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凯里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
凯里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文科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A. 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 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世界观反映方法论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错误。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正确。 C:世界观反映方法论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方法论反映世界观,C排除。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二者不是相互决定的,D错误。 故本题选B。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 具体的物质形态,万事万物的总和 B. 不可以被感知的客观存在 C. 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且能被人反映的客观实在 D. 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是对千差万别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改的概括总结,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A错误。 B:物质是可以被感知的客观实在,B错误。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正确。 D: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客观实在,不是原子,D错误。 故本题选C。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②辛亥革命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④“玉兔号”探测器的探月活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③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的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和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这三种形式。农民种地属于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属于变革社会的实践,“玉兔号”探测器的探月活动属于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因此,①②③④都属于实践活动,D当选。 ABC:选项ABC均不全面,不选。 故本题选D。 4.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 A. 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 B.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真理中包含有谬误 C. 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D.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入选。 A: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说法错误,A错误。 B: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说真理中包含有谬误,B错误。 D: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5.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影响实践成功与否的主观因素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意识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 ②③: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是影响实践成功与否的主观因素,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②③入选。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不一定完全不同,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④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哲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体现了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哲理,①④正确。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活动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C。 7.有人笑言,四个苹果改变了世界,其中一个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漫画“牛顿在树底下不到半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可是我在树底下呆了这么多年,却只发现了烂苹·……”告诉我们 A. 规律是本质联系,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规律 C. 规律具有偶然性,把握好机遇才能够认识规律 D. 规律具有普遍性,违背规律就要受规律的惩罚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样在树下,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而我只看到烂苹果,只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这表明规律是本质联系,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符合题意。 B:选项B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B不选。 C: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偶然的,C错误。 D:应该是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规律的惩罚,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漫画类选择题 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漫画类选择题是利用漫画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某种错误的思想或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批判,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这类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项中作出选择。 2.解答技巧 对策一:审漫画。一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表面特征及神态形象;二看各个人和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联系了解漫画尤其是组合漫画中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把握漫画直接反映的表面意思;三是看漫画中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是漫画的点睛之笔,是准确理解漫画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漫画中的文字对解读漫画起着提示、引导、补充、说明、深化的作用,特别是标示漫画名称的文字更是对漫画意图和主旨的直接点化;四是看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寓意是借助画面反映出来的,是隐藏在漫画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次的道理,它是漫画的中心和意图所在。漫画寓意要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必须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对策二:审题干。漫画型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较为简单,其作用一般有二:一是指明漫画的名称或对漫画内容给予提示和说明。二是指出选择要求,要求不同,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如“漫画表明”“漫画能反映的是”“漫画不能反映的是”“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看漫画”“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等,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审读选择要求必须格外谨慎、严格区分,以明确选择的条件、范围、角度、指向等。 对策三:审题肢。弄懂每个题肢的含义、内容、正误、角度以及题肢间的联系,以便为选择正确题肢打下基础。 对策四:审联系作选择。在审清漫画、题干和题肢的基础上,把题干和题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便从备选题肢中选出正确的题肢。其一,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肯定、褒扬和提倡,选择要求是“漫画的启示是”“符合漫画意思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正确题肢才有可能入选,错误题肢肯定不选;其二,漫画表达的是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挖苦和否定,选择要求是“漫画所反映的是”等,在这种情况下题肢观点正确与否都有可能入选,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和选择要求。 8.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 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具体方法的指导 D. 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暗物质”和“暗能量”是无法认识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这句表明具体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这句表明人们的世界观将会变化,因此整体材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符合题意。 AB:选项AB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而题干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AB不选。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因此,“暗物质”和“暗能量”总有一天能被认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错误。 故本题选A。 9.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④,故本题选择C选项。 10.风筝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就要突破现有规律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风筝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在这基础之上,又形成了不同的风筝流派,这体现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在题干所给的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现,②不符合题意。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③错误。 ④:风筝在其历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在某一具体的时代,风筝有其具体的意义,因此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体现了要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也体现了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②说法错误,应该把客观实际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④说法错误,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故选B。 12.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据此推断出: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是因为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因此题肢①观点错误,不选,由此可以判断题肢④符合题意,应选;中国旧体诗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生活,没有被反映者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所以选项②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意识内容,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题肢③说法错误,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1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正确。材料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说明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题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观意识不能成为实践的出发点,排除题肢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总结规律应该坚持从个别到一般,排除题肢③。故本题选择A选项。 14.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近期举办的传统手工艺活动强化了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D:选项A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B: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B错误。 C:举办的传统手工艺活动强化了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这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④适合题意,③是错误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16.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认为:地震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在气先,理生万物 ③宇宙乃吾心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地震是天灾,天命不可违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与之对立的哲学派别是唯物主义,选项①④都属于唯物主义,①④入选。 ②③:选项②③都属于唯心主义,与题干中观点同属唯心主义派别,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写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刻舟求剑 ②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③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题干中观点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①:刻舟求剑属于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①错误并且不符合题意。 ④:选项④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 2013年7月8日,中国民政部发布的全国灾情显示,上半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5247.4万人次受灾,782人死亡,67人失踪,24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7.7万间房屋倒塌,330.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199.7千公顷,其中绝收8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30.2亿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 ) ①人类只能认识自然,不能改造自然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人无力抵御自然灾害 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自然灾害 发生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说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入选。①③选项观点错误,人类不但能认识自然,还能改造自然,自然界是客观的,但人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 19.2013年8月2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下半年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原则下,货币政策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这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 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答案】B 【解析】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就特定的运动形式而言,某种事物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不具有某一特定的运动形式便是静止。其二,就事物的性质而言,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暂时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就显示出静止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20.下列与“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伏虎要知虎性 ③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④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体现了规律的客观姓,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②③符合题意。 ①:该选项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符合题意,①不选。 ④:因材施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严重失衡,人口老龄化明显,青年劳动力比例急剧下滑,面对这一社会现状,我国及时调整人口政策,推行二胎政策。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开 B. 对人口政策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C. 物质决定意识,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 D. 意识在认识世界中发挥着能动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C:面对人口结构严重失衡,人口老龄化明显,青年劳动力比例急剧下滑的现状,我国及时调整人口政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C符合题意。 A:物质可以离开意识单独存在,意识离不开物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开的说法错误,A错误。 B:选项B属于认识论,不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发挥着能动作用,而不是意识在认识世界中发挥着能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22.中共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指导,要求全党全国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是因为 A. 意识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作为精神力量直接着影响社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C:要求全党全国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挥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表现,C符合题意。 A:题干并未涉及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A不选。 B: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B错误。 D:意识作为精神力量不是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3.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 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 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 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 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地心说”“日心说”都是在观测和研究的基础提出的,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错误,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CD错误,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故选:A。 24.2018年1月1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家底,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有直接现实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部分统率整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家底,这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 ②:意识有直接现实性的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 ③: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家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符合题意。 ④:部分统率整体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整体统率部分,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5.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已完成地月轨道转移直接发射技术等6大技术验证,为此次成功落月提供了经验,这说明: ①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成功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探月活动成功的根本因素 ③科学实验活动能够检验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 ④人的认识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完善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在遵循规律、遵守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的行动才能获得成功。①②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否认了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错误;探月技术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得以验证,③说法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④说法正确。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6.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 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认识指导实践,不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观点是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即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的错误,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 27.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A.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 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 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 D. 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 【答案】A 【解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否认了真理是客观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永恒真理,排除;C说法错误,材料中讲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只是一种强权,排除;D说法错误,真理源于实践,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真理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28. 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材料说明 A.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B. 认识是实践的来源 C. 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 D. 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说明一切真理都会经历曲折的阶段才会被人接受,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D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是错误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C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认识的上升性 29.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再到习近平新思想;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民生观的认识不断呈现新的内涵。这表明 A. 在实践中超越和推翻原来的真理 B.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D.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D:党和政府对发展观、公平观、民生观的认识不断呈现新的内涵,这表明认识不断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正确。 A:推翻真理的说法错误,A不选。 B:认识有正误之分,正确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错误。 C: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说法错误,真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易错观点: ①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成分 ②真理是永恒的 ③真理能超越历史条件 ④真理在不断推翻中发展 ⑤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⑥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 ⑦追求终极真理 3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人亲身经历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A:人的一切知识不都是从人亲身经历中获得,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另一个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A错误。 B:选项B不符合题意,不选。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不能独立于实践之外,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 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 解答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具体方法如下: 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宁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国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错误选项,就是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绝对化臆想的题肢加以排除。 二、问答题(本部分共两道大题,31题24分,32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于敏等人砥砺奋进?是信心,是信念,也是信仰。信仰看似抽象,精神力量看似缥缈,但它们都能让人感受得到,也能激发我们奋发向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正因为有信心、有信念、有信仰。 材料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反作用分析“信心、信念、信仰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理性。 【答案】(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信心、信念、信仰,能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中国的不断发展的国,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信仰激发我们奋发向上和民族团结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反作用分析“信心、信念、信仰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原因。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是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并把握意识反作用包含的知识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信心、信念、信仰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在“信心、信念、信仰”的指导下能极大的激发中国人民的斗志,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调动积极性,更好地指导中国人民改造世界,考生可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的角度考虑作答。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理性。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是认识论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并把握认识论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与材料有机结合作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句话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认识或真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作用,考生可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角度考虑作答。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月2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名儒学学者相聚北京,共同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565周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了这个会议并讲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主席说,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习主席讲得很有辨证性,很有现实针对性。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做到“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 (2)结合材料,从唯物论或辩证法的角度为“世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的途径”提供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诞辰2565周年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做到“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定是物论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并把握物论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并与材料有机结合作答。 如何做到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实际本问就是考查如何从实际出发。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考生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唯物论或辩证法的角度为“世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的途径”提供两条方法论建议。 本题题目限定是唯物论或辩证法,注意是方法论建议,数量是两条。 从唯物论角度提方法论建议,考生可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回答;从辩证法的角度提方法论建议,考生可从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回答。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