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张家港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35小題,毎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題意的。 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A. 消费决定生产的水平和方式 B. 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 C.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B: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中,消费的贡献最大,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B符合题意。 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A说法错误。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说法错误。 D:材料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体现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当前,国内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在线教育丰富的课程资源、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机动灵活的时间安排,吸引着众多的孩子和家长,到2018年在线教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已有1700亿元左右。这主要说明 A. 生产与消费互相决定 B.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D. 生产为消费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C:在线教育丰富的课程资源、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机动灵活的时间安排,吸引着众多的孩子和家长,使得在线教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主要说明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C符合题意。 A: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A说法错误。 B:材料强调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不体现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B与题意不符。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其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也不能认为二者相互决定。但可以说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动力。 3.某国有企业在改制后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全部股份中,国有成分占45%,集体成分占25%,外资成分占20%,私人成分占10%。可见,该公司属于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外资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公司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经济形式,它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等。 4.股份合作农场,是农民在农业经营体制方面破解“农民多而不富,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这一难题的全新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使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股份合作农场模式 ①是个体经济创新尝试 ②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③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所有权的转变 ④可以实现土地增值,促进收入分配的多元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使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股份合作农场模式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可以实现土地增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分配的多元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股份合作农场模式属于集体经济,不是个体经济,①错误。 ③:股份合作农场模式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C。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C.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A错误。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错误。 C: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C错误。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进产权保护法制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其经济生活依据是: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②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③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①说法错误,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市场上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国家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②④入选;③错误,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题选B。 【点睛】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7.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典型的判断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主要有条件排除法、概念判断法、事实判断法等。解答本题主要采用事实判断法,阅读题肢可知,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因为还要看企业的性质,如果不是公有制企业就不能是按劳分配,据此判断可以排除①。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据此判断排除②。③④选项表述正确,选D。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亦称正误型选择题,是高考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该题型一般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或者错误的题肢,设问一般表述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不成立的)”,设问的指向词有“是”“属于”“是正确的”“正确的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的”等,题肢阐述的可能是不同的知识点,也可能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方面。本题为典型的判断型选择题,解答的方法主要有条件排除法、概念判断法、事实判断法等。 8.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滴滴快车,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软件接单开车赚取收入,以补贴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A. 扩大了按劳分配的范围 B. 拓宽了居民的增收渠道 C. 确保了收入分配公平 D. 改变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发展分享经济没有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A错误。 B:上班族小李加盟滴滴快车,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软件接单开车赚取收入,以补贴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拓宽了居民的增收渠道,B符合题意。 C:确保了收入分配公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展分享经济没有改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D错误。 故本题选B。 9.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4月26日印发《2018年收入分配重点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 B.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C. 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 D. 增强兜底保障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可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属于再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正确选项为C。 【点睛】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10.2018年10月1日开始,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教育、赡养老人等五项支出可在税前予以扣除。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利于 A. 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B.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 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D. 增强再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D: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起征点和增加专项扣除,有利于增强再分配对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D符合题意。 A.:新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起征点和增加专项扣除,有利于减轻居民税负,增加居民收入,但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A与题意不符。 B:个税改革属于再分配调节,不属于初次分配调节,B说法错误。 C:个税改革有利于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而不能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在25000元以下部分的收入所对应的税率均有所下降,而25000元以上部分维持税率不变,这样有助于减少和免除较低收入群体的个税负担,使居民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并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本次个税调整,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使居民受益面大幅度扩大,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11.70年来,我国分配制度经历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B.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 C. 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D.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C:70年来,我国分配制度经历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符合题意。 A: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是决定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A说法错误。 BD: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不是分配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在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使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相应的收入,才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只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印发《2018年收入分配重点工作》,旨在进一步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所谓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 A. 收入没有差距 B. 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C. 保证人们高质量生活 D. 实行平均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所谓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是收入差距不能过大;C说法错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D说法错误,不是实行平均主义,而是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所以本题选B。 13.改革开放40年,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数据表明 A. 政府努力促进居民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B. 人民生活更为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实现 C.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 D. 我国已消除了居氏收入差距,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数据表明,政府努力促进居民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不断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A项符合题意;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B项说法错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项说法错误;我国要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的趋势,而不是消除了居民收入差距,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4.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形成的无数行为更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以看出 A. 企业联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D. 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有关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A:材料强调社会分工与价值规律对资源的调节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强调了社会分工,但没有看到市场促进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B不符合题意。 C:强调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C正确。 D:社会道德在市场中不能起支配作用,材料为涉及社会道德,C错误且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C。 15.所谓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这种负面清单属于 A. 市场准入规则 B. 市场平等规则 C. 市场交易规则 D. 市场竞争规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所谓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在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这种负面清单属于市场准入规则,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6.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的信息,这有助于减少市场调节的 A. 自发性 B. 盲目性 C. 滞后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材料未涉及市场主体不择手段追逐利益,因而反映的也就不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A不符合题意。 B :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全面了解市场供求变化的信息,有助于减少企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时间差”问题,也就没有体现市场调节的滞后性,C不符合题意。 D:市场调节没有不平衡性的问题,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1)自发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唯利是图、两极分化)。 (2)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决策,一哄而起) (3)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注意:判断自发性、盲目性还是滞后性的顺口溜 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标侵权等。 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农业多见。 17.2018年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这表明 A.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坚实基础 B. 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D. 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是基础,A错误。 B: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错误。 C: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C符合题意。 D: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意味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本题选C。 18.2018年10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长春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国药准字S20120016)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同时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材料说明国家 A. 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B.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C. 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D. 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长春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同时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这体现了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C正确;经济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材料没涉及到这些,A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的宏观调控,B体现的是市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法律手段是指国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材料没涉及到,D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C。 【点睛】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19.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A. 经济手段 B. 政治手段 C. 法律手段 D. 行政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根据题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A选项入选。B选项不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排除。C、D选项没有体现。 【点睛】正确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要特别注意关键词: (1)经济手段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2)法律手段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3)行政手段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20.2019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部电子商务领域的综合性法律,针对舆论关注的个人代购、刷单、大数据杀熟、捆绑搭售等都做了相关规定。材料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市场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材料“2019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 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D不符合题意,市场手段不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故答案为B。 21.近年来,我国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政策不断出台,对节能环保、优化产业结构等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7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改革列出时间表。这表明 ①我国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②我国注重发挥宏观调控在节能环保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推进协调、绿色发展为基本标志 ④我国通过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价格改革列出时间表,这表明我国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我国通过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②错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共同富裕是 A.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C. 市场经济的共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A错误。 B: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错误。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共性,C错误。 D: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近年来,旅游市场存在“不合理低价游”“不签订旅游合同”“强制消费”等乱象,治理这类乱象的根本之策是 A. 基本法律制度 B. 公共道德制度 C. 社会信用制度 D. 国家行政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治理旅游市场乱象,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根本之策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C项说法正确;ABD项均不是根本之策;正确选项为C。 【点睛】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原因: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措施:①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A. 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即到2050年,我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项符合题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A项不合题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而是现实的国情,B项不合题意;我国从2020年2035年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25.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定位的是 A.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进入现代化 D.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属于发达国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A项符合这一定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B项说法错误;我国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项说法错误;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26.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需要 A. 深化改革,解决人民的温饱和小康问题 B. 推进创新,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C. 发展生产,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D. 扩大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矛盾,从根本上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C项符合题意;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上要靠发展生产,而不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和小康问题,A项说法错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矛盾,B项与题意不符;扩大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不是根本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③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7.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是 ①缩小区域差距,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②贯彻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文明如皋城 ③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创新发展开放发展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缩小区域差距,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措施,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贯彻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文明如皋城、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等,不涉及发展不平衡问题,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不平衡发展多是从横向比较来分析的,而不充分发展多是从纵向比较来分析的。因此,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归根结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不仅要有量的明显增加,更要有质的显著增强。 28.2018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建立完善的全民参保制度、动态调整筹资机制。此举旨在 A.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B. 促进共享发展的成果 C. 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D. 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答案】B 【解析】 【详解】2018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建立完善的全民参保制度、动态调整筹资机制。此举旨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共享发展的成果,B项符合题意;此举不涉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A项与题意不符;促进城乡共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C项说法错误;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29.一个国家要想保持长久的经济竞争力,必须夯实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 ①现代化建设政治保证 ②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③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④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国家要想保持长久的经济竞争力,必须夯实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②③项符合题意;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①项说法错误;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不是战略目标,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事关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30.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该节日的设立 A. 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B. 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升 C. 能够显著增强农村经济质量优势 D. 必将使农村产业结构科学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有利于调动亿万农民重农务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A项符合题意;该节日的设立与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之间没有直接关系,B项与题意不符;CD项夸大了该节日的作用;正确选项为A。 【点睛】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凝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动力。 31.可口可乐和汇源公司高调宣布双方实施要约并购的消息后,人们对这起跨国并购事件的关注或争论,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跨国并购主要体现了 A. 贸易全球化 B. 资本全球化 C. 生产全球化 D. 市场全球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可口可乐和汇源公司高调宣布双方实施要约并购的消息后,人们对这起跨国并购事件的关注或争论,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这种跨国并购主要体现了资本全球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A、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2)载体: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机遇: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一国经济波动会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正确态度: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内、外资企业同税率符合世贸组织的原则 。 A. 非歧视 B. 透明度 C. 市场准入 D. 互惠互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内、外资企业同税率符合国民待遇原则,A项符合题意;材料的内外资企业同税率没有体现B、C、D三项的原则,B、C、D三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33.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这表明中国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B. 解决了全球经济发展问题 C. 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D. 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本题不是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A不合题意。 B: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中国没有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问题,B错误。 C: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中国没有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C错误。 D: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这表明中国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4.适应经济全球化,我们要以 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A. 独立自主 B. 改革开放 C. 对外贸易 D. “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适应经济全球化,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D项符合题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则,A项不合题意;B、C两项观点都不是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点,不合题意。答案选D。 35.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是 ①坚定地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③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结于坚定地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①④项符合题意;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②项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36.从奔跑不息的滴滴打车、Uber,到眼下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以及房屋互租等等,伴随互联网大潮,“4共享模式”风起云涌,“共享经济”深入人心。共享经济从产权层面上看,就是一种所有者暂对让渡使用权以获取收入的租赁经济,但在以前并没有形成气候。 共享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面临“成长的烦恼”;共享经济与传境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引发了社会冲突;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保障: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壁垒可能导致新的行业垄断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经济当前能逐渐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2项(写出序号),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①消费者观念转变,租赁消费越来越普遍 ②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商品所有权交易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租赁交易的信息成本 ④“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的特点 (2)请你谈谈如何破解共享经济发展中“成长的烦恼”。 【答案】(1)选择①和③。 说明: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知及时、准确、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2)①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公平竞争,防止出现新的行业垄断。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③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消费者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以共享经济发展及其“成长的烦恼”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规范市场秩序,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请考生在下列选项中选择2项(写出序号),回答共享经济当前能逐渐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本题可选择①和③,选择①的理由可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角度来回答;选择③的理由可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来回答。 (2)本题请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破解共享经济发展中“成长的烦恼”,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如何破解共享经济发展中“成长的烦恼”,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共享经济发展中“成长的烦恼”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大数据壁垒可能导致新的行业垄断等”,可从政府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来回答;劳动者缺乏“安全网”保障,可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和国家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来回答;“消费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可从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来回答。 【点睛】解答建议、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37.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难题。 (1)结合下表所列的发展难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坚持怎样的新发展理念及其注重解决的问题。 发展难题 新发展理念 注重解决的问题 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 ① ②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③ ④ 城乡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有待加强 ⑤ ⑥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十八大以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増速1.4个百分点,先后跨过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江苏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了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优势。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江苏省在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应如何作为。 【答案】(1)①创新发展 ②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③绿色发展 ④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⑤协调发展 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①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③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难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下表所列的发展难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坚持怎样的新发展理念及其注重解决的问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然后分析分别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中的发展难题,对应理念。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江苏省在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应如何作为,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分别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角度思考分析。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我国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对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改革逐步深化,开放全面展开。改革破除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些思想藩篱,开放带来了要素互通与增长活力的释放。一路走来,改革开放使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经济成就: 材料二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的同时,也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为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进入新时代,中国开启了加强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通过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等措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持续增大,深刻影响着世界。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改革开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极大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完善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了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了我国生产力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带动了相关国家的出口和投资;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增加了市场供给,满足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共同发展。 【解析】 第 (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本题属于图表类试题。从纵向看,从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降低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价格比重大幅度降低,说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大幅度降低说明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大幅度提高说明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了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了我国生产力发展。 【点睛】图表类主观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曲线、柱状、饼图)提供相关数据,要求从纵向和横向及其图表之间的联系中分析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揭示规律,从中归纳正确结论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一般由标题、图表和小注三部分内容组成,设问方式一般有表(材料)一、表(材料)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属“是什么”)或要求概括经济发展状况;表(材料)一、表(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属“是什么”);分析表(材料)一、表(材料)二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属“为什么”);如何解决表(材料)一、表(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或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属“怎么做”)。 2.解题技巧 (1)表格类 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坚持“三看两对比”的解题方法。所谓“三看”,就是解题要看标题,看图表内容,看小注。答案要有对标题的表述,对图表内容的对比,对小注和图表的分析。所谓“两对比”是指对图表内容进行“横比”和“纵比”。“横比”主要看不同内容之间的差距。“纵比”即立足一项内容,或者总体内容,明确变化趋势。同时答案不但要有对图表内容的描述,还要有对图表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和整个图表整合问题的描述。 (2)坐标曲线类 解答此类试题要做到“三审读两对比”。所谓“三审读”是指审读标题,审读图表,审读小注,即从总体上明确标题、图表和小注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整体上图表表明的问题。“两对比”是指对图表中的内容,立足时间跨度,看单项的发展趋势;立足空间对比,看曲线之间的对比,弄清楚图表内容中的差距。 (3)饼状图类 此类试题一般由相互对比的两个饼状图组成,同时试题为了突出所要表述的信息,配有文字标题和小注强化说明。饼状图类试题比较容易解答,因为单个的饼状图能反映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无法表达时间跨度上的差异。要想表达时间上的变化,必须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饼状图。所以解答此类试题应遵循以下几步:第一步,立足单个图表分析经济信息;第二步,对比图形变化,明确信息变化;第三步,结合小注,明确小注与图表的关系。 (4)复合型图表类 复合型图表题主要由多种图表形式组成,从而凸显某一主题。常见的有曲线图与柱形图的结合、曲线与表格的结合、表格与柱状图的结合等。解答此题坚持“一定二看三联”的方法。一定,即依据图表标题确定答题的主旨。“二看”,即明确图表内容,弄清楚主题内容的变化情况。“三联”,即联系小注,补充说明图表信息。 读懂材料,找准信息,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敏体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 审图表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审标题,审内容,对图表逐项分析,进行比较。 审附注。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做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 审联系。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