(2016· 浙江卷 ,28) 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 A .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理解能力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漫画可以看出 , 右边的人在没有深入实践的情况下 , 轻易得出了股市 “ 水没多深 ” 的认识 , 并误导了左边的人跳入股市 , 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 ,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B 项符合题意 ; 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项与题意不符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的是实践第一的观点 , 漫画中右边的人并不是没有实践 , 只是实践不够深入 ,C 项不选 ; 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 ( 实践 ) 和间接经验 ( 他人或书本 ), 并非一定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 ,D 项不选。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4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考点三 真理 8 .(2016· 全国 Ⅰ 卷 ,20) 习近平强调 , 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 , 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 ①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 , 旨在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指向要求是认识论。重视智库建设 , 推动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依据在于认识过程受到主客体因素的影响 , 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克服主体的局限性 , 相互取长补短 , ②③正确 ;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 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 ①错误 ;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 不同主体认同的知识不一定是真理 , ④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9 . 〔 2016· 全国 Ⅲ 卷 ,39(1)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 - 42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 , 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20 世纪 60 年代末 , 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 —— 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 , 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 , 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 “523 项目 ”, 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 屠呦呦小组与全国 7 个省市、 30 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 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 , 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 , 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 ,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 ,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 - 43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屠呦呦说 ,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 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 , 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 , 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答案 :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 , 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 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 , 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 , 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 , 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 , 接受检验 。 - 44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解析 : 本题限定了答题的范围是 “ 追求真理 ”, 结合材料可根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等知识来组织答案。 - 45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46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一 ) 对实践问题的几个认识 1 . 实践的地位 :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2 . 实践的含义、类型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 , 是连接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 实践分三种类型 ,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 二是变革人类社会的实践 ,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 47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3 . 实践的特征 (1)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 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 也具有客观性。 (2)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历史的发展的。 4 . 实践的主体 : 人民群众。 - 48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二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 关系 - 49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三 ) 对真理问题的认识 1 . 真理的含义 :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 真理的基本属性 : 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 认识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 但是 , 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 . 真理的特点 (1)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具体性强调纵向变化 , 真理的条件性是强调横向的变化。 - 50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4 . 真理的检验标准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不能以多数人的意见、权威人士的意见等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5 .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 , 不容混淆 , 不能认为真理中包含谬误的成分。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 真理之川是从谬误的沟渠中流过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真理总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 , 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 - 51 - 高考真题重练 知识体系重构 核心知识重组 ( 四 ) 认识 过程 - 52 - ( 一 ) 多角度揭秘意识的考法 例题 1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 , 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大脑的 “ 扣带前回 ” 区域相关联 , 有人喜欢 “ 钻牛角尖 ” 往往与该区域的 “ 换挡装置 ” 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 ) ①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 , 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 是独立于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 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 , ①观点错误 ;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的加工改造 , 但其本质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排除② ; 大脑的 “ 扣带前回 ” 区域相关联导致不同意识的产生 , 充分说明了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 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3 - 考法揭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别意识的内容、形式、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所以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 是客观的 ; 意识要借助于人脑反映出来 , 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 54 - 例题 2 (2017· 江苏卷 ,25)20 世纪 80 年代初 , 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 “ 量子纠缠 ” 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 , 如果把 “ 量子纠缠 ” 原理用于通信 , 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 , 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 , 并于 2016 年 8 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C.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作用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 “ 量子纠缠 ” 原理指导科研 , 成功发射了通信卫星 , 可见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故答案为 D 项。 A 、 B 两项材料未体现。 C 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5 - 考法揭秘 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前者强调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 ,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 先有物质 , 后又意识 , 物质决定意识 ; 后者是强调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 ,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即人们可以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 从而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二者是从不同角度说明的 , 绝对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 56 - 例题 3 “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 , 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 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对落叶的看法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C 项入选。 A 、 D 两项为意识的特点 , 但与题干中 “ 看成美好的音符 ”“ 悲秋之感 ” 不符合。 B 项错误 , 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意识活动没有这个特点。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57 - 考法揭秘 解答本题要学会区别意识的三个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的目的性强调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 , 总是抱着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 在实施行动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等 ;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材料中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就是意识主动创造性的表现。在题目作答中一定要对意识的三个特点作区别。 - 58 - ( 二 ) 从不同哲学角度理解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例题 4 (2017· 全国 Ⅰ 卷 ,23)2016 年 12 月 ,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 ,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 ①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 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 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主观意识不能成为实践的出发点 , 排除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总结规律应该坚持从个别到一般 , 排除③。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 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①正确。材料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规律 , 可见④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59 - 考法揭秘 本题对于 “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 这一观点可从不同哲学角度解读 , 可以体现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从唯物论角度看 , 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从辩证法角度看 , 既可以从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角度分析 , 也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角度分析 , 还可以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角度分析 ; 从认识论角度看 , 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角度分析 ,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等。所以 , 在复习备考中 , 要学会从不同哲学角度对一则材料进行多方面分析。 - 60 - ( 三 ) 正确揭秘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考法 例题 5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 “ 中国制造 2025” 的目标 , 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 , 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 , 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 , 工作中坚忍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这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 , 历史上 , 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 , 工匠角色逐渐淡出。近年来 , 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 , 靠 “ 山寨 ” 和低价竞争 , 忽视了产品的灵魂 —— 品质 , 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 ,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 做大做强中国企业 , 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 61 - 全面倡导工匠精神 , 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 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 :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 , 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 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 , 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 ,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 , 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 , 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 “ 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 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 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 —— 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 , 仅仅倡导工匠精神 , 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因而 , 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 62 - 考法揭秘 本题要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去理解意识的作用。首先 , 明确题目设问范围是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然后 , 理解材料 , 结合学者观点作答。从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 培育工匠精神 , 这符合我国的国情 , 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 同时也看到了工匠精神对我国发展的作用 , 也就是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这两点看 , 该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就这个观点而言 , 还是不够完整的 , 因为仅仅有工匠精神还远远不够 ,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 因此除了倡导工匠精神之外 , 还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 , 只有有了人才能够通过发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意识反作用的理解 ,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但改造世界不是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直接实现的 , 必须经过实践这个中间桥梁才能实现。该学者只是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 而忽略了实践把意识变为现实这个关键点 , 从而导致了论述的不完整。 - 63 - ( 四 ) 多角度揭秘实践与认识的考法 例题 6 (2018· 江苏卷 ,2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 , 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 , 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 , 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各种地图产品层出不穷 , 地图服务单位的业务也迅速拓展 , 这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 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故选 B 项 ;A 项是实践的特点 , 与材料无关 ;C 项是实践的作用 , 不符合题意 ;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4 - 考法揭秘 作答本题需要明确实践的三个特征的区别和如何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要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目的。在复习备考中 , 要学会比较四者的区别。 - 65 - 例题 7 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 , 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 “ 糖酸比 ”, 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 , 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 ) ① 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 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 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 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 标准 A .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②说法错误 , 认识决定于实践 , 但是并不一定始终落后于实践 , 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也可能先于社会实践 ; ④说法错误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排除 ; 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6 - 考法揭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 ; 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决定于认识 , 但可以说认识决定于实践 , 实践高于认识 , 实践制约认识 , 而不是认识一定会落后于实践。 - 67 - 例题 8 〔 2018· 全国 Ⅱ 卷 ,40(1)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 , 持续创造 , 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 ,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为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 , 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 , 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 年 , 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 “ 三系 ” 配套育种 ;1989 年 , 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 ;1997 年 , 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 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 ;2017 年 , 创造了亩产 1 149.02 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 , 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 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 “ 量质齐升 ” 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 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 “ 海水稻 ” 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 5 ‰ 盐度的海水灌溉。 - 68 - 作为 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 , 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 , 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 50 多期 , 培训来自亚、非、拉美 30 多个国家的 2 000 多名学员 , 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 答案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 , 开拓创新 , 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 , 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 , 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69 - 解析 : 本题以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推广为背景 , 综合考查对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知识范围要求是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 设问指向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 , 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 ,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是认识的目的 ; 同时 ,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而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技术 , 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70 - 考法揭秘 本题可按照意图揣摩 —— 审读设问 —— 提取信息 —— 规范作答这一思路进行解答。 1 . 设计意图 试题以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素材 , 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 . 审读设问 设问指向具体明确 , 学科知识具体限定为实践与认识 , 学科任务为解释与论证。一方面需要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作出说明 , 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 71 - 3 . 提取信息 通过分析情境材料可得出如下有用信息 : ① 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 , 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 ② 1973 …… 1989 …… 2017 …… 水稻单产不断创造奇迹 ; ③ 为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 团队进一步确立了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 ④ 团队不懈奋斗 , 持续创造 , 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为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 . 规范作答 根据对应信息 , 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层次化、逻辑化的分析 , 防止出现只罗列观点 , 不进行分析的现象。 - 72 - ( 五 ) 揭秘认识过程、真理的考法 例题 9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 , 作者称图一为 “ 剁肉图 ”, 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 ; 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 “ 烤肉串 ” 和图三 “ 厨师扇风 ”, 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 “ 便面 ” 的中国古扇 , 因此图一应叫 “ 烤肉图 ”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 , 应坚持的观点是 ( ) - 73 - A. 真理是客观的 , 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 , 真理只有一个 C. 真理是有条件的 , 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 真理是具体的 , 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考法揭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别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 , 只有一个真理 ; 真理的具体性强调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真理是有条件的 ,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依据图一 , 书中作者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理解为菜刀 , 并把图一称为 “ 剁肉图 ”, 研究者结合图二、图三 , 把古人所拿东西理解为中国古扇 , 从而把图一称为 “ 烤肉图 ”, 这表明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但对同一对象的认知 , 真理只有一个 ,B 项说法正确 ;A 、 C 、 D 三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 不选。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74 - 例题 10 “ 天之亡我 , 我何渡为 ?” 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 :“ 江东子弟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 :“ 江东子弟今虽在 , 肯与君王卷土来 ?” 可见 ( ) ①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 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法揭秘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的特点及认识的影响因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项羽能否东山再起 , 杜牧和王安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 这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 同时也说明了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①④符合题意。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 , ②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同 , 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解析 关闭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