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1题,总计62分) 1.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 ①使用价值 ②价格 ③价值 ④交换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课本理论可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①③符合题意入选,排除②④。故答案为D。 2.“道送知己干杯少,好友相逢莫言醉。”6年前北京侯姓工程师随意注册的“莫言醉”白酒商标,因莫言获奖而被多位酒商争抢购买,升值到税后1000万元人民币,是当初注册花费1000元的一万倍。这里的1000万元人民币 A. 是一般等价物 B. 执行交易手段的职能 C. 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D. 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D:这里的1000万元人民币是商标的价格,是人民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D符合题意。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人民币能够执行货币的职能,但不等于货币本身,1000万元人民币是商标的价格,不是一般等价物,A说法错误。 B:交易手段并非货币的职能,B说法错误。 C.:这里的1000万元人民币是商标的价格,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不涉及支付手段的职能 ,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还有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贮藏手段是货币被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是货币越出国内市场(现在某些纸币具有了这个职能)到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所执行的职能。 3.银联推出和银行的信用卡绑定在一起的“云闪付”手机APP后,在乘车、购物、缴费等方面开展力度较大的打折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刷卡消费。使用信用卡 ①可以方便购物消费 ②能够实现转账结算 ③能够消除消费风险 ④可以减少现金使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④:使用信用卡可以方便购物消费,能够实现转账结算,可以减少现金使用,①②④正确。 ③:使用信用卡并不能够消除消费风险,③错误。 故本题选D。 4.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的货币购买力不断增强 B. 市场上的轿车供应量严重过剩 C. 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 D. 生产轿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也不是导致出现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A错误。 B: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也不是导致汽车特别是轿车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B错误。 C. 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也不是导致汽车特别是轿车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C错误。 D:价值决定价格,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可见,导致汽车特别是轿车价格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轿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主要表现 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退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伴随着经济衰 产生原因 经济过热,供不应求,纸币发行过多 经济萎缩,供过于求 主要危害 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投资减少,经济停滞,企业生存困难,失业率提高 5.近年来,随着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购物的升温,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更加注意店铺的黄钻数量、信誉度、商品的价格、是不是正品保障等。这属于 A.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答案】D 【解析】 【详解】D: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更加注意店铺的黄钻数量、信誉度、商品的价格、是不是正品保障等。这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从大众共性的需求中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商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符合题意。 ABC: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更加注意店铺的黄钻数量、信誉度、商品的价格、是不是正品保障等。体现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不体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5R,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辨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6.我国目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其中,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 公有制经济 B. 国有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混合所有制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B适合题意;公有制经济是主体,A不合题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不适合题意;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D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 ①满足人民群众一切利益诉求 ②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努力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④牢牢扭住群众需求这个中心工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一切利益诉求”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②③选项正确。选C。 8.某公司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公司财务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由此可以判断,该公司属于 A. 股份有限公司 B. 有限责任公司 C. 合伙企业 D. 个人独资企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某公司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且公司财务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由此可以判断,该公司属于股份有限公司,A正确。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9. 阿里巴巴公司成长为电商帝国,主要是靠该公司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中不断创造崭新的商业模式。这给企业的启示是( ) A. 要树立诚信经营 B. 要有正确经营战略 C. 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D.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互联网新技术革命”说明企业要依靠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D适合题意;A、B、C也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0.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包括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城乡收入差距 ④居民消费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其中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①②正确。 ③④: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1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 ①理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②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④: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不是指理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⑤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12.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①国家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②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 ③某省提高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保补贴标准 ④国家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②③适合题意;① 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不适合题意;国家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活力,与公平无关,排除④;故选B。 1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这体现了 A.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 财政具有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上述一系列惠民措施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这体现了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正确。 BC:选项BC与题意不符,不选。 D:财政不具有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再分配、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 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等的投入); ③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a、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适度增加赤字)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b、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压缩赤字规模)抑制总需求的增长,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14.市场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配置。市场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 ①价格的涨落来实现 ②价值的波动来实现 ③供求的变化来实现 ④信贷规模的控制来实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①③适合题意,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C。 1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说法与此观点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C.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答案】A 【解析】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蕴含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观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A项正确;“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项不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说明了世界的变化无常,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项不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明了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体现了物质的客观性,与题意不符,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16.在苗壮成长小树上,哪怕是在与孩子等高的地方非常精确地钉上钉子,也只能反映某一时间节点上孩子的身高,而不能反映孩子不同时期的身高。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静止往往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往往难以预测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在苗壮成长的小树上,哪怕是在与孩子等高的地方非常精确地钉上钉子,也只能反映某一时间节点上孩子的身高,而不能反映孩子不同时期的身高,这表明静止往往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不是难以预测的,②错误。 ④: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17.“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苟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D. 做事情坚持实践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D:“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情坚持实践的观点,D符合题意。 ABC: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ABC均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18.2019年3月30日,地球一小时进入中国11周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具有提醒人们重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参与者的环保意识也获得提升。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思维与存在保持同步 ④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具有提醒人们重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参与者的环保意识也获得提升,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④符合题意。 ②:选项②与题意不符,不选。 ③:思维与存在保持同步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9.“历史告诚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源于人们的争论 ③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历史告诚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真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人们的争论;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真理不是起源于谬误之中的,②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20.自从国家将“互联网+物流”划入重点规划后,物流飞速发展并渗透到每个人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说明 ①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们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④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国家将“互联网+物流”划入重点规划后,物流飞速发展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说明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错误,不能笼统的说联系促进事物发展,联系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 故选:A。 【点睛】关于联系特点的比较 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1.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这句话启示我们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 做好量的积累,不急于求成 D.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和飞跃 【答案】C 【解析】 【详解】“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时候要不骄不躁。质的变化需要量的积累这一过程,因此我们应该耐心做好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C正确;题目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而非强调质变,ABD不合题意。本题选C。 【点睛】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2.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看待社会变迁要坚持辩证否定观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③变是不变的一种特殊状态 ④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无直接关联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材料对我国社会的分析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道理,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变是变的一种特殊状态,③说法错误。 ④:主要矛盾的矛盾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两者直接关联,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23.当前,我国婚育文化有着晚育独生甚至不婚不育的一面,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虽然国家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这仍未使我国的生育率出现明显提升。材料表明 ①社会意识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虽然国家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这仍未使我国的生育率出现明显提升,这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有时又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①错误;②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4.什么是自己的“最爱”,什么“最值得自己去爱”,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这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具有主体差异性 C. 具有社会历史性 D. 存在冲突,不能协调 【答案】B 【解析】 【详解】B:对于什么是自己“最爱”和“最值得自己去爱”,不同的人看法不同,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B符合题意。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A说法错误。 C:材料不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C与题意不符。 D: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存在冲突,但不等于不能协调,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2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①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①③符合题意;“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说法错误,②④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因人而异。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结果。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①基本标准: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最高标准: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6.“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名言与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 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锵我也,我固有之也 ④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话认为主观意志是世界的主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题干表达的观点一致。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与题意不符。 ④: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7.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以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指导新实践,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说明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世界观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案】A 【解析】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用其指导我们的新实践就成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哲学的来源,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项观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观点错误;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该观点夸大了哲学的地位,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28.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C.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D.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D: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D符合题意。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说法错误,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A错误。 B:题干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不选。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错误。 故本题选D。 2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故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30.王夫之明确指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王夫之的哲学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C:王夫之的哲学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C正确。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注意掌握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技巧: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2)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 (3)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之外有神、上帝。 3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句话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客观性 D. 社会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B正确。 ACD:选型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总计38分) 32.材料:中国有着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市场和庞大的人口数量。在“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这些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的支撑下,13亿多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逐渐得以满足。13亿多中国人蕴含的庞大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正在逐步得到释放。中国的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答案】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科技创新可以创造新的供给,开拓消费新领域,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科技创新能够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科技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为消费创造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13亿多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在逐渐得以满足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生产与消费。 考生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等角度组织答案。 33.材料:中小企业是就业的最大“吸纳器”,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出了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措施包括: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意见;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取消注册资金最低限额;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和优化使用方向,采取间接支持方式,加大对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收费清理力度,取消或免征了34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314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 运用“加强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是如何加强宏观调控的。 【答案】①运用经济手段,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 ②运用法律手段,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和实施意见。 ③运用行政手段,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取消注册资金最低限额。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小企业是就业的最大“吸纳器”,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为话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加强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是如何加强宏观调控的。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角度作答,并相应结合材料。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34.材料: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战略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从唯物论的角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把“美丽”写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树立新时代的目标。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的十九大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从唯物论的角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把“美丽”写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依据。 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 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唯物论,切入点较大,要明确设问中的“美丽”属于意识范畴,是由物质决定的,并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再结合教材与材料有效信息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5.材料:近年来城市拆迁中暴力拆迁、强制拆迁等现象时有发生。拆迁本来是为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而做的一项“利民工程”。然而,某些人为追逐私利,致使群众权益遭受粗暴野蛮地侵犯,拆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变成了一项“扰民工程”。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信访反映的焦点之一。 从总体上看,城市拆迁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但多数拆迁户却对拆迁工作不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拆迁居民被安置到城郊,导致生存成本大增,而这些问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它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拆迁工作中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也是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城市拆迁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有关拆迁法规,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依据。 本题属于依据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 根据对设问“拆迁要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关键信息,可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它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角度分析作答。 【点睛】依据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 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 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查看更多