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必修3第二单元 限时检测
第二单元 限时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易度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 传播 1、2、3、4、5、6、7、8、9、18、26、27、29 易、中、中、易、中、中、中、中、中、易、中、难、中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 发展 10、12、14、17、20、25、27、28、29 中、中、易、中、易、中、难、难、中 文化创新 11、13、15、16、19、20、21、22、23、24、29 中、中、中、易、中、易、中、中、中、中、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于2017年11月8日下午在故宫畅音阁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其夫人梅拉尼娅共同欣赏了京剧表演,观看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剧目。来宾们阵阵掌声和声声喝彩不绝于耳。这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 ③文化渗透是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A 外国来宾对中国京剧的精彩剧目表示赞赏,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①②正确;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体现,不是文化传播的目的,③不选;“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2.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发生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以一种文化去否定另一种文化,或者认为一种文化优越而另一种文化低劣,从而鄙视、耻笑另一种文化的情况,就属于文化歧视现象。这启示我们( ) ①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反对文化歧视,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②正确;③说法明显错误;不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首先要认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3.汉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那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说着流利的汉语时,当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在言语之中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时,人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国!这一感叹体现了(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④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说着流利的汉语,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同时也表明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①③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征,“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说法错误,排除②;“主流”表述不科学,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地位,④错误。 4.近年来,很多体育盛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不仅让无数人圆了“火炬手”的梦,也让体育赛事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解析:C 很多体育盛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不仅让无数人圆了“火炬手”的梦,也让体育赛事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C正确;A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应该是优秀文化。 5.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庄严通道上,中华文化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纪念碑上刻有三个来自他国的石像,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体现,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④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说法错误。 6.波斯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这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②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谐共处需要各种条件 ④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坚持交流互鉴、和谐共存。这是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①②正确;③材料未体现;④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7.美国探索频道出品了3集电视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它采用国际视角透视小人物的故事,解读了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一经播出反响巨大。这体现了( ) ①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能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 ③大众传媒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④文化“走出去”提升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电视纪录片的播出反响巨大,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传播,③正确;题干未涉及我国的综合竞争力,④不选。 2017年6月23日,“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在成都举行。本次电影节是金砖五国在电影领域深度交流合作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据此回答8~9题: 8.本次电影节上演的《时间去哪儿了》成为一个特别亮点。这部影片是由五位来自金砖国家的大师级导演合作完成的,由五部真人故事短片整合成为一部故事长片。该片呈现五国不同的智慧,沟通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情感,特别是得到了金砖五国观众的一致好评。电影节上的深度交流( ) ①增强了成员方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②使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 ④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电影节上的深度交流反映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使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②④符合题意;应改为增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说法错误,排除③。 9.此次电影节作为落实金砖五国领导人共识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为金砖五国的电影从业者和电影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友好、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对形成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说明(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 ③精神产品不能离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交流对各国政治互信具有决定性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材料“电影节作为落实金砖五国领导人共识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对形成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文化交流对各国政治互信有重要的影响意义,而非决定性意义,④错误。 10.2017年7月,重庆市公布首批“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举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 ) ①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③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 ④保持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可以保留特色文化品牌,故①正确;对特色村寨的保护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②正确;特色村寨的保护与文化交流无关,排除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④。 11.成都一对夫妇,在家用5台电脑,耗时15个月,制作出了《入学考试》动漫作品,该作品中不少桥段,影迷或许会有似曾相识之感。有网友认为,这部影片是典型的“周星驰的桥段+好莱坞的技术”,甚至“完全颠覆了此前对中国传统漫画制作水准的认识”。这说明( ) ①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创新 ③创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发展。“周星驰的桥段+好莱坞的技术”是推陈出新的结果,体现了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创新,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观点错误。 12.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婚前赠送彩礼的习俗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是经过继承慢慢积累下来的文化习俗,①正确;婚前赠送彩礼的习俗起源于西周,且一直保留至今,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婚姻法虽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改造,③表述错误;社会发展并不会磨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④ 错误。 13.2017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 ) ①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②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③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优秀文化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题干主要强调文化的作用,没有涉及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①不选;②观点夸大了中国故事的作用,错误;中国故事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说明③正确;中国故事让中国更有力量,说明④正确。 14.2017年9月8日,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共必修课启动。到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须完成40学时该课程内容的学习,东城区和通州区作为试点区于11月率先启动。在教师中续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是因为教育( ) ①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 ②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是实现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可见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作用,故①④正确;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排除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排 除③。 1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但并非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②说法错误。 16.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有的剧目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东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剧目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 ) ①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④放眼世界,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①符合题意;材料“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③不符合题意;外国文化成果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因此要充分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④表述错误。 17.中国家书文化积淀深厚,上至军政要事,下至儿女情长,横至天文地理,纵至朝代兴亡,记载了人间的喜怒哀愁,刻录了世事的炎凉兴衰。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促使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得以继承 ②有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④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错误;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有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②正确;家书不能作为民族的立业根基,③不选;家书的文化积淀深厚,刻录了世事的炎凉兴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提供了载体,④正确。 18.2017年,山东省文物局继续推进山东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实施100处传统特色民居修缮保护工程,围绕齐长城中段长城村落、胶东半岛海草房等山东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区建设,传承乡土文化。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错误;②③正确表达了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应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明融合无直接关系,④不选。 19.有学者在评论《战狼2》的成功时指出,文艺太注重于照搬传统,容易被形式拘束,更局限了当代人的视野格局,唯有立足于精神内核,着眼于时代大局,中国的文艺文化才能发扬传统、超越传统,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开拓。材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题干未涉及传统文化与民族生存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发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不选;题干强调唯有立足于精神内核,着眼于时代大局,中国的文艺文化才能超越传统,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开拓,因此②④正确。 20.《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引起巨大反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即时传播与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 ②融入时代性和时尚性,才能增强经典诗词的感染力 ③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同和传承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立足实践,将健康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才具有生机和活力,故舍去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可超越时空,汇集世界各地信息,但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只有社会实践才为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故舍去①。②③是《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引起反响的启示。 21.“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以文化创新的必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舍去①。题干旨在说明文艺创作必须立足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故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 不符。 22.凝聚中意两国艺术家心血的新版歌剧《图兰朵》,作为丝路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28日 晚在新落成的陕西大剧院拉开帷幕。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从未到过中国,却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将歌剧《图兰朵》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中意两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③文化传播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 ④文化创新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题干说明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是展现中意两国民族文化的精粹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题中没有说明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步,排除③。歌剧《图兰朵》以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体现的是两者具有共同属性,故排除①。 23.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用文化创新的必备知识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根据材料中“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可以判断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方法的创新是主观的,音乐的发展应取决于实践,故排除。④强调创新的作用,与材料强调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一致,故排除。 24.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①④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创新反作用于实践,②排除;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③错误。 25.某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技艺,建起雕刻艺术文化区,逐步将该村核雕艺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目前,该村有超过300户从事核雕产业,每年收入超过3 600万元,并带动周边村的2 000多人就业。某班同学在调研该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开展“以文化元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主题研讨,下列最适合作为发言要点的有( ) ①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实现其经济价值 ②文化体制改革助推非遗项目产业化 ③依托传统技艺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④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以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必备知识考查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渗透科学精神。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旨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故不选①。题干强调某村用好文化元素助推农村发展,没有涉及文化体制改革,故排除②。依据研讨主题和该村的发展,可推知③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本轮国家机构改革的视野宽、站位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全方位优化和重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被网友戏称为“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中国有句古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映了中国古人对文化旅游的价值认同和精神生活需求。根据国家披露的数据显示,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了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 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 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成立,有望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有效管理,为旅游产业注入全新的丰厚文化底蕴,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传承塑造鲜活的产业形态。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7分) (2)请你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内容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4分) 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材料主要说明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旅游人数、入出境等信息,这说明二者融合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利于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第(2)问需要围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主题,从宣传角度进行解答,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1)①优秀的旅游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②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途径,通过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促进文化和经济的交融。(2分)③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和进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扩大文化影响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3分) (2)示例:①赏山水风情 品自然文化。②寻找自然野趣 探寻文化遗迹。(每条2分,共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性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工业文明兴起后,机器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导致中国传统工艺产业受到严重冲击,走向衰落。但其劣势也显而易见:批量生产的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重新认识充满智慧、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有人认为,将机器生产的科学性、精确度、规模化和手工艺品的差异性、创造性、个性化进行有机结合,是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必由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传承振兴我国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8分) (2)高二某班学生开展主题为“互联网时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的研究性学习,请就如何传承振兴我国传统手工艺拟写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解析:本题以传承振兴传统手工艺为背景,用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的知识考查综合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渗透科学精神。解答第(1)问要注意设问指向“文化价值”,依据材料中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文化遗产等信息,调动文化遗产、文化作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等知识展开分析论证。第(2)问要求写出发言要点,可扣住主题,综合检索和选用知识库的知识,用准确的语言,列举出发言要点。 答案:(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分)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我国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价值,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振兴我国传统手工艺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2)①坚守工匠精神,为传统工艺注入时代精神和现代元素,使其充满生活气息。②借助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每条2分,共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央视2018年元旦开始播出的百集文物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目光跨越中国八千年,精选100件国宝,首次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该片摒弃了“长篇论述”的说教方式,采用短小精悍的分集设置,借助VR等现代网络视频技术,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讲述了国宝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领略到了中华国宝的不朽价值与魅力。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文物“活”起来对发挥其文化价值的作用。(9分) (2)文物蕴涵着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请列举两件不同文物,并分别说明其文化价值或历史价值。(4分) 解析:第(1)问要求说明让文物“活”起来对发挥其文化价值的作用,材料主要涉及观众领略到了中华国宝的不朽价值与魅力、文物承载的传统文化和背后故事等,这说明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列举文物并说明其文化价值或历史价值即可。 答案:(1)①发挥文物的教育塑造人的功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激活人民群众的文化基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每点3分,共9分) (2)示例:秦始皇陵兵马俑,体现秦代的雕塑艺术和冶金技术;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水平。(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活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2)请你结合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活动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4分) 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网络直播的文化意义。材料主要涉及市民参与、非遗项目、新内容、舞台、休闲娱乐等信息,启示我们从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播、促进文化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规范网络直播活动提出合理建议即可。 答案:(1)①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推动文化的传播。④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文化市场。⑤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每点2分,共10分) (2)示例:①对网络直播加强监管,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②规范网络直播内容,促使网络直播健康向上的内容。(每点2分,共 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